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缕缕满“书乡”
第30个“世界读书日”前夕,记者对四川部分农家书屋进行调查后有了新发现
第30个“世界读书日”前夕,记者对四川部分农家书屋进行调查后有了新发现
“大黄,你咋又来啦!”近日,在雅安市雨城区望鱼古镇的农家书屋行云草舍内,一只土狗摇着尾巴,闯入主题为“回到乡村的一百个理由”的世界读书日文化沙龙。只见它不紧不慢地来到前排C位准备坐定,逗得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嘉宾哈哈大笑。
为了不打扰大家,书屋店长杨灵玲赶紧将大黄带至场外,笑着解释:“它也是一位温顺的书店常客。”沙龙气氛友好而融洽,大家开玩笑说,这段小插曲正是沙龙主题的生动注脚,也是农家书屋独有的趣味。
在四川,几乎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座农家书屋,包括行云草舍在内多个农家书屋获评全国“最美农家书屋”。
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记者在读书日前夕走进部分农家书屋,探寻它们破解运营困境、服务乡村读者、推动乡村阅读发展的创新举措。
服务“一老一小”,需要更多创意更多爱心
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安石村,岩红水碧,有梯田山径,自然肌理保持完整。安石村乡村书局就建在红砖白墙、灰瓦竹林间,是一幢风格清新的川南民居小楼。步入书局,树状原木色柱子撑起高高的屋顶,墙上的书架被分成上下两层。
“一开始我们觉得没必要搞书局,大人没时间看,小孩又看不懂。”安石村村民刘义奇说,后来常有游客向他打听乡村书局的位置,问得多了,他也起了好奇心。进去一看,发现书籍类型挺全,竟为自己上小学的孙子找到了课后学习的好地方。
农家书屋的阅读服务要符合农村人群结构和生活习惯。当前,大部分农家书屋的主要读者群是儿童。为了解决此前供给书目和读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四川举行“点亮阅读微心愿”乡村中小学生阅读活动,不少农家书屋增补了儿童绘本、少儿科普、童谣童话等类型的书籍。
不少农家书屋定期组织儿童科普、非遗、手工、互动活动,引导少儿阅读。“我们需要自己把书‘嚼烂’,把内容融入活动讲给孩子们听。”雅安市天全县新华乡永安村农家书屋工作人员、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推广人”淡青介绍。
针对行动不便的农村老人和残障群体,不少农家书屋推出“送阅读上门”服务。广元市剑阁县双旗村打造“移动书屋”,行走不便的村民罗文全在家就能阅读农作物种植技术、时事政治类书籍。
“十四五”以来,四川有4个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扬长避短,探索健康成长路径
除了服务本土读者,更多运营者在思考农家书屋的健康成长路径。
先补短板。提高书籍利用率是关键。4月21日下午,广元市剑阁县雄伟苍翠的剑山下,下寺镇双旗村党支部书记卫建忙着统计即将开业的民宿数量。他说:“至少4家要作为精品阅读点位,每家放置图书不低于500册,方便游客借阅。”当地农家书屋馆藏图书1.5万余册,为了进一步盘活闲置图书,村里整合村史馆、美村讲习所、剑山居民宿等,拓展农家书屋的阅读阵地。
如何规范运营管理?四川探索把农家书屋与乡村学校少年宫等融合,提升农家书屋复合利用率;也有农家书屋借用图书馆、专业书店的力量。达州利用新华文轩书店资源优势,按群众的“阅读微心愿”购置图书8220册,达州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各界捐赠图书3000余册,统一编印书目,录入农家书屋数字管理系统,村民可通过网上借阅,实现自助服务,突破借阅的时空局限。
再扬长处,尝试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昌衡书院以历史文化名人命名,着重挖掘历史人文底蕴,打好彭州市九尺镇昌衡村的文化牌。”彭州市昌衡村党委副书记王维亮介绍,书院与四川大学合作,深挖尹昌衡的爱国故事,收集整理文献200余件,还开展昌衡爱国主义教育研学课堂、农民技能培训等。记者了解到,雅安、内江、乐山、宜宾等多地的四川农家书屋围绕与当地有关的历史名人,开展研学活动。
资金缺乏是不少农家书屋的共同难题,但乡村旅游也充满发展潜力。乐山市沙湾区福禄镇的社区在农家书屋运营中引入“社区合伙人”模式,建小福蜜站(甜品站)反哺农家书屋,又将农家书屋开放时间延长至“8小时外”和节假日,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
行云草舍巧妙融合当地旅游民宿资源。农家书屋和书屋隔壁的乡村精品民宿,既是由四川沐云文旅有限公司运营的独立个体,又发挥着互补的作用。公司联合创始人肖庆介绍,不少游客冲着书屋和古镇来,能为民宿引流;书屋也会为民宿提供咖啡服务,盈利的部分又可助力书店服务升级。(记者 李婷 王培哲 陈宇 吴亚飞 张敏 杨艺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