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情况
出人出戏出圈 可听可游可耍
出人出戏出圈 可听可游可耍
“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共赴这场川剧艺术盛会,一起在四川的青山绿水间、烟火街巷里,感受川剧魅力、品味巴风蜀韵。”8月5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向观众和游客发出盛情邀请。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自今年8月启动,将持续到2026年春节前。
自2023年首届川剧汇演举办以来,川剧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本届川剧汇演中,人才培养、剧目建设、传播破圈的新画卷将逐步铺展,助力塑造更加亮丽的梨园图景。
出人 名师高徒合力打擂
青年川剧演员的亮相,是新闻发布会的一大亮点。梁浩龙、李玲琳、但歆婷、薛川、吴佳睿等5名青年川剧演员陆续登场,以新闻发布厅为舞台献唱,获得持续掌声。
这个发布环节的设计背后有巧思。本届川剧汇演将首次策划实施“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川剧名家名师陈智林、陈巧茹、崔光丽、许明耻、李乔松,与上述青年演员一对一组成师徒对子,开展表演强化训练、经典剧目复排、展演评比推介等,培育能担纲大戏的川剧演员。
“5位川剧名家都是具有深厚造诣的艺术家,包括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5名青年演员基础扎实、艺术天赋优秀,均获得过省级以上专业奖项。”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介绍。
“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将引入擂台赛机制,拟于2026年开展“名师高徒”擂台赛活动,以赛促学、以演代练,激发传承活力。“希望能呈现出更精美的作品,把川剧韵味和川剧之美传播出去,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川剧。”但歆婷表示。
出戏 打造更多川剧名作
剧目展演评比是川剧汇演重要环节。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宋俊武介绍,历经前两届川剧汇演的打磨,省内川剧院团剧目创演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梦回东坡》《丁宝桢》等重点剧目完成全国巡演,《大千世界》《欧阳修》《追光》等剧目完成创排,《芙奴传》《情探》《变脸》在全国范围内的戏曲展演中收获奖项与好评。
本届汇演在前期指导创排一批三国题材、革命题材、传统文化题材的精品剧目。今年8月至9月,众多剧目将在成都陆续开演。《白蛇传》《彩楼记》《榕荫记》《欧阳修》《丁宝桢》等15部大幕戏及《跪门吃草》《别洞观景》《拿虎》《挑袍》等13部折子戏经过遴选进入集中展演。经过打磨提升、巡演展演、评选奖励、宣传推介等环节,汇演将推动入选剧目努力打造川剧名作。
值得关注的是,本届汇演首次策划举办四川省川剧汇演精品剧目北京展演周,4部大幕戏、4部折子戏将奔赴北京展演,并同步开展“戏游四川”文旅推介、川剧艺术导赏体验等,让川剧之韵、巴蜀之美在首都绽放。
出圈 鼓励年轻态传播推广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天府文艺名作高峰计划,持续打造“文艺川军”品牌。发布会提到,作为四川代表性名片之一,借助川剧汇演平台,川剧将得到更多破圈推广助力,在文旅融合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
可听可游可耍的川剧文化之旅,在现场得到重点推介。本届川剧汇演将梳理推出川剧主题文旅路线,将川剧文化场景与当地景点、博物馆、城市文化地标串联,构建“观剧知历史、游景懂文化”的体验链条。以新创剧目《丁宝桢》为例,观众在观演后可循着剧中历史脉络探访都江堰,让川剧从舞台艺术延伸为解读四川的活态教科书。观众持川剧汇演观演门票票根,可在指定点位享受门票折扣、文创产品优惠。
为推动川剧触达更广泛受众,本届川剧汇演鼓励采用年轻群体偏好的传播形态开展推广,例如邀请国际友人、网络达人等担任“川剧体验官”,以沉浸式妆造、唱腔学习视频等打造跨圈层传播话题。此外,“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参与者将参与微短剧、短视频制作,向公众展示川剧传承的精彩故事,并走进景区、深入校园,推动川剧与旅游等领域的融合。(记者 郑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