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蚌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西部第一,打造珍珠全产业链
首届西部珍珠产业发展大会暨珠宝博览交易会在四川开江启幕
首届西部珍珠产业发展大会暨珠宝博览交易会在四川开江启幕

开江县现代稻渔产业研究院。

中国西部珍珠产业园。
9月27日,四川开江,首届西部珍珠产业发展大会暨珠宝博览交易会开幕。大会由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珍珠分会、四川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将持续至10月8日。开幕当天,位于开江县任市镇的中国西部珍珠产业园正式开园。
这是一次珠宝全品类展示展销盛会。大会设有品牌展区、珍珠专区、翡翠、彩宝、钻石K金等多个主题展区,有200家珠宝商参展,汇聚国内外一线品牌与新锐设计力量,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这是一次行业高层次交流对话。大会邀请来自全国的珍珠养殖、加工、销售等知名行业专家、企业家齐聚开江,为西部珍珠产业发展集智聚力。
这是一个供需全链条对接平台。开江借本届大会打造B2B洽谈平台,链接制造商、批发商与零售商,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合作,助力意向成交与长期伙伴关系建立。
这是一次引领开江珍珠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的盛会。开江淡水无核珍珠蚌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西部第一。当地瞄准形成“东有浙江诸暨、南有广东深圳、西有四川开江”的中国珍珠产业“三足鼎立”新格局,全力打造以开江为中心的西部珍珠养殖产业集群带。
园区引领发展 打造西部珍珠产业标杆
27日上午,与会人员参观珍珠(珠宝)全产业链业态,参加西部珍珠产业发展大会暨珠宝博览交易会开幕式。开幕式上,“西珠”区域公共品牌正式揭牌启用。
27日下午,大会召开西部珍珠产业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珍珠协会、高等院校的行业翘楚、业界精英围绕珍珠珠宝产业发展趋势、市场研判、技术交流、品牌建设等主题展开研讨。
与会人员表示,从珍珠产业发展前景来看,达州珍珠产业将成为四川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标杆;从现场准备来看,全链条发展、农文旅融合、工文旅融合三大特点鲜明,将成为文旅融合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
整场活动在全新打造的中国西部珍珠产业园举行。该产业园是西部地区首个集珍珠养殖、加工、销售及文旅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占地85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包括展示展销、批发交易、生产加工三大板块和珍珠、翡翠、玉石等八大专业分区,布局鉴定检测中心、玉雕大师工作室、直播电商基地和智慧物流仓库等配套服务。
在中国西部珍珠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中,开江县明确了“政府引导出政策、国企先导建园区、民企主导抓运营”的总体思路,先后出台《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八条措施》《开江县支持珍珠(珠宝)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从养殖扩面、园区运营、品牌推广、人才引进等各环节加强政策支持。园区由链主企业开江民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管理,入驻企业联合运营,与养殖大户签订原材料收购订单,入驻了欧诗漫等珍珠(珠宝)行业知名企业30余家,将逐步推动珍珠产业集群成链。
开江县将发挥珍珠原产地优势,以珍珠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为主链,扩链融合翡翠、玉石、黄金等,拓展饰品研发、生产加工、产品批发及品牌运营等业态,大力发展时尚饰品产业,着力打造中国西部品类丰富、链条完整的时尚饰品产业集聚区,打造西部珍珠产业标杆。
底气与优势 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西部第一
本届大会花落开江,并非偶然。当地珍珠产业历经近10年发展,已具有相当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开江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开江是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享有“诗与远方·田城开江”之美誉。
2017年起,开江县引入业主发展小龙虾、大闸蟹等水产养殖,逐步扩展到珍珠蚌,形成“蚌鱼蟹立体生态养殖模式”——表层挂蚌-中层养鱼-底层养蟹。现今,“开江小龙虾”“开江大闸蟹”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全县淡水无核珍珠蚌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西部第一,其中珠宝级珍珠占比最高达6%。
这得益于开江发展珍珠产业的“天时地利人和”。
看天时——开江地处北纬31°,气候温润,是珍珠蚌最适合生长的区域之一。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珍珠养殖逐步转移,为开江发展珍珠养殖创造了机遇。
看地利——开江地势平坦,有“川东小平原”之美誉,境内“三山微水七分田”地貌特征显著,拥有2.06万亩坑塘水面,水体整体硬度较大,富含矿物质,能够满足珍珠蚌生长需求。
看人和——开江大力发展珍珠全产业链,从养殖到加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珍珠加工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开展手术插片技能培训,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壮大。围绕珍珠人才引育,开江还与上海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广东海洋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个科研平台建设。
截至目前,开江县珍珠蚌养殖面积已达1.7万余亩,形成以任市镇、甘棠镇、普安镇、回龙镇为核心的养殖集聚区,珍珠年产量达30.8吨,珠宝级珍珠占比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多年来,开江积极推进产业收益与村民就业增收紧密结合,把“车间建在村头、岗位送到门口”,通过蚌苗孵化、挂蚌养殖、手术插片、珍珠蚌宰杀和珍珠加工的全链条发展,切实带动村民增收。
成链式开发 持续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举办此次大会,既是开江珍珠全产业链发展成果的体现,又是全产业链发展的新起点。
开江1.7万余亩珍珠蚌养殖规模中,包括蚌苗孵化基地500亩,为全县提供优质蚌苗,苗种自给率达100%。当地成立水产发展中心和现代稻渔产业研究院,依托2024年中央财政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创新推出蚌蟹立体循环养殖等绿色循环发展模式,具有成熟、专业的淡水无核珍珠养殖技术。
下一步,开江将持续开展挂蚌养殖扩面工作,出台珍珠养殖地方标准,与周边区(县)合作开展珍珠养殖。预计未来两年内,全县珍珠蚌养殖规模将突破2万亩,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县)共同发展1万亩,达州全市珍珠蚌养殖总规模达到3万亩以上。
为全力以赴做深做透农产品精深加工这篇文章,开江综合分析珍珠产业基础、市场规模、发展前景,决定以农业养殖为基础,积极拓展珍珠加工、交易与文化旅游业态,推动形成集养殖、加工、销售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珍珠(珠宝)全产业链体系,以园区“一子落”带动产业链条“全盘活”。
业态方面,开江正大力开发直播开蚌、珍珠主题研学、展销旅游、饰品制作体验、珍珠饰品定制等多业态、多场景,推动养殖、加工、文旅三链融合。
人才方面,开江县与前述多所大学开展人才引进合作,统筹“政校企行研”资源力量共建中国西部珍珠产业学院。
科技方面,开江联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珍珠分会、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建立政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研发新一代珍珠养殖技术,让珍珠色泽更好、规格更大、正圆率更高、附加值更高。
本届大会不仅是珠宝产品的集中展示,更是产业融合、创新驱动与文化表达的重要平台。
未来,开江县江将依托中国西部珍珠产业园时尚珠宝饰品加工集群优势,持续放大产业效应,打造百亿级珠宝产业集群,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为群众增收致富注入强劲动力。(袁林 图片由开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