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舞台剧的产业演绎

  • 2016年04月22日 09时0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天赐泸州》演出现场

     

     

     

      泸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

     

      川南文化创意产业园效果图

     

      艺术区文字墙

      ——泸州市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

      泸州演艺市场近来好戏连连:4月21日,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剧《家》在中国酒城大剧院演出;5月7日,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经典剧目《大闹天宫》在中国酒城大剧院上演;作为中央芭蕾舞团的“镇团之宝”《红色娘子军》也将于6月5日登陆泸州;电视剧《铁血护国之青年朱德》不久将开机拍摄……

      《天赐泸州》舞台剧一亮相就引爆全城,18场演出场场爆棚。作为《天赐泸州》舞台剧的市场运作主体,四川天赐泸州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激活泸州演艺市场的同时,在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的主导下成功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而以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为引领,泸州影视创作区、张坝艺术区等“一园四区”,不仅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名人,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也正得以释放。

      近年来,泸州市文化产业紧紧围绕“酒+N”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坚持规划引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文化产业呈现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良好局面,全市文化产业正阔步向前。

      从“一个舞台剧”到“一个文化公司”,再到“一个文化产业孵化园”,泸州市在文化产业发展改革中开启的新模式,不仅点燃了行业开拓者的创业激情,也让太多奇思妙想在现实中得以实现,更让泸州文化产业步入多点开花、全面发展阶段。

      A

      一个舞台剧的走红

      尽管时隔一年多,但谈及《天赐泸州》的首轮演出,四川天赐泸州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梁学军对观众爆满反响热烈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这台原汁原味的本土舞台剧于2013年立项,到2014年4月28日开始搭班子并进入实质性调研准备阶段,再到2014年9月25日首轮成功演出,整整花了1年多时间。截至目前,该剧已进行了四轮18场演出,观众近两万人,“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梁学军说,这样的结果让他并没有想到。《天赐泸州》创下了泸州多个第一:第一部讲述泸州前世今生的大型音舞诗画剧,整台剧共分为1个序和远古回想、千年商都、激情岁月、醉美之城4个篇章,融合音乐、舞蹈、诗歌、视频等艺术元素,将2000多年的泸州历史浓缩成一台70分钟的舞台剧;第一出反映泸州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的鲜活大戏,全方位、系统化、直观性地展现泸州的发展由来、革命征程、城市巨变,是一本有声有色的历史记忆教科书,她完整、立体、形象地展示了这方水土上孕育的山川河流、美景美酒、文化民俗,是一部艺术再现泸州风土人情的故事片;第一次泸州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大胆尝试,该剧以项目化运作、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探索文旅演艺产业化途径的文旅演艺产品。《天赐泸州》是一部本土原创、本土演绎、反映本土的大型史诗剧。《天赐泸州》一经推出,各个票点的票便被“一抢而空”,场场座无虚席,仅第一轮演出观众人数就达5000余人。下一步,项目组还将通过与景区合作、外出巡演等方式,拓展剧目产业化渠道。“从筹备到编排打造,到四轮演出,包括场地费、演职人员费用、舞美等费用加起来,总投入才200多万元。”梁学军介绍,《天赐泸州》还有一个创新点就是“就地取材”,所有演职人员都从市内4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中选拔,既节约成本,也让大学生多了一种人生经历,提高他们的艺术表演水平。不仅如此,编导组所有成员也都是泸州本地的“土专家”。

      在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鞠丽看来,《天赐泸州》的成功不仅仅是观众爆满反响热烈,还应该从另外三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部承载正能量的精品剧“宣传了一座城”。本地人通过观看演出,更好地感知家乡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外来客通过观看演出,更形象和直观地了解泸州、认识泸州。“因为一部剧、爱上一座城”,《天赐泸州》提升了泸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泸州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其次,它“教育了一批人”。这座城市曾经的荣光与梦想,值得我们去骄傲;革命年代的激情岁月,值得我们去纪念;当前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值得我们去珍惜;光明美好的未来,值得我们去创造。

      最后,它“激励了一代人”。通过回顾过去、描绘蓝图,激发泸州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激励当代泸州人追随先辈的脚步,建设家乡、干事创业。

