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 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

  • 2014年07月15日 09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之《沙朗舞》

     

      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之《羊皮鼓舞》敲出一个新北川

     

      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之《救援》

      7月15日晚上,一场盛大的诗歌盛宴在中国科技城绵阳拉开序幕。“第四届中国诗歌节”——这场诗歌的盛宴,这场文化的幸事,让“诗仙故里、诗歌故乡”更添一抹亮色。

      自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置涪县以来,绵阳已经有2200余年的建城史。古往今来,这块土地英才辈出,哺育了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清代才子李调元、现代作家沙汀等无数杰出人物。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千年积淀,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世代传承,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两弹一星、亚洲最大的风洞群铸就国魂,国防科技文化独具魅力。

      这就是绵阳,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汇,传承与发展在这里相融。

      这就是绵阳,一座千年古城历久弥新的不灭薪火。

      文化脉络延续千年魅力

      诗歌,和绵阳有着不解之缘。

      北出绵阳20公里,有个古镇名叫“青莲”。古镇南面的“天宝山”上,古老的“陇西院”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间若隐若现。1300多年前,“诗仙”李白就诞生在这个四合院里。

      作为“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乡人早在唐末就兴建太白祠祭祀李白。千百年来,故乡的人民守望诗仙。天宝山、太华山、盘江、学士渡、太白祠、陇西院、磨针溪、洗墨池等大量与李白有关的风景名胜和遗迹遗址,述说着诗仙的过去。在这里,全国首座以李白文化为主题的园林式“太白碑林”气势恢宏,精雕的千座诗碑,将李白的诗全部“立”起来,传统书法艺术和李白诗歌艺术的完美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李白文化,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文化基因。在这里,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李白生日的“长寿会”、三月“桃花会”、胞妹李月圆八月十五生日的“月圆会”及“赛诗会”等古老民俗活动总能吸引八方宾客……

      “正是因为绵阳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厚的诗歌艺术底蕴,第四届中国诗歌节才在绵阳举办,这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绵阳的文化建设水平,展示绵阳特有的历史文化、人文风貌和城市形象。”一个月前,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解释第四届中国诗歌节落户绵阳的原因。

      这一刻,绵阳人无比自豪。作为李白出生地,诗歌文化早就成为绵阳人血液里的一部分,三国文化、藏羌民族文化、嫘祖文化、文昌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也得到传承和发展。作为中国科技城,长虹、九洲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军转民科技企业早就让绵阳蜚声海内外,亚洲最大的风洞群和上百家科研院所,让科技文化成为绵阳一个独具特色的亮点。历经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洗礼,感恩奋进也成为绵阳新的文化脉搏……而如此众多的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的时候,一个城市的发展也必将因之而丰富多彩。

      文化沁润点亮精神灯塔

      诗以言志。因长期的耳濡目染,绵阳人对诗歌有着特别的感情。

      6月18日,“诗意春天·文化绵阳”系列活动之诗歌进社区文艺晚会,走进绵阳城厢街道滨江社区。曾经登上央视星光大道的“开心姐妹”表演的女声合唱《爱莲说》,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朗诵艺术家协会的会员们带来的配乐诗朗诵《我们的爱像块糖,甜到忧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子云亭上的落日》,更赢得观众连声叫好。“在我们社区,这种文化活动多了去了。”社区居民王成民说,虽然自己不会吟诗作对,但也能背好几首李白的诗词。

      延续了千年的文脉,在这里演变成丝丝沁润的力量。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文化阵地、一次次走进百姓的文化活动,就如同一束束光亮,滋养人们的心田。

      文化阵地成为保障百姓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点,让文化真正服务于民。24个图书馆、10个文化馆、27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47个农家书屋,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

      阵地建好,还要“转”起来。在绵阳,天青苑川剧团、爱乐合唱团、爱心天使艺术团、钧天古乐团等社会文艺团体,也积极参与到政府主办的送戏下乡,送文艺下乡,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慰问演出等活动。改制后的绵阳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更承担起送文化下乡、科普文化宣传、农民工文化慰问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从2012年改制至今,已经举办或参与各类公益演出50余场次。

