普法的时尚面孔

  • 2017年02月24日 08时5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2月15日,泸州七中的“模拟法庭”正式开庭,“合议庭成员”“原被告”以及“代理律师”“书记员”等所有成员由该校学生担任,让师生们在体验和观摩中增强法治理念。刘学懿摄(视觉四川)

     

      卿成正在推广他们的“法治青白江”微信公众号。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走近3名普法工作者的日常,直击普法如何接地气——

      编者按

      2016年底,《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从“一五”到“七五”,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每个阶段的普法工作都有其着重点与特色。正如“七五”普法规划强调,普法要突出法治宣传教育系统性、分众化、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动法治进意识、进观念。

      普法工作如何实现与时代节拍的共振?今天,就让我们用一组报道来感知。

      焦点

      2月15日,记者见到成都市青白江区司法局法宣科科长卿成时,年过半百的他正在做着一件看上去很时尚的工作——编审TV秀视频。看见记者惊诧的目光,卿成连忙解释:“这段视频是用来普法的。”

      用TV秀普法,卿成说,这正是顺应我省“七五”普法的要求。“希望用时尚的方式方法,让普法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2017年,在前期的研究部署下,“七五”普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当前普法工作有着怎样的新风尚?记者跟随3名普法工作者来到了普法一线。

      更生动

      普法跨进新媒体“天空”

      跟随时间:二月十五日

      跟随人物:成都市青白江区司法局法宣科科长卿成

      “普法萌妹支招,跟油烟说‘Bye-Bye’!”卿成编审的这段视频由两位年轻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出镜,用类似直播秀的方式,向大家讲解处理油烟扰民问题的法律法规、投诉渠道等。

      这段视频也是“卿哥普法”新媒体工作室最新出炉的作品。从事普法工作20余年,卿成没想到,自己和“90后”同事一起跨进了新媒体的广阔“天空”。

      “上世纪90年代,普法方式主要是小汽车载着喇叭四处广播。我们会事先找好法律条文,录好音,拷贝到磁带里,一遍又一遍地播,直到磁粉一点点脱落。”卿成说,相比之下,新媒体普法,可实现互动交流,为群众喜闻乐见。“卿哥普法”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其推出的产品包括“法治青白江”为品牌的微信公众号、“卿哥普法”头条号、网易号等。微信公众号中,开设有“以案释法、微普法、椒言FM、法苑撷英”等专栏,还有“律师online、E法援、云调解、微法矩阵”等民生连线服务窗口。为推广该品牌,工作室还为卿成设计了卡通形象——戴着一副大眼镜,手上拿着扩音喇叭,表情稍显严肃。“效果不错。目前,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关注人数达1万余人,文章的阅读人数最多时达2万余人,在线预约、咨询、查询等服务惠及辖区群众5万余人次。”卿成说。

      “通过互联网,法律知识、法治文化可打破时空局限,到达更多的人群,特别是年轻的‘互联网原住民’。”省司法厅法宣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平台,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

      更实在

      普法传单升级为维权卡

      跟随时间:二月十六日

      跟随人物:四川伟旭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杜伟

      2月16日,四川伟旭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杜伟起了个大早,赶往彭州市隆丰镇。作为法律援助律师、普法志愿者,今天,他要去一个招聘会现场,为节后找工作的农民工作法治宣传。

      回忆前些年的普法经历,杜伟有点遗憾,“可能是发传单这种形式比较单一,有时候坐半天也没有人来,还得我们主动‘抓人’。”这次,杜伟和同事则为求职者们带来了更实在的“法治礼包”。“里面除了装有普法宣传资料,还有维权卡、普法扑克等。维权卡上有维权热线等信息,普法扑克则印上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寓教于乐。”杜伟介绍说,前一天在成都五块石汽车站,4000余份“法治礼包”半小时就被抢完了。

      在杜伟看来,最实在的法治宣传,是一次次成功的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不收费吧?”“在外地打工怎样才能申请法律援助?”不少农民工围拢到杜伟桌前,咨询用法维权、申请法律援助的问题。

