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江结对谋发展 立体帮扶谱新篇
——泸州市龙马潭区结对帮扶凉山州普格县
——泸州市龙马潭区结对帮扶凉山州普格县
在普格县五道箐镇沙合莫村,龙马潭区购买了5000羽鸡苗免费发放给当地村民。
在普格县西洛镇博基村,帮扶干部陈炼(右)与援彝医疗专家邓刚(左)上门为村民阿洛成兵做康复检查。
“援彝不在乎跋山涉水,而在于路途难以忘怀的挑战和经历。”这是泸州市龙马潭区援彝教师苏清涧去凉山州普格县荞窝镇中心校支教的理由。一年时间,她因材施教,用“稳优促中补差”的教学方法,让该校五年级四班学生的数学成绩跃升到年级第一。
2023年7月,泸州市龙马潭区第四批结对帮扶普格县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从长江之滨来到螺髻山,立足“普格所需、龙马潭所能”,用心用情用力助推普格县乡村全面振兴。
围绕“为什么来?来了怎么干?能留下什么?”两年多时间,工作队展开立体帮扶,不断创新实践,在互融共享机制中赋能普格多元发展,在这场山江结对的时空对话中,用“帮到最实处、扶到心坎里”的使命和担当,谱写出一曲“龙普一家亲”的动人乐章。
山江结对 同心同行
“推动两地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共同打造结对帮扶新示范。”“用先进思想理念和经验做法,助力普格县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脱贫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先行县,赋能各项事业提质增效。”时间回到2023年7月3日,在省内对口帮扶干部人才轮换暨龙马潭区—普格县党政联席会上,龙普两地再次携手,山江结对正式铺开,同心同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进驻后,工作队首先摸清普格县情、立足当地优势,针对性提出“四个聚焦”工作思路:精准帮扶抓规划落实、产业振兴抓项目落地、基础建设抓设施提升、人才培育抓扶志扶智。“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推动结对帮扶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才能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工作队领队胡良表示。
围绕这一思路,工作队迅速行动:不仅成立产业项目、教育医疗、组织宣传、就业帮扶、综合协调5个专项工作小组,还先后与普格县荞窝镇、螺髻山镇、瓦洛乡等6个乡镇、10个村党组织结对共建,通过联动开展党建活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法治宣传、移风易俗等工作,让帮扶力量直达基层一线。
立体帮扶 创新实践
近日,由龙马潭区投资710万元建成的螺髻山乌骨鸡科研选育基地一派热闹景象,一批又一批客户前来选购鸡苗。2023年以来,该基地已培育鸡苗8批共100万羽,总产值超2000万元。如今,“山上育苗提纯、山下散养推广”模式成功盘活普格县地方特色品种乌骨鸡产业;工作队同步开展“送鸡苗促增收”行动,累计发放鸡苗3万余羽,带动周边2000余户村民每户年均增收约1000元。
位于海拔2100米的五道箐镇龙马潭普格协作园,占地面积4100亩,因地制宜推广工业辣椒与传统高山玉米套种,并配套建设辣椒加工厂,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就业。今年,龙马潭区投入200万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将该园区逐步打造为普格县农文旅综合产业园区。
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瓦洛乡布尔村传统养殖业、大槽乡特口村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等,一系列产业从无到有,有力推动着当地特色农业与集体经济发展。
产业为本,方能绘就幸福底色。在结对帮扶的探索中,工作队不仅在普格县构建起多元产业帮扶体系,更在民生领域持续强基补短,推动帮扶工作实现“产业”与“民生”双向发力。
10岁女孩阿英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后,因高额手术费和当地医疗条件限制,一家人陷入困境。工作队在巡回义诊“乡镇行”活动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方协调筹款、对接医疗资源,经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团队的手术治疗,阿英重获健康生活。
教育领域的帮扶同样成效显著。2023年9月,由龙马潭区援建、投入1300万元的荞窝镇城西村幼儿园正式投用,园舍总建筑面积达3200余平方米,已解决近200名孩子“上学难”问题,为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补齐短板。
积极探索“教育+就业”帮扶新路径,工作队联动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启动“泸天化定向培训班”项目,面向普格县困难家庭高考生定向招生,学生完成学业及企业考核后,将直接进入泸天化系统工作,实现从“校门”到“厂门”的无缝衔接。今年,首批普格学生已顺利进入“泸天化定向培训班”学习。
结对帮扶要覆盖方方面面,精准立体是关键。在产业帮扶中,工作队依托普格县资源禀赋,通过招引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完整产业链,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民生领域则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实施一批强基础、补短板的项目,推动普格县教育、医疗、就业质量显著提升,持续增强当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统计,2023年至今,龙马潭区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1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46个,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互融共享 赋能发展
“以前做胃肠镜得去西昌,现在县医院的设备和州里大医院一样先进,真是省时又省力!”近日,在普格县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刚做完检查的火补莫日色竖起大拇指,为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点赞。
这份认可的背后,离不开工作队的助力。自2023年结对以来,30名涵盖骨科、急诊急救、影像等12个专业的援彝医疗专家扎根普格,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专家曾信豪、内科专家徐小敏、急诊科专家阳凤、放射科专家李品雄等,通过“一对一带教”“手术示范”等方式“传经送宝”,让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注入普格县。
两年多来,工作队的帮扶历程表明——赋能地方发展、促进乡村振兴,需要依靠资源互融共享。在工作队的努力实践下,一系列探索在普格开花结果:
工农文旅融合方面,投入115万元资金扶持壮大糯红高粱种植,为白酒酿造产业链延伸奠定原料基础,积极协助引进国能川酒集团螺髻山白酒酒庄项目;立足螺髻山景区、九十九里温泉瀑布等优势旅游资源,投入200万元,实施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等项目。
教育医疗提质方面,深化两地“校对校”结对帮扶机制,推动托管荞窝镇中心校教学质量实现位次提升;加强普格县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妇产科、检验科硬件建设,助力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急救转运车全覆盖,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人才队伍培养方面,30名援彝干部与挂职单位干部“一对一”结对,做好“传经验、帮业务、带作风”传帮带工作;组织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专题培训,着力培养“带不走”的本土人才队伍。
“结对帮扶像一条纽带,把龙马潭与普格紧紧连在一起。”胡良表示,秉承“普格所需、龙马潭所能”,工作队队员们用心用情用力绘就结对帮扶新画卷,为助力普格县推动乡村振兴贡献龙马潭力量。(罗永胜 杨谨瑞/文 杨谨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