      事实上,在绵阳,李白文化、羌族歌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昌洞经古乐、“两弹一星”科技文化等,不仅长期在各大景区、公园、广场表演和展示,更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绵阳人,用他们的方式,守卫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文化繁荣提升城市魅力

      而在青莲镇居民王万成看来,“诗歌”更承载了他的希望。

      今年4月,投资总额达30亿元的李白文化产业园项目启动。产业园围绕弘扬李白文化、普及李白文化的主题进行开发建设,将实现李白故居从“旅游景区”到“产业聚集区”的提升,形成“诗意中国·李白故里”文旅融合发展区,带动当地群众文化致富。

      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培育一批绵阳本土文化产业品牌,绵阳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注入活力。

      2013年1月,绵阳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决定。此后,文化发展大提速。在涪城区,利用工业遗产打造的“万生·126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吸引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23家文化企业入驻,部分项目已开始营运;游仙区积极打造以金丝楠乌木工艺美术产业为特色的中国科技城文化艺术广场,已于今年初顺利启动;安县正在积极推进羌王城、调元故里等4个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作……

      抓产业链条的聚合,做强文化产业集团;抓重大项目的整合,打造文化产业集群;抓文化业态的融合,拓展文化产业空间,绵阳制定实施了“六大战略”,走出了“七条路径”,文化产业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011年底,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资产173.3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57亿元、增加值31.94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69%。而到2013年底,全市已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594个,总资产819.72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500亿元,增加值69.8亿元,占全市GDP的4.7%,文化产业增加值已接近支柱性产业量化指标。

      改革也激发了这片土地上的文艺创作激情。为了进一步繁荣发展绵阳文艺事业,激励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文艺创作,绵阳还出台了《绵阳市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创作扶持管理办法》。近年来,绵阳精品文艺创作连年不断,以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方言话剧《公仆兰辉》、《咱们的牛校长》、原生态歌舞剧《禹羌部落》、小品《大年三十》等为代表的优秀剧(节)目在国家、省获得多项大奖。去年,绵阳创作的小品《两个人的车站》还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西部文化强市,绵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 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

  • 2014年07月15日 09时0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相关链接:图说四川

     

     

      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之《沙朗舞》

     

      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之《羊皮鼓舞》敲出一个新北川

     

      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之《救援》

      7月15日晚上,一场盛大的诗歌盛宴在中国科技城绵阳拉开序幕。“第四届中国诗歌节”——这场诗歌的盛宴,这场文化的幸事,让“诗仙故里、诗歌故乡”更添一抹亮色。

      自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置涪县以来,绵阳已经有2200余年的建城史。古往今来,这块土地英才辈出,哺育了唐代诗人李白、宋代文豪欧阳修、清代才子李调元、现代作家沙汀等无数杰出人物。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千年积淀,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世代传承,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两弹一星、亚洲最大的风洞群铸就国魂,国防科技文化独具魅力。

      这就是绵阳,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汇,传承与发展在这里相融。

      这就是绵阳,一座千年古城历久弥新的不灭薪火。

      文化脉络延续千年魅力

      诗歌,和绵阳有着不解之缘。

      北出绵阳20公里,有个古镇名叫“青莲”。古镇南面的“天宝山”上,古老的“陇西院”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间若隐若现。1300多年前,“诗仙”李白就诞生在这个四合院里。

      作为“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乡人早在唐末就兴建太白祠祭祀李白。千百年来,故乡的人民守望诗仙。天宝山、太华山、盘江、学士渡、太白祠、陇西院、磨针溪、洗墨池等大量与李白有关的风景名胜和遗迹遗址,述说着诗仙的过去。在这里,全国首座以李白文化为主题的园林式“太白碑林”气势恢宏,精雕的千座诗碑,将李白的诗全部“立”起来,传统书法艺术和李白诗歌艺术的完美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李白文化,成为这座城市最耀眼的文化基因。在这里,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李白生日的“长寿会”、三月“桃花会”、胞妹李月圆八月十五生日的“月圆会”及“赛诗会”等古老民俗活动总能吸引八方宾客……

      “正是因为绵阳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厚的诗歌艺术底蕴,第四届中国诗歌节才在绵阳举办,这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绵阳的文化建设水平,展示绵阳特有的历史文化、人文风貌和城市形象。”一个月前,文化部艺术司司长诸迪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解释第四届中国诗歌节落户绵阳的原因。

