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带来大改变
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进行焊接作业。
电子科技大学师生正在对自主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进行测试。外骨骼机器人用途广泛,能够帮助残疾人、老人行走自如,还可以辅助中风、脑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南充市一银行内的机器人“大堂经理”能通过语言交流、触摸交互等方式识别客户需求。
慧拓公司内,测试员正在测试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
成都市春熙路一家餐饮店用上了机器人服务员。它们除了送餐、传菜、收盘子以外,还能和顾客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
12月5日,成都高新区内,一台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实验室内接受性能测试。机器人熟练地顺着路线前行,遇到障碍物时灵巧转身,在头灯的照射下,它将实时画面传到检测员的平板电脑上。“这是我们在四川研发制造的第二代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它能更加灵活地完成电网下设备环境无人巡检,特别适合高危作业,成都慧拓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宋晖向记者介绍。
目前涉足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及系统集成的企业在省内已经有20余家,生产的汽车车身焊接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家用智能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多种产品已应用到各种领域,企业总产值约20亿元。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和我省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对机器人制造的需求大增,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面对国内工业机器人蓬勃发展态势,我省的一些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纷纷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一些企业还和大专院校合作设立工业机器人操作人员培训机构,解决目前工业机器人操作人员紧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