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映照秀美家园
映秀镇渔子溪村。记者 华小峰 摄
蒋维明(左一)带着学生做茶实验。
映秀漩口中学地震遗址。刘文佳 摄
温暖嘱托
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精益求精、创造名牌,为“一带一路”建设多作贡献。
——2018年2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阿坝州汶川县映秀镇视察时指出
回访看变
一到暑假,汶川县映秀镇比平常里更加热闹。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震中,这里吸引着众多家长带孩子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抗震救灾精神的熏陶。
7月10日傍晚,记者在漩口中学遗址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向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英勇牺牲的英雄敬献鲜花。“我们一家已在川西旅行了一圈,旅程即将结束时,特地带孩子过来感悟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湖北游客胡先生说。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映秀镇,前往镇上的漩口中学遗址,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三鞠躬。他叮嘱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使其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映秀镇牢记殷殷嘱托,在社会各界倾力支持下,干部群众感恩奋进,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如今,镇上党旗迎风招展,藏羌风格的漂亮住房林立,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红色+”辐射带动,旅游综合收入去年破2亿元
映秀镇上,人来人往,一派繁荣景象。“这几年,来这儿参观的游客明显增多,特别是学生群体红色研学、大假期间亲子游增长态势明显。”在漩口中学遗址从事讲解服务近10年的红色讲解员王群告诉记者。
如今,漩口中学遗址已成为到访映秀游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近年来,我们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深挖抗震救灾精神时代价值。”汶川县委副书记、映秀镇党委书记李春说。
如何更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映秀镇给出的答案是:以“红色+”为核心,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一金字招牌,汶川县委党校映秀教学点积极承接培训。“每年6月至11月是培训高峰,可同时容纳约1200人培训。”汶川县委党校校务委员廖红玲说。
记者在映秀镇看到,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阿坝雪山草地分院汶川校区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该项目预计7月底进行内部装修。“未来,映秀的培训接待能力将进一步提升。”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学校正着力优化精品教学线路、丰富课程内容,力求让抗震救灾精神更加可观可感可触。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映秀镇游客接待量已上升至3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
去年,映秀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共实施项目22个,估算总投资6108万元,实际投资金额超前三年的总和。今年,映秀镇人民美好家园综合体建成投用。走进综合体,记者看到了映秀豆腐干、羌绣、西路边茶等非遗展品。据了解,映秀通过文旅深度融合项目,已将这些非遗产品变为特色旅游商品。在羌绣非遗工坊内,羌绣拖鞋、香包等商品琳琅满目。“羌绣拖鞋卖得最好,一双能卖100多元。”店铺经营人员说。
更多好消息传出——阿坝州非遗博览园项目已落户映秀,正在加快建设。可以预见,未来这里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精益求精,映秀茶在海外市场成新宠
“精益求精、创造名牌,为‘一带一路’建设多作贡献。”这是总书记参观“茶祥子”制茶坊后提出的殷切希望。
如今,这句话被“茶祥子”创始人蒋维明郑重装裱在制茶坊正厅。
7月10日上午,记者赶到“茶祥子”制茶坊时,蒋维明正送几位客人出门。“他们是来搞科研的。”蒋维明带记者来到正厅后面依山而建的茶香水甘制茶工坊。这里面就藏着他落实总书记要求的具体行动和成果。
在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拐角处,蒋维明打开一排文件袋,里面详细记录着售茶农民的姓名、售茶时间、茶叶重量等信息。“精益求精,就得做到质量可追溯。”
紧接着,蒋维明指着旁边几张精心裱装好的杂志扉页自豪地说:“这是我们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上的论文《藏茶中的稀有茶褐素在减轻乙醇诱导的发育异常方面的治疗潜力》。”
在蒋维明看来,“茶祥子”制茶坊的茶要想为共建“一带一路”多作贡献,就必须用国际通用语言来证明茶的品质。自2019年起,他与西华大学的几位教授携手合作,前后耗时5年,终于在2024年取得上述科研成果。“稀有茶褐素是从传统制茶工艺中提取的,而非化学合成。”蒋维明认为,古人传承下来的遗产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他坚信,“非遗同样可以跃升为新质生产力。”
随着不断研发,更多的映秀茶也扬帆出海。在邮轮“盛世公主”号、英国伯爵庄园里,人们惊喜地发现,“大土司”黑茶、用“茶祥子”金银花调制的创意茶饮很好喝。这种融合了东方韵味与西方审美的茶饮方式,成功打入欧洲家庭的生活圈。而蒋维明团队研发的“盛世公主”黄茶,凭借其独特的“甜润喉韵”,成为中东王室的新宠。
“映秀茶产业项目,不仅走出去了,还带动老百姓种茶树和金银花,在采摘季,青壮劳力一天能挣五六百元。”蒋维明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中成 王攀 阿坝观察 刘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