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养老 园区里托育
探索“一老一小”服务新路径
探索“一老一小”服务新路径
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天骄托育园里,孩子们在吃饭。记者 赵明 摄
9月5日一早,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付丹开车把3岁的儿子送到天骄托育园后,返回公司上班,“托育园距公司不到1公里,非常方便。”
同一天,成都市金牛区,72岁的许新建5分钟就走到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经常来这里练习书法,以笔会友,就在家门口。”
连日来,2025 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相继走进成都、泸州,发现两地推出诸多精细服务,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一老一小”。
打破传统养老院“围墙”
嵌入街道提供多元养老服务
3年前,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还是一座仅接收全托老人的传统养老院。
打破“围墙”,成都市金牛区将这里打造成辐射营门口街道全辖区的养老服务“枢纽”。经过升级改造,如今已成为集老人照料、社区食堂、托管托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养老空间。
在服务中心门口的电子屏上,辖区2.5万余名60岁以上老人的信息及时更新着,400余名特殊困难老人的需求被重点标注。服务中心内长寿食坊、银龄医馆、养老用品体验区等5大功能区划分明确,观影、理发、阅读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从用餐供给到休闲娱乐,全方位覆盖老人生活需求。
“这里是老人的会客厅,也是社区居民的共享空间。”服务中心负责人高敏说,目前,服务中心有33张全托床位,已全部满员。此外,每天有大量社区老人前来休闲娱乐,用餐就医。除了堂食,服务中心还为附近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近年来,成都市累计投入超3.15亿元,建成130余个街道级嵌入式养老综合体。“我们还把周边商户、医院、学校都‘拉进来’,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多元化养老服务。”成都市金牛区民政局养老科副科长王梦婷说。
园区里建起托育园
上班不用操心带孩子问题
“现在黏我得很,中午要我抱着才睡得着。”9月5日上午,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天骄托育园里,1岁多的源源从滑梯滑下来,举着小手跑向托育师沈彦宏。
源源是托育园里年龄最小的小朋友,去年9月入园时才5个多月,他的妈妈王学铃就在托育园隔壁的物流公司上班。有时候王学铃加班来晚了,沈彦宏就带着源源玩,亲手将源源交给妈妈后,自己再下班回家。
“只管早晚接送,上班时间完全不用操心带孩子问题。”王学铃说,有了托育园,“上班送孩子、下班接孩子”已成为园区不少职工的常态。
“我们有3个班,60名娃娃,年龄从1—3岁不等,家长都是园区职工。”天骄托育园园长靳欢介绍,根据园区大多数职工上下班时段,托育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多种服务,并按照不同年龄段分班,制定不同的托育课程和菜谱。针对园区面积大、企业分布广的现实情况,托育园在上下学期间还会提供摆渡车。
天骄托育园于2023年2月开园,是泸州首家“园区模式”托育园,也是该市首批普惠托育示范项目。在这里,每个入园孩子每月只需缴纳200元托育费和450元生活费。
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黄彬介绍,天骄托育园采取园区管委会提供闲置用房、园区企业集资开办、引进专业机构、接受属地监管的园区普惠办托模式,主要为园区职工及周边社区提供托育服务,解决园区职工子女“照料难”、企业人才“留下难”等问题。
截至8月底,泸州市共有普惠托育机构352家,占托育机构总数的96.70%;每千人口托位4.6个,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记者 陈昊 杜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