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四川民营经济一季度“成绩单”
投资回暖主体扩容,5.6%的增速“很难得”

  • 2025年04月29日 08时0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4月27日,四川民营经济交出一季度“成绩单”:增加值达8425.6亿元,同比增长5.6%,保持住了自去年一季度以来高于全省GDP增速的趋势。这一增速,看上去只比同期全省GDP增速高0.1个百分点,但仔细剖析成色,很难得也很有看点。

    关注2025一季报

    看 民间投资

    ●一季度,四川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6%

    ●高于2024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速4.9个百分点

    ●高于一季度全国民间投资增速3.2个百分点

    看 经营主体

    ●截至一季度末,四川有民营经营主体898.18万户

    ●较2024年末经营主体增加4.88万户

    ●一季度全省新登记民营企业8.36万户,同比增长23.96%

    看 融资规模

    ●截至一季度末,全省有贷款余额的民营经营主体达190.9万户,同比增长10.74%

    ●民营经济贷款余额2.53万亿元,同比增长4.88%

    看点一

    民间投资迎来“复苏”增速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

    扭转了!一季度,四川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6%,高于2024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速4.9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全国民间投资增速3.2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年来四川民间投资持续负增长和低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的态势,反映出政策支持与市场信心恢复的叠加效应。

    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标志之一,伴随着政策春风,民间投资迎来“复苏”。全国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为0.4%,相比之下,四川的增速优势明显,尤其是在各地面临房地产压力背景下,四川通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投资对冲了部分压力。

    在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今年四川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项目投资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使得民营企业“轻装上阵”,更积极地参与投资活动。2月全省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中,1149个民间投资项目占比近四成,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3月,《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管理办法》出台,这是四川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推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倒逼21市(州)提升服务效能。

    除了政策“组合拳”的效益之外,新兴产业的崛起功不可没,其中民营企业是重要力量。数据显示,一季度四川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其中,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产量分别增长20.9%、23.3%、25.4%。不难发现,与全国民间投资呈现“传统收缩、新兴扩张”趋势一致,四川也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赛道加强布局。

    对于这一点,仁新机器人总裁胡豪杰深有感触,截至3月末,公司在手订单超2.5亿元,实现大幅增长。照此趋势,公司上半年收入有望追平去年全年收入。

    产业结构性变化将为四川积蓄长期动能。但相关专家也提醒,需客观看待新兴产业发挥的作用,当前四川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需加快培育“创新突围”能力。

    看点二

    创新创业信心逐渐恢复 民营经营主体增加4.88万户

    经营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着经济的活力与竞争力。截至一季度末,四川有民营经营主体898.18万户,较2024年末经营主体增加4.88万户,97.1%的市场占比彰显绝对主力地位。

    省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罗友平认为,民营经营主体保持温和增长,一方面源于政策助力。受益于简化注册流程、税收减免、创业补贴等激励措施,市场主体创新创业信心恢复。另一方面,随着新兴行业,如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掀起热潮,以及消费复苏,带动创新创业热情,让市场主体持续扩容。

    以成都为例,随着“高效办成一件事”率先落地落实,运输企业、餐饮店开办时间分别从40个、38个工作日缩减至6个、13个工作日,效率提升直接转化为市场信心。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周末不打烊”的服务模式让服务不断档、质量不打折。一季度,该中心累计举办惠企助企活动169场,惠及超5000家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全省新登记民营企业8.36万户,同比增长23.96%。究其缘由,有政策倾斜。四川出台实施《“个转企”一件事工作方案》,压缩部门办理环节,鼓励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同时,随着产业不断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型,例如连锁餐饮、现代物流企业等,推动企业注册需求增加。

    “民营企业增长,将持续为全省经济稳定增长注入强劲动力。”罗友平表示。

    看点三

    融资环境不断改善 民企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959.67亿元

    截至一季度末,全省有贷款余额的民营经营主体达190.9万户,同比增长10.74%;民营经济贷款余额2.53万亿元,同比增长4.88%。其中,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959.67亿元,同比多增199.08亿元。

    在罗友平看来,上述数据直接反映出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覆盖面在扩大,支持力度在持续加大,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在不断改善。

    作为一家创新药研发企业,优赛诺面临资金压力,在成都高新区提供的全周期孵化培育体系下,今年企业再次实现融资,融资总额超3亿元,有力助推企业布局多条产线。

    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困扰着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去年以来,四川有关部门在贷款产品和制度上持续创新,目前已有基于知识产权、创新积分、应收账款等的信贷产品超60款。

    在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区,自贡市沿滩区推出“民营经济诚信贷”融资产品,通过企业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形成“诚信积分”,企业以积分换取“零抵押”授信,为企业提供100万元至300万元的融资支持;宜宾市翠屏区推出“支个保”金融产品,采取信用担保等方式,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担保期限不超过一年、单户最高50万元的担保额度。

    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产品可以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金融动能。(记者 兰珍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透视四川民营经济一季度“成绩单”
    投资回暖主体扩容,5.6%的增速“很难得”