      B

      一个文化公司的成功

      《天赐泸州》的迅速走红,不但给了运营团队信心,也让政府看到泸州市文化演出市场的潜力,泸州也确实需要更多的高端演艺项目不断落地,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活了泸州巨大的演艺市场。在泸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四川天赐泸州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8月20日应运而生。“公司一出生就完全交给了市场,政府不给一分钱,包括我们的工资等,都必须由我们自己从市场上找。”梁学军介绍,公司成立之初,主管部门之一的泸州市电视台借给公司10万元启动资金,如何让公司先生存下去?在继续运营好《天赐泸州》的同时,他们开始在演艺市场上开疆拓土,短短三个多月时间,他们先后引进了三台大戏:比利时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交响乐团、四川天姿国乐团等先后来泸演出。

      随着大量国家精品剧目纷纷登陆泸州,泸州演艺市场出现井喷式爆发,泸州大剧院是泸州市内重要的演出场地,以前几乎都用来开会或作报告,如今都被各类演出包了。“我们公司自成立以来,可以说是月月有大戏,”梁学军说,虽然引进的都是一些精品剧目,但价格上又实行惠民票价,部分剧目的价格甚至定在了20元到80元,让老百姓花少量钱欣赏到高规格的演出,文化惠民是政府的要求,也是公司的初衷。当然,这种低价位的推行也是引导和培育泸州文化演艺市场的一种策略,“哪怕不赚钱也要不断引进好的剧目,泸州的演艺市场才会真正繁荣起来。”

      当然,也不能饿着肚子做事。公司在培育演艺市场的同时,也开始了市场拓展,采取两条腿走路。“大钱要抓,小钱也不放过。”公司除了在会展业、活动策划等方面四面出击之外,还结合酒城美名,开发了一款名为“天赐泸州晓桂花”酒,在今年3月13日《天赐泸州》第四轮演出现场闪亮登场,其精美而独特的包装、响亮而动听的名字迅速引来大量“粉丝”。而在今年的酒博会上,该款融入大量泸州文化元素的酒成为一大亮点,再次引起国内外嘉宾的关注,不少商家纷纷表示愿意代理这款新酒。不仅如此,以“天赐泸州”命名的书签、冰箱贴等系列衍生产品纷纷面市,“天赐泸州”这张名片不仅宣传了泸州,也带动了酒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公司未来一片光明。

      C

      一个孵化园的集聚效应

      就在天赐泸州公司成立的同时,在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有效推动下,泸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应运而生,并逐渐发挥出集聚效应。作为这个平台管理运营的市场主体,天赐泸州公司主要承担孵化园的招商引资、日常管理服务等功能。同时,市文产办出台了多条优惠政策,通过网上公开招标,面向全国引进相关企业。通过半年的运行,孵化园已成功引进11家文创企业,包括文化创意、文化演艺、互联网+三大板块。在今年泸州酒博会上,包括天赐泸州公司在内的10家文创企业组团,搭建了第一个泸州文化产业馆,首次集体亮相,向国内外嘉宾展示了泸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美好蓝图。

      步入孵化园,“孵化基地、创意无限”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洁净大气的办公环境,各类设计精美的画板给人徜徉在艺术长廊的感觉。孵化园所在地原是奥体中心闲置的房子,“我第一次到这里来,地上全是厚厚一层灰,感觉走进了一片沙漠。”梁学军说,目前孵化园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公司对入驻企业采取“保姆式”服务,请创意、创业专家们给他们培训,请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人来讲解相关政策,还请了双创办、科知局等领导来指导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给入园企业创造一个创意、创业的良好内外部环境。

      为进一步发挥文化创意孵化园的集聚效应,市文产办将对此进行提档升级,占地面积将达到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上百家,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川南区域中心城市的文化创意硅谷”的愿景指日可待。不仅如此,以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为引领,泸州影视创作区、张坝艺术区等“四区”正在紧锣密鼓打造中,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名人。按照规划,在教科城将打造“川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江阳区茜草建设“泸州工业文化遗址展示区”,在白酒产业园区打造“川南影视传媒创作区”,在张坝桂圆林景区建设“张坝艺术区”。