      农民工蒲海民是当天最积极的咨询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前两年有工友被拖欠工资,正是在援助律师的帮助下讨到了薪,“这件事让我真正感觉到,其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能帮助我们维权。”“知法懂法是第一步,守法并学会用法更为重要。”对前来咨询的农民工,杜伟一一叮嘱,“出去打工,一定要签正规合同,这里有样本。”

      普法如何更实在?“七五”普法规划再次提出,要寓法治宣传教育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党内法规建设等活动中,引导党员、群众在法治实践中自觉学习、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提升法治素养。

      更精准

      为七大群体设计九十余份课件

      跟随时间:二月十七日

      跟随人物:成都市双流区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会长高亮

      2月17日,带着“高氏普法”文案,成都市双流区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会长高亮走进成都市双流区一所小学。今天,他要给老师们讲解“四级课堂”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

      高亮是一名已从事普法工作13年的志愿者,为让普法工作有的放矢,高亮设计了包含7大方面、32个部分、90余份课件的普法菜单,分别适用于学校、社区、企业、单位、寺院、机关、乡村等不同群体。单是学校部分,高亮就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及文化知识水平,分列出了21套讲稿。“这就是‘高氏普法’的特色。”高亮总结说,“普法需要‘大水漫灌’,也需要‘精准滴灌’。”“第一级课堂为法治教材的讲解即正课,强调理论性、系统性;第二级课堂为大型法治讲座,强调普及性;第三级课堂为法治活动,强调参与性、趣味性;第四级课堂为法治实践和角色体验活动,强调体验性、实践性。”当天,听了高亮的讲解,老师们受益匪浅。“我曾努力将法律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讲授,但有的学生还是反映枯燥乏味。如果能按照‘四级课堂’的要求,增强课件的趣味性、体验性,效果可能会更好。”一名低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说。

      据介绍,“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是我省“七五”普法的工作原则之一。“七五”普法期间,我省将深入开展“法律七进”,针对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及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类精准实施法治宣传教育。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普法的时尚面孔

  • 2017年02月24日 08时5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2月15日,泸州七中的“模拟法庭”正式开庭,“合议庭成员”“原被告”以及“代理律师”“书记员”等所有成员由该校学生担任,让师生们在体验和观摩中增强法治理念。刘学懿摄(视觉四川)

     

      卿成正在推广他们的“法治青白江”微信公众号。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走近3名普法工作者的日常,直击普法如何接地气——

      编者按

      2016年底,《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正式发布。从“一五”到“七五”,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每个阶段的普法工作都有其着重点与特色。正如“七五”普法规划强调,普法要突出法治宣传教育系统性、分众化、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动法治进意识、进观念。

      普法工作如何实现与时代节拍的共振?今天,就让我们用一组报道来感知。

      焦点

      2月15日,记者见到成都市青白江区司法局法宣科科长卿成时,年过半百的他正在做着一件看上去很时尚的工作——编审TV秀视频。看见记者惊诧的目光,卿成连忙解释:“这段视频是用来普法的。”

      用TV秀普法,卿成说,这正是顺应我省“七五”普法的要求。“希望用时尚的方式方法,让普法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2017年,在前期的研究部署下,“七五”普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当前普法工作有着怎样的新风尚?记者跟随3名普法工作者来到了普法一线。

      更生动

      普法跨进新媒体“天空”

      跟随时间:二月十五日

      跟随人物:成都市青白江区司法局法宣科科长卿成

      “普法萌妹支招,跟油烟说‘Bye-Bye’!”卿成编审的这段视频由两位年轻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出镜,用类似直播秀的方式,向大家讲解处理油烟扰民问题的法律法规、投诉渠道等。

