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常态化办投融资“鹊桥会”
传递出三大强烈信号
传递出三大强烈信号
活动现场。
5月16日—18日,四川省“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启动及一系列子活动在成都举行。这场活动由四川省级部门牵头、省市区三级联动开展,搭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投融资对接平台,预计全年路演项目总数1000个以上,充分促进资本与创新项目的“联姻”。
这场创投界的“鹊桥会”传递了哪些信号?记者在会场寻找答案。
信号1
上千个项目开展常态化路演
以更系统方式推动资本赋能创新
“档次高、规模大。”尽管已经参加过不少融资对接活动,但海博为药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英富对这次路演感触颇深。在他看来,这次活动有两大特点:一是来了不少头部机构,如国新基金、建信北京、高瓴投资、IDG资本等;二是资源齐全,有投行、银行、保险等各类型的金融机构。“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吸引力很大。”
多位与会者告诉记者,四川此前也开展了很多路演活动,但从省级层面搭建如此规格高、资金多、项目好的常态化路演平台,并配套全面的支持与服务措施,尚属首次。
“本次活动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四川在打造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方面,正从过去‘办一场活动’转向‘建一套机制、搭一个平台’,以更系统的方式推动资本赋能创新,回应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融资痛点。”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婧表示,“当前,四川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科技成果加快转化的关键阶段,亟须一个更通畅、更专业的创投服务平台。这种‘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常态化路演机制,正是对此的积极探索。”
这场“鹊桥会”还将持续。下一步,四川计划每周组织2场路演,预计全年路演项目总数1000个以上。
一系列惠企“大礼包”陆续发放。省委金融办介绍,四川省级层面设立了首期规模200亿元的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将打造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成都、绵阳、德阳、宜宾等地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基金矩阵。此外,还出台了《四川省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我们搭建了全省路演项目库,在库项目已有216个,计划年内入库项目1000个以上。”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按照硬科技、前景好、团队优等标准,挖掘更多优质项目,帮助投融资机构降低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
经济和信息化厅则从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支持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升级、支持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等6个方面,配备了服务保障被投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和“真金白银”的补贴。
信号2
多只新基金将在川设立
科创企业融资有了“蓄水池”
规模100亿元!会议现场,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铨透露,他们近期将联合信达资管、交子金控、策源资本在川联合设立建新(成都)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进一步丰富基金多元化退出渠道。
更多新基金将在川设立。高瓴投资在会上带头发出了投资四川、共谋发展的倡议;宽带资本合伙人张磊透露,正计划在川参与发起、设立新的创投基金;博源资本董事长刘曜也表示,将积极响应四川产业基金体系战略部署,与省级基金形成“赛道互补+阶段接力”模式。
“这次活动让我们创投机构看到四川立足多个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张磊表示,非常期待长期、长效参与立足成都的科创企业协同发展。
“我们抱着试一试的目的来,没想到谈得异常顺利。”首次参加路演的成都市爱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琦刚介绍完项目,就被一家投资机构现场“示爱”,这让他欣喜不已。
本土基金也在加码发力。在绵阳的专场路演上,天府“科创投”投资经理刘徐一眼“相中”了天链机器人。对于新型产业赛道,天府“科创投”将不遗余力进行支持。
“省内许多科创企业迫切需要更多专业辅导。”成都沛坤基金投资总监霍煜东认为,“这次活动让大家既能全面细致地了解相关政策举措,又能批量化对接,高效、精准地找到意向目标。我们此前已在11个项目上投了15亿元,今年计划再投2亿元。”
“立体化投融资对接平台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了桥梁,能有效为科创企业融资融智‘解渴’。”经济学家陈雳表示,通过“创投天府·周周见”这一平台,科研团队和创新企业能够与投资机构直接对接,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进程,助力四川产业创新进一步提速。
信号3
缩小与东部及沿海地区的投融资差距
打造西部创投品牌样板
“四川不仅有哪吒。”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泊直言,此次四川出台支持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相关措施,并常态化开展投融资路演活动,可谓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四川创业者们正如同哪吒一般,用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踏出一条路”。目前,四川已拥有2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位居中西部第一。
除了丰富的科研、人力资源,“差异化发展导向与多元化的产业投资标的,也是资本青睐四川的重要原因。”陈雳分析。
但也要认识到差距。“相较于东部和沿海地区,我省在投融资市场上长期存在地理位置的先天不足。根据我们研究院最新调研数据,四川在金融科技市场中的投融资项目数仅占全国的4%,远低于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江苏五地。”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成都格致数字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张晓玫坦言。
“从全国范围来看,发达省份在推动科技金融融合方面正加快从‘办活动’走向‘建生态’。”顾婧以北京、深圳、上海等地举例。
四川又该如何做?专家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是利用好政策优势。“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四川的战略腹地优势、产业纵深、科教资源、政策密度、政务效率等因素正在叠加放大,创投生态更具成长性,政府与市场联动的弹性空间更大,也使‘创投天府·周周见’具备成为西部创投品牌样板的潜力。”顾婧建议,未来政府部门需从项目储备、机构培育、退出机制等多个环节共同发力。
同时要培育本土发展土壤。“常态化投融资路演通过持续曝光的方式,能有效连接全国创投机构与四川本土企业,有助于提升四川在创投圈的存在感和影响力。在投融资双方对接成功后,还要在资金到位、项目实施等方面进行持续跟踪,提供系统化、体系化、个性化的服务。”张晓玫表示,在推动全国创投机构入川合作的同时,我省还需培育本土创投机构的发展土壤,尤其需要重视热议较多的国有创投机构考核及容错机制,全方位打造西部创投高地。
此外,把握好产业转移的机遇。陈雳认为,四川吸引了大量东部沿海地区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入驻,四川金融市场要不断完善全生命周期产业投资体系,加大金融创新,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和创新项目的多样化融资需求,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记者 卢薇 高杲 兰珍 彭瑀珩 曹凘源/文 向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