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溪河遗址群
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2025年04月25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距今10万年至5万年,填补了东亚现代人演化瓶颈期空白

    ●国际罕见的同时包含丰富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全科型”遗址

    ●东亚地区首次集中发现远古人类穿孔、刻划等系列罕见复杂行为

    4月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入选。

    该遗址群距今10万年至5万年,遗址群第一地点(濛溪河遗址)距今8万年至6万年,处在现代人演化扩散的关键时期,填补了东亚现代人演化瓶颈期空白。发现大量动植物信息以及比较复杂的人类早期象征性行为的痕迹,也为今天了解人类起源演化中如何利用自然、征服自然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等提供了丰富材料。

    2021年9月,因洪水冲垮资阳市雁江区和乐至县交界的五一水坝及附近河岸,冲刷出部分乌木、动物化石等遗物,资阳濛溪河遗址因此被发现。此后考古人员展开发掘和调查,确认了包含86个遗址点的濛溪河文化类型的遗址群,广泛分布在沱江和涪江流域的浅丘。

    濛溪河遗址保存的动植物信息十分丰富。遗址饱水的埋藏环境极为罕见地保存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远古社会,是国际罕见的同时包含丰富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全科型”遗址,是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唯一发现有丰富植物的遗址。发现了全世界考古遗址中最早的核桃,证明了核桃早在数万年前就已在本土生长;发现了全世界最早的接骨草,将人类对药用植物的可能利用时间提前到旧石器时代中期;发现了全世界最早的花椒,也让人得以合理想象远古人类处理食物时会不会放“调料”。

    遗址发现的丰富动植物遗存,将远古人类的食物“广谱革命”从距今2万年至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提前到了距今8万年至6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让我们得以了解远古人类比较完整的“食谱”。

    木质工具、骨质工具的发现,也展示了远古人类如何因地制宜、灵活机动适应环境、征服自然。此外,遗址发现的穿孔橡果、在石头及动植物上刻划的一系列罕见复杂行为,是东亚地区首次集中性、系统性的发现,也为理解早期现代人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复杂性提供了珍贵证据。(记者 吴晓铃)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濛溪河遗址群
    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2025年04月25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距今10万年至5万年,填补了东亚现代人演化瓶颈期空白

    ●国际罕见的同时包含丰富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全科型”遗址

    ●东亚地区首次集中发现远古人类穿孔、刻划等系列罕见复杂行为

    4月24日,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入选。

    该遗址群距今10万年至5万年,遗址群第一地点(濛溪河遗址)距今8万年至6万年,处在现代人演化扩散的关键时期,填补了东亚现代人演化瓶颈期空白。发现大量动植物信息以及比较复杂的人类早期象征性行为的痕迹,也为今天了解人类起源演化中如何利用自然、征服自然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探索等提供了丰富材料。

    2021年9月,因洪水冲垮资阳市雁江区和乐至县交界的五一水坝及附近河岸,冲刷出部分乌木、动物化石等遗物,资阳濛溪河遗址因此被发现。此后考古人员展开发掘和调查,确认了包含86个遗址点的濛溪河文化类型的遗址群,广泛分布在沱江和涪江流域的浅丘。

    濛溪河遗址保存的动植物信息十分丰富。遗址饱水的埋藏环境极为罕见地保存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远古社会,是国际罕见的同时包含丰富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全科型”遗址,是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唯一发现有丰富植物的遗址。发现了全世界考古遗址中最早的核桃,证明了核桃早在数万年前就已在本土生长;发现了全世界最早的接骨草,将人类对药用植物的可能利用时间提前到旧石器时代中期;发现了全世界最早的花椒,也让人得以合理想象远古人类处理食物时会不会放“调料”。

    遗址发现的丰富动植物遗存,将远古人类的食物“广谱革命”从距今2万年至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提前到了距今8万年至6万年的旧石器时代中期,让我们得以了解远古人类比较完整的“食谱”。

    木质工具、骨质工具的发现,也展示了远古人类如何因地制宜、灵活机动适应环境、征服自然。此外,遗址发现的穿孔橡果、在石头及动植物上刻划的一系列罕见复杂行为,是东亚地区首次集中性、系统性的发现,也为理解早期现代人意识和社会行为的复杂性提供了珍贵证据。(记者 吴晓铃)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