      D

      一个产业的起跳发展

      如何让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泸州已迈出了坚实步伐,并开始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首先着力“六个抓”,推动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增强。一是抓规划,提出“酒+N”文化发展思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前正规划编制《泸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二是抓产业,构建印刷复制、影视传媒、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和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广告会展“4+3”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三是抓园区,规划打造“一园四区”,推动文化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泸州印务园区被评为全省首个印刷示范基地。四是抓企业,推动形成中小微企业为基础,成长型企业为支撑,企业集团为龙头的企业架构。目前,产值上亿元的文化企业有5家,首批成长型文化企业16家。五是抓融合,推动文化与金融、旅游、互联网等产业深入融合,出台《金融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六是抓投入,两年来投入近1000万元,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其次着力支持保障,推动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文化产业月运行分析、季督查通报、年目标考核的运行机制,动态掌握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大投入扶持。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财税、国土、金融等8个方面20条扶持政策,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绩效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

      有了发展的环境、氛围和土壤,有了政府和政策的保驾护航,泸州文化产业开启全面发展新征程。

      泸州本土文化企业迎来新机。泸县农民演艺通过在全县建设龙城文化艺术(农民演艺)中心、在网上打造农民演艺线上交易平台,目前已拥有97支农民演艺团队,专兼职演员达3000余人,助推泸县在去年实现文化产业营收2.4亿元。

      泸县籍作家肖体高创作的《我长大的地方》获四川文学奖。电视剧《第一纵队》签约9家地面电视台,在安徽影视、深圳电视台、无锡都市频道播出,今年有望登陆四川卫视。电视剧《铁血护国之青年朱德》已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核,完成立项工作,不久将开机拍摄。推出大型音舞诗画剧《天赐泸州》、话剧《蒋兆和》、川剧《醉美泸州河》三台大戏,公演53场。

      去年3月,泸州市又端出文化产业项目大餐,对25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进行推介,总投资131.5亿元,大量投资企业纷至沓来,洽谈合作。去年全市实施24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

      泸州市去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入库税金75495.4万元,同比增长18.5%。全市文化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627家,涵盖文化产业10个行业大类,31个行业中类。而依托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一批包材印务公司为园区100多家酒类企业提供外观设计、彩色印刷等服务,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9.5亿元。

      泸州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个舞台剧的产业演绎

  • 2016年04月22日 09时0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天赐泸州》演出现场

     

     

     

      泸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

     

      川南文化创意产业园效果图

     

      艺术区文字墙

      ——泸州市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子

      泸州演艺市场近来好戏连连:4月21日,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舞剧《家》在中国酒城大剧院演出;5月7日,中国木偶艺术剧院经典剧目《大闹天宫》在中国酒城大剧院上演;作为中央芭蕾舞团的“镇团之宝”《红色娘子军》也将于6月5日登陆泸州;电视剧《铁血护国之青年朱德》不久将开机拍摄……

      《天赐泸州》舞台剧一亮相就引爆全城,18场演出场场爆棚。作为《天赐泸州》舞台剧的市场运作主体,四川天赐泸州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激活泸州演艺市场的同时,在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的主导下成功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而以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为引领,泸州影视创作区、张坝艺术区等“一园四区”,不仅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名人,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也正得以释放。

      近年来,泸州市文化产业紧紧围绕“酒+N”发展思路,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坚持规划引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文化产业呈现规模不断壮大、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良好局面,全市文化产业正阔步向前。

      从“一个舞台剧”到“一个文化公司”,再到“一个文化产业孵化园”,泸州市在文化产业发展改革中开启的新模式,不仅点燃了行业开拓者的创业激情,也让太多奇思妙想在现实中得以实现,更让泸州文化产业步入多点开花、全面发展阶段。

