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四川13个区上榜
阵容4年无变化 未来如何再破局
阵容4年无变化 未来如何再破局
●四川13个区入围2025赛迪百强区,分别是成都市武侯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金牛区、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郫都区、新都区,宜宾市翠屏区,绵阳市涪城区,泸州市江阳区,德阳市旌阳区
●目前百强区的分布情况为西部19个、中部22个、东部58个、东北地区1个。其中,四川占据13个席位,约占西部地区百强区总量的68%
8月5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其中包含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四川13个区上榜,分别是成都市武侯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金牛区、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郫都区、新都区,宜宾市翠屏区,绵阳市涪城区,泸州市江阳区,德阳市旌阳区,上榜数量与去年持平。
记者梳理榜单发现,不管是入围数量还是入围城区,四川已连续4年没有发生变化。在日趋激烈的百强区竞争中,四川如何再破局?
读榜单
上榜数多,但仅1区入前20强
尽管四川百强区的上榜数量与2024年、2023年、2022年持平,但13个区的“上升面”有所变化。2025年四川仅有6个区实现进位升级,而2024年有9个区,2023年有11个区。此外,2023年和2024年,四川13个百强区均未出现排名下跌情况,排名处在上升或保持不变状态。而2025年,13个百强区中有6个区排名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下跌7个位次。
整个榜单新上榜3个区,其中,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收获一个新的百强区席位,中部地区则丢失2个百强区席位。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25年,西部地区的百强区席位增加5个,为增幅最大的区域。目前百强区的分布情况为西部19个、中部22个、东部58个、东北地区1个。其中,四川占据13个席位,约占西部地区百强区总量的68%。
不只是数量差异。2025赛迪百强区前20强中,15个城区来自东部地区,3个来自中部地区,2个来自西部地区,四川只有排名15位的武侯区入列。20强中,连续9年蝉联榜首的深圳市南山区遥遥领先,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500.97亿元,逼近万亿元。
寻突破
发挥优势拥抱新质生产力
尽管四川在西部地区属于全国百强区“大户”,但从区域分布看,13个区有9个属于成都,其余4个分别属于宜宾、绵阳、泸州和德阳,还有许多市(州)未能实现零的突破。
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四川明确提出,实施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巩固提升和接续培育行动。巩固提升和接续培育如何同步推进?
记者梳理发现,整个榜单中,上升位次最多的是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从上一年的70位上升至61位,共上升9个位次。作为武汉汽车产业核心聚集区,汉南区近年来在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上不遗余力,创造出半年推出10款新能源汽车的行业佳话。前20强中上升6个位次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近年来齐聚“淘抖快”三大电商产业平台,织就了庞大的线上商业网。2024年,该区全年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29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8.5%,总量居浙江省第一位。
省内亦有“标兵”。继2020年首次进入榜单后,宜宾市翠屏区连续5年实现跃升进位。这离不开其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上的主动作为。作为宜宾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核心承载区,翠屏区见证宜宾动力电池产业从无到有、迅速壮大的过程。
“虽然发力赛道不同,但本质相似,都是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拥抱者。”赛迪顾问西部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潇潇认为,城区在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拥有天然优势,汇集了高层次人才、高能级企业和高水平科研机构等重要发展要素。面向“十五五”,城区应继续充分发挥创新集聚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持续提升创新效率,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晋级为千亿城区的旌阳区,完成百强区持续进位目标。“旌阳区将立足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以数字赋能为引擎,大力实施‘优二进三’产业发展路径,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旌阳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蒋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