      这段视频也是“卿哥普法”新媒体工作室最新出炉的作品。从事普法工作20余年,卿成没想到,自己和“90后”同事一起跨进了新媒体的广阔“天空”。

      “上世纪90年代,普法方式主要是小汽车载着喇叭四处广播。我们会事先找好法律条文,录好音,拷贝到磁带里,一遍又一遍地播,直到磁粉一点点脱落。”卿成说,相比之下,新媒体普法,可实现互动交流,为群众喜闻乐见。“卿哥普法”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其推出的产品包括“法治青白江”为品牌的微信公众号、“卿哥普法”头条号、网易号等。微信公众号中,开设有“以案释法、微普法、椒言FM、法苑撷英”等专栏,还有“律师online、E法援、云调解、微法矩阵”等民生连线服务窗口。为推广该品牌,工作室还为卿成设计了卡通形象——戴着一副大眼镜,手上拿着扩音喇叭,表情稍显严肃。“效果不错。目前,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关注人数达1万余人,文章的阅读人数最多时达2万余人,在线预约、咨询、查询等服务惠及辖区群众5万余人次。”卿成说。

      “通过互联网,法律知识、法治文化可打破时空局限,到达更多的人群,特别是年轻的‘互联网原住民’。”省司法厅法宣处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平台,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

      更实在

      普法传单升级为维权卡

      跟随时间:二月十六日

      跟随人物:四川伟旭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杜伟

      2月16日,四川伟旭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杜伟起了个大早,赶往彭州市隆丰镇。作为法律援助律师、普法志愿者,今天,他要去一个招聘会现场,为节后找工作的农民工作法治宣传。

      回忆前些年的普法经历,杜伟有点遗憾,“可能是发传单这种形式比较单一,有时候坐半天也没有人来,还得我们主动‘抓人’。”这次,杜伟和同事则为求职者们带来了更实在的“法治礼包”。“里面除了装有普法宣传资料,还有维权卡、普法扑克等。维权卡上有维权热线等信息,普法扑克则印上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寓教于乐。”杜伟介绍说,前一天在成都五块石汽车站,4000余份“法治礼包”半小时就被抢完了。

      在杜伟看来,最实在的法治宣传,是一次次成功的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不收费吧?”“在外地打工怎样才能申请法律援助?”不少农民工围拢到杜伟桌前,咨询用法维权、申请法律援助的问题。

      农民工蒲海民是当天最积极的咨询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前两年有工友被拖欠工资,正是在援助律师的帮助下讨到了薪,“这件事让我真正感觉到,其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能帮助我们维权。”“知法懂法是第一步,守法并学会用法更为重要。”对前来咨询的农民工,杜伟一一叮嘱,“出去打工,一定要签正规合同,这里有样本。”

      普法如何更实在?“七五”普法规划再次提出,要寓法治宣传教育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党内法规建设等活动中,引导党员、群众在法治实践中自觉学习、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提升法治素养。

      更精准

      为七大群体设计九十余份课件

      跟随时间:二月十七日

      跟随人物:成都市双流区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会长高亮

      2月17日,带着“高氏普法”文案,成都市双流区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会长高亮走进成都市双流区一所小学。今天,他要给老师们讲解“四级课堂”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

      高亮是一名已从事普法工作13年的志愿者,为让普法工作有的放矢,高亮设计了包含7大方面、32个部分、90余份课件的普法菜单,分别适用于学校、社区、企业、单位、寺院、机关、乡村等不同群体。单是学校部分,高亮就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及文化知识水平,分列出了21套讲稿。“这就是‘高氏普法’的特色。”高亮总结说,“普法需要‘大水漫灌’,也需要‘精准滴灌’。”“第一级课堂为法治教材的讲解即正课,强调理论性、系统性;第二级课堂为大型法治讲座,强调普及性;第三级课堂为法治活动,强调参与性、趣味性;第四级课堂为法治实践和角色体验活动,强调体验性、实践性。”当天,听了高亮的讲解,老师们受益匪浅。“我曾努力将法律知识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讲授,但有的学生还是反映枯燥乏味。如果能按照‘四级课堂’的要求,增强课件的趣味性、体验性,效果可能会更好。”一名低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说。

      据介绍,“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是我省“七五”普法的工作原则之一。“七五”普法期间,我省将深入开展“法律七进”,针对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及不同对象的实际和特点,分类精准实施法治宣传教育。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