      A

      一个舞台剧的走红

      尽管时隔一年多,但谈及《天赐泸州》的首轮演出,四川天赐泸州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梁学军对观众爆满反响热烈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这台原汁原味的本土舞台剧于2013年立项,到2014年4月28日开始搭班子并进入实质性调研准备阶段,再到2014年9月25日首轮成功演出,整整花了1年多时间。截至目前,该剧已进行了四轮18场演出,观众近两万人,“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梁学军说,这样的结果让他并没有想到。《天赐泸州》创下了泸州多个第一:第一部讲述泸州前世今生的大型音舞诗画剧,整台剧共分为1个序和远古回想、千年商都、激情岁月、醉美之城4个篇章,融合音乐、舞蹈、诗歌、视频等艺术元素,将2000多年的泸州历史浓缩成一台70分钟的舞台剧;第一出反映泸州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的鲜活大戏,全方位、系统化、直观性地展现泸州的发展由来、革命征程、城市巨变,是一本有声有色的历史记忆教科书,她完整、立体、形象地展示了这方水土上孕育的山川河流、美景美酒、文化民俗,是一部艺术再现泸州风土人情的故事片;第一次泸州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大胆尝试,该剧以项目化运作、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探索文旅演艺产业化途径的文旅演艺产品。《天赐泸州》是一部本土原创、本土演绎、反映本土的大型史诗剧。《天赐泸州》一经推出,各个票点的票便被“一抢而空”,场场座无虚席,仅第一轮演出观众人数就达5000余人。下一步,项目组还将通过与景区合作、外出巡演等方式,拓展剧目产业化渠道。“从筹备到编排打造,到四轮演出,包括场地费、演职人员费用、舞美等费用加起来,总投入才200多万元。”梁学军介绍,《天赐泸州》还有一个创新点就是“就地取材”,所有演职人员都从市内4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中选拔,既节约成本,也让大学生多了一种人生经历,提高他们的艺术表演水平。不仅如此,编导组所有成员也都是泸州本地的“土专家”。

      在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鞠丽看来,《天赐泸州》的成功不仅仅是观众爆满反响热烈,还应该从另外三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这部承载正能量的精品剧“宣传了一座城”。本地人通过观看演出,更好地感知家乡的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外来客通过观看演出,更形象和直观地了解泸州、认识泸州。“因为一部剧、爱上一座城”,《天赐泸州》提升了泸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了泸州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

      其次,它“教育了一批人”。这座城市曾经的荣光与梦想,值得我们去骄傲;革命年代的激情岁月,值得我们去纪念;当前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值得我们去珍惜;光明美好的未来,值得我们去创造。

      最后,它“激励了一代人”。通过回顾过去、描绘蓝图,激发泸州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激励当代泸州人追随先辈的脚步,建设家乡、干事创业。

      B

      一个文化公司的成功

      《天赐泸州》的迅速走红,不但给了运营团队信心,也让政府看到泸州市文化演出市场的潜力,泸州也确实需要更多的高端演艺项目不断落地,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活了泸州巨大的演艺市场。在泸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四川天赐泸州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8月20日应运而生。“公司一出生就完全交给了市场,政府不给一分钱,包括我们的工资等,都必须由我们自己从市场上找。”梁学军介绍,公司成立之初,主管部门之一的泸州市电视台借给公司10万元启动资金,如何让公司先生存下去?在继续运营好《天赐泸州》的同时,他们开始在演艺市场上开疆拓土,短短三个多月时间,他们先后引进了三台大戏:比利时国家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交响乐团、四川天姿国乐团等先后来泸演出。

      随着大量国家精品剧目纷纷登陆泸州,泸州演艺市场出现井喷式爆发,泸州大剧院是泸州市内重要的演出场地,以前几乎都用来开会或作报告,如今都被各类演出包了。“我们公司自成立以来,可以说是月月有大戏,”梁学军说,虽然引进的都是一些精品剧目,但价格上又实行惠民票价,部分剧目的价格甚至定在了20元到80元,让老百姓花少量钱欣赏到高规格的演出,文化惠民是政府的要求,也是公司的初衷。当然,这种低价位的推行也是引导和培育泸州文化演艺市场的一种策略,“哪怕不赚钱也要不断引进好的剧目,泸州的演艺市场才会真正繁荣起来。”

      当然,也不能饿着肚子做事。公司在培育演艺市场的同时,也开始了市场拓展,采取两条腿走路。“大钱要抓,小钱也不放过。”公司除了在会展业、活动策划等方面四面出击之外,还结合酒城美名,开发了一款名为“天赐泸州晓桂花”酒,在今年3月13日《天赐泸州》第四轮演出现场闪亮登场,其精美而独特的包装、响亮而动听的名字迅速引来大量“粉丝”。而在今年的酒博会上,该款融入大量泸州文化元素的酒成为一大亮点,再次引起国内外嘉宾的关注,不少商家纷纷表示愿意代理这款新酒。不仅如此,以“天赐泸州”命名的书签、冰箱贴等系列衍生产品纷纷面市,“天赐泸州”这张名片不仅宣传了泸州,也带动了酒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公司未来一片光明。