  • 2025年04月29日 08时0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4月27日,四川民营经济交出一季度“成绩单”:增加值达8425.6亿元,同比增长5.6%,保持住了自去年一季度以来高于全省GDP增速的趋势。这一增速,看上去只比同期全省GDP增速高0.1个百分点,但仔细剖析成色,很难得也很有看点。

    关注2025一季报

    看 民间投资

    ●一季度,四川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6%

    ●高于2024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速4.9个百分点

    ●高于一季度全国民间投资增速3.2个百分点

    看 经营主体

    ●截至一季度末,四川有民营经营主体898.18万户

    ●较2024年末经营主体增加4.88万户

    ●一季度全省新登记民营企业8.36万户,同比增长23.96%

    看 融资规模

    ●截至一季度末,全省有贷款余额的民营经营主体达190.9万户,同比增长10.74%

    ●民营经济贷款余额2.53万亿元,同比增长4.88%

    看点一

    民间投资迎来“复苏”增速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

    扭转了!一季度,四川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6%,高于2024年全省民间投资增速4.9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全国民间投资增速3.2个百分点,扭转了近年来四川民间投资持续负增长和低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的态势,反映出政策支持与市场信心恢复的叠加效应。

    民间投资是经济活力标志之一,伴随着政策春风,民间投资迎来“复苏”。全国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为0.4%,相比之下,四川的增速优势明显,尤其是在各地面临房地产压力背景下,四川通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投资对冲了部分压力。

    在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看来,今年四川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加大项目投资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使得民营企业“轻装上阵”,更积极地参与投资活动。2月全省重大项目现场推进活动中,1149个民间投资项目占比近四成,涵盖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3月,《四川省营商环境评价管理办法》出台,这是四川首次以正式文件形式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推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倒逼21市(州)提升服务效能。

    除了政策“组合拳”的效益之外,新兴产业的崛起功不可没,其中民营企业是重要力量。数据显示,一季度四川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其中,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半导体分立器件等产量分别增长20.9%、23.3%、25.4%。不难发现,与全国民间投资呈现“传统收缩、新兴扩张”趋势一致,四川也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赛道加强布局。

    对于这一点,仁新机器人总裁胡豪杰深有感触,截至3月末,公司在手订单超2.5亿元,实现大幅增长。照此趋势,公司上半年收入有望追平去年全年收入。

    产业结构性变化将为四川积蓄长期动能。但相关专家也提醒,需客观看待新兴产业发挥的作用,当前四川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需加快培育“创新突围”能力。

    看点二

    创新创业信心逐渐恢复 民营经营主体增加4.88万户

    经营主体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着经济的活力与竞争力。截至一季度末,四川有民营经营主体898.18万户,较2024年末经营主体增加4.88万户,97.1%的市场占比彰显绝对主力地位。

    省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罗友平认为,民营经营主体保持温和增长,一方面源于政策助力。受益于简化注册流程、税收减免、创业补贴等激励措施,市场主体创新创业信心恢复。另一方面,随着新兴行业,如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掀起热潮,以及消费复苏,带动创新创业热情,让市场主体持续扩容。

    以成都为例,随着“高效办成一件事”率先落地落实,运输企业、餐饮店开办时间分别从40个、38个工作日缩减至6个、13个工作日,效率提升直接转化为市场信心。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周末不打烊”的服务模式让服务不断档、质量不打折。一季度,该中心累计举办惠企助企活动169场,惠及超5000家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全省新登记民营企业8.36万户,同比增长23.96%。究其缘由,有政策倾斜。四川出台实施《“个转企”一件事工作方案》,压缩部门办理环节,鼓励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同时,随着产业不断向专业化、规模化转型,例如连锁餐饮、现代物流企业等,推动企业注册需求增加。

    “民营企业增长,将持续为全省经济稳定增长注入强劲动力。”罗友平表示。

    看点三

    融资环境不断改善 民企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959.67亿元

    截至一季度末,全省有贷款余额的民营经营主体达190.9万户,同比增长10.74%;民营经济贷款余额2.53万亿元,同比增长4.88%。其中,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959.67亿元,同比多增199.08亿元。

    在罗友平看来,上述数据直接反映出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覆盖面在扩大,支持力度在持续加大,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在不断改善。

    作为一家创新药研发企业,优赛诺面临资金压力,在成都高新区提供的全周期孵化培育体系下,今年企业再次实现融资,融资总额超3亿元,有力助推企业布局多条产线。

    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困扰着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去年以来,四川有关部门在贷款产品和制度上持续创新,目前已有基于知识产权、创新积分、应收账款等的信贷产品超60款。

    在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区,自贡市沿滩区推出“民营经济诚信贷”融资产品,通过企业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形成“诚信积分”,企业以积分换取“零抵押”授信,为企业提供100万元至300万元的融资支持;宜宾市翠屏区推出“支个保”金融产品,采取信用担保等方式,为个体工商户提供担保期限不超过一年、单户最高50万元的担保额度。

    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产品可以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金融动能。(记者 兰珍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