      这一刻,绵阳人无比自豪。作为李白出生地,诗歌文化早就成为绵阳人血液里的一部分,三国文化、藏羌民族文化、嫘祖文化、文昌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也得到传承和发展。作为中国科技城,长虹、九洲等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军转民科技企业早就让绵阳蜚声海内外,亚洲最大的风洞群和上百家科研院所,让科技文化成为绵阳一个独具特色的亮点。历经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洗礼,感恩奋进也成为绵阳新的文化脉搏……而如此众多的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的时候,一个城市的发展也必将因之而丰富多彩。

      文化沁润点亮精神灯塔

      诗以言志。因长期的耳濡目染,绵阳人对诗歌有着特别的感情。

      6月18日,“诗意春天·文化绵阳”系列活动之诗歌进社区文艺晚会,走进绵阳城厢街道滨江社区。曾经登上央视星光大道的“开心姐妹”表演的女声合唱《爱莲说》,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朗诵艺术家协会的会员们带来的配乐诗朗诵《我们的爱像块糖,甜到忧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子云亭上的落日》,更赢得观众连声叫好。“在我们社区,这种文化活动多了去了。”社区居民王成民说,虽然自己不会吟诗作对,但也能背好几首李白的诗词。

      延续了千年的文脉,在这里演变成丝丝沁润的力量。一个个拔地而起的文化阵地、一次次走进百姓的文化活动,就如同一束束光亮,滋养人们的心田。

      文化阵地成为保障百姓基本文化权益的基点,让文化真正服务于民。24个图书馆、10个文化馆、27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47个农家书屋,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

      阵地建好,还要“转”起来。在绵阳,天青苑川剧团、爱乐合唱团、爱心天使艺术团、钧天古乐团等社会文艺团体,也积极参与到政府主办的送戏下乡,送文艺下乡,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慰问演出等活动。改制后的绵阳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更承担起送文化下乡、科普文化宣传、农民工文化慰问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从2012年改制至今,已经举办或参与各类公益演出50余场次。

      事实上,在绵阳,李白文化、羌族歌舞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昌洞经古乐、“两弹一星”科技文化等,不仅长期在各大景区、公园、广场表演和展示,更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绵阳人,用他们的方式,守卫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文化繁荣提升城市魅力

      而在青莲镇居民王万成看来,“诗歌”更承载了他的希望。

      今年4月,投资总额达30亿元的李白文化产业园项目启动。产业园围绕弘扬李白文化、普及李白文化的主题进行开发建设,将实现李白故居从“旅游景区”到“产业聚集区”的提升,形成“诗意中国·李白故里”文旅融合发展区,带动当地群众文化致富。

      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培育一批绵阳本土文化产业品牌,绵阳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注入活力。

      2013年1月,绵阳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建设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决定。此后,文化发展大提速。在涪城区,利用工业遗产打造的“万生·126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吸引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23家文化企业入驻,部分项目已开始营运;游仙区积极打造以金丝楠乌木工艺美术产业为特色的中国科技城文化艺术广场,已于今年初顺利启动;安县正在积极推进羌王城、调元故里等4个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作……

      抓产业链条的聚合,做强文化产业集团;抓重大项目的整合,打造文化产业集群;抓文化业态的融合,拓展文化产业空间,绵阳制定实施了“六大战略”,走出了“七条路径”,文化产业因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2011年底,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总资产173.3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7.57亿元、增加值31.94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2.69%。而到2013年底,全市已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594个,总资产819.72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500亿元,增加值69.8亿元,占全市GDP的4.7%,文化产业增加值已接近支柱性产业量化指标。

      改革也激发了这片土地上的文艺创作激情。为了进一步繁荣发展绵阳文艺事业,激励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文艺创作,绵阳还出台了《绵阳市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创作扶持管理办法》。近年来,绵阳精品文艺创作连年不断,以大型舞蹈诗剧《大北川》、方言话剧《公仆兰辉》、《咱们的牛校长》、原生态歌舞剧《禹羌部落》、小品《大年三十》等为代表的优秀剧(节)目在国家、省获得多项大奖。去年,绵阳创作的小品《两个人的车站》还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

      西部文化强市,绵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