      C

      一个孵化园的集聚效应

      就在天赐泸州公司成立的同时,在市委宣传部、市文产办有效推动下,泸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应运而生,并逐渐发挥出集聚效应。作为这个平台管理运营的市场主体,天赐泸州公司主要承担孵化园的招商引资、日常管理服务等功能。同时,市文产办出台了多条优惠政策,通过网上公开招标,面向全国引进相关企业。通过半年的运行,孵化园已成功引进11家文创企业,包括文化创意、文化演艺、互联网+三大板块。在今年泸州酒博会上,包括天赐泸州公司在内的10家文创企业组团,搭建了第一个泸州文化产业馆,首次集体亮相,向国内外嘉宾展示了泸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美好蓝图。

      步入孵化园,“孵化基地、创意无限”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洁净大气的办公环境,各类设计精美的画板给人徜徉在艺术长廊的感觉。孵化园所在地原是奥体中心闲置的房子,“我第一次到这里来,地上全是厚厚一层灰,感觉走进了一片沙漠。”梁学军说,目前孵化园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公司对入驻企业采取“保姆式”服务,请创意、创业专家们给他们培训,请税务、银行等部门的人来讲解相关政策,还请了双创办、科知局等领导来指导工作,为企业排忧解难,给入园企业创造一个创意、创业的良好内外部环境。

      为进一步发挥文化创意孵化园的集聚效应,市文产办将对此进行提档升级,占地面积将达到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上百家,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川南区域中心城市的文化创意硅谷”的愿景指日可待。不仅如此,以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园为引领,泸州影视创作区、张坝艺术区等“四区”正在紧锣密鼓打造中,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和文化名人。按照规划,在教科城将打造“川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江阳区茜草建设“泸州工业文化遗址展示区”,在白酒产业园区打造“川南影视传媒创作区”,在张坝桂圆林景区建设“张坝艺术区”。

      D

      一个产业的起跳发展

      如何让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泸州已迈出了坚实步伐,并开始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首先着力“六个抓”,推动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增强。一是抓规划,提出“酒+N”文化发展思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前正规划编制《泸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二是抓产业,构建印刷复制、影视传媒、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和动漫游戏、创意设计、广告会展“4+3”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三是抓园区,规划打造“一园四区”,推动文化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泸州印务园区被评为全省首个印刷示范基地。四是抓企业,推动形成中小微企业为基础,成长型企业为支撑,企业集团为龙头的企业架构。目前,产值上亿元的文化企业有5家,首批成长型文化企业16家。五是抓融合,推动文化与金融、旅游、互联网等产业深入融合,出台《金融支持文化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六是抓投入,两年来投入近1000万元,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其次着力支持保障,推动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文化产业月运行分析、季督查通报、年目标考核的运行机制,动态掌握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大投入扶持。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财税、国土、金融等8个方面20条扶持政策,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绩效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

      有了发展的环境、氛围和土壤,有了政府和政策的保驾护航,泸州文化产业开启全面发展新征程。

      泸州本土文化企业迎来新机。泸县农民演艺通过在全县建设龙城文化艺术(农民演艺)中心、在网上打造农民演艺线上交易平台,目前已拥有97支农民演艺团队,专兼职演员达3000余人,助推泸县在去年实现文化产业营收2.4亿元。

      泸县籍作家肖体高创作的《我长大的地方》获四川文学奖。电视剧《第一纵队》签约9家地面电视台,在安徽影视、深圳电视台、无锡都市频道播出,今年有望登陆四川卫视。电视剧《铁血护国之青年朱德》已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核,完成立项工作,不久将开机拍摄。推出大型音舞诗画剧《天赐泸州》、话剧《蒋兆和》、川剧《醉美泸州河》三台大戏,公演53场。

      去年3月,泸州市又端出文化产业项目大餐,对25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进行推介,总投资131.5亿元,大量投资企业纷至沓来,洽谈合作。去年全市实施24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

      泸州市去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入库税金75495.4万元,同比增长18.5%。全市文化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627家,涵盖文化产业10个行业大类,31个行业中类。而依托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一批包材印务公司为园区100多家酒类企业提供外观设计、彩色印刷等服务,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9.5亿元。

      泸州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