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日英雄 传承抗战精神

  • 2025年09月02日 07时4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九月一日,南充市阆中中学老师在高一新生“开学第一课”上敲响“醒世钟”。抗战期间,日军曾四次空袭阆中,其中一颗未爆的炸弹弹壳被改造成三口“校钟”。王玉贵 摄(C视觉)


    9月1日,在眉山市仁寿县文缜小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上,一名学生在端详佩戴在老军人胸前的勋章。潘帅 摄(C视觉)


    9月1日,遂宁市河东新区朝阳路小学校“开学第一课”上,学生们在观看抗战历史故事展板。吴奉家 摄(C视觉)

    9月1日,四川多所中小学迎来2025年秋季学期正式行课第一天。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多所学校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开学第一课”,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开学第一课”

    “你们要铭记抗日英雄,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抗日英雄的故事不仅在课本里,也在咱们身边……”9月1日上午9时左右,在陈毅元帅的母校、成都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锦官驿分校的开学典礼上,学校党总支书记程科分享了抗战历史和陈毅元帅的抗战故事,激励同学们传承英雄之志,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争做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在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同学们在成都市京剧研究院老师的带领下,表演节目《一盏红灯映山河》。这个节目将情景剧、京剧、朗诵等艺术形式深度融合,以一盏红灯为纽带,展现了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精神。

    在成都英华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同学们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后自编自演的情景剧《爱国新说》成为全场焦点。这出情景剧通过父子对话,以“中国制造的手办”“反向输出的国漫”等事例,引导学生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奋进动力。

    在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铭记历史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该校开学典礼的“追源·铭记”板块,介绍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五、六年级的同学收集了100位捐躯赴国难的英雄名字。

    通过收集整理每个名字背后的英雄事迹,同学们深刻感悟到,正是千千万万的英雄用生命换来了和平与幸福,照亮了我们今日前行的道路。

    新兵进校园,重温抗战史

    当天,绵阳市涪城区多所学校将红色教育与国防教育融入开学典礼,通过“开学第一课”引导学子铭记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全体肃立,奏唱国歌。”旗台前,五星红旗在城郊街道人武部新兵代表与绵阳市高水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师生的注视下缓缓升起。新兵代表身着戎装,系上红领巾、戴好光荣花,在国旗下庄严宣誓。

    “开学第一课”上,师生们共同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片段,银幕上同胞遭遇的苦难和展现的抗争精神,让不少学生悄悄红了眼眶。绵阳市高水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聂孟君介绍,将开学仪式与新兵入伍仪式结合、把历史影像搬进课堂,是为了打造大思政课,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明白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和平来之不易,这是革命先辈们用血肉筑成的。”绵阳市成绵路小学学生鲜沛希在开学典礼上说。在国防教育环节,某部队教官用真实案例,为全体师生讲述了抗战的铁血岁月,深刻阐释了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全校师生还共同观看了历史短片,并与演员扮演的先辈隔空对话,身临其境感受历史。

    “我们希望在孩子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成绵路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李蓉说,希望孩子明白个人幸福与国家安危休戚与共,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家国建设者。(唐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 祖明远 绵阳观察 付乔崧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铭记抗日英雄 传承抗战精神

  • 2025年09月02日 07时4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九月一日,南充市阆中中学老师在高一新生“开学第一课”上敲响“醒世钟”。抗战期间,日军曾四次空袭阆中,其中一颗未爆的炸弹弹壳被改造成三口“校钟”。王玉贵 摄(C视觉)


    9月1日,在眉山市仁寿县文缜小学校的“开学第一课”上,一名学生在端详佩戴在老军人胸前的勋章。潘帅 摄(C视觉)


    9月1日,遂宁市河东新区朝阳路小学校“开学第一课”上,学生们在观看抗战历史故事展板。吴奉家 摄(C视觉)

    9月1日,四川多所中小学迎来2025年秋季学期正式行课第一天。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多所学校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开学第一课”,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伟大抗战精神融入“开学第一课”

    “你们要铭记抗日英雄,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抗日英雄的故事不仅在课本里,也在咱们身边……”9月1日上午9时左右,在陈毅元帅的母校、成都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锦官驿分校的开学典礼上,学校党总支书记程科分享了抗战历史和陈毅元帅的抗战故事,激励同学们传承英雄之志,铭记历史、奋发图强,争做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在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同学们在成都市京剧研究院老师的带领下,表演节目《一盏红灯映山河》。这个节目将情景剧、京剧、朗诵等艺术形式深度融合,以一盏红灯为纽带,展现了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精神。

    在成都英华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同学们观看电影《南京照相馆》后自编自演的情景剧《爱国新说》成为全场焦点。这出情景剧通过父子对话,以“中国制造的手办”“反向输出的国漫”等事例,引导学生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奋进动力。

    在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铭记历史落实在实际行动中。该校开学典礼的“追源·铭记”板块,介绍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五、六年级的同学收集了100位捐躯赴国难的英雄名字。

    通过收集整理每个名字背后的英雄事迹,同学们深刻感悟到,正是千千万万的英雄用生命换来了和平与幸福,照亮了我们今日前行的道路。

    新兵进校园,重温抗战史

    当天,绵阳市涪城区多所学校将红色教育与国防教育融入开学典礼,通过“开学第一课”引导学子铭记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全体肃立,奏唱国歌。”旗台前,五星红旗在城郊街道人武部新兵代表与绵阳市高水九年一贯制学校全校师生的注视下缓缓升起。新兵代表身着戎装,系上红领巾、戴好光荣花,在国旗下庄严宣誓。

    “开学第一课”上,师生们共同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片段,银幕上同胞遭遇的苦难和展现的抗争精神,让不少学生悄悄红了眼眶。绵阳市高水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聂孟君介绍,将开学仪式与新兵入伍仪式结合、把历史影像搬进课堂,是为了打造大思政课,帮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明白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和平来之不易,这是革命先辈们用血肉筑成的。”绵阳市成绵路小学学生鲜沛希在开学典礼上说。在国防教育环节,某部队教官用真实案例,为全体师生讲述了抗战的铁血岁月,深刻阐释了国家安全的重大意义。全校师生还共同观看了历史短片,并与演员扮演的先辈隔空对话,身临其境感受历史。

    “我们希望在孩子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成绵路小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李蓉说,希望孩子明白个人幸福与国家安危休戚与共,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家国建设者。(唐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 祖明远 绵阳观察 付乔崧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99.jpg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