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3.4亿元,同比增长5.2%
刚柔并济 四川打开消费“万花筒”
刚柔并济 四川打开消费“万花筒”
作为四川打造的“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之一,成都东郊记忆涌现了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在成都市中心举行的潮流品牌概念店青年创意文化节上,不少消费者前来打卡。
4月16日,四川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公布:1—3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03.4亿元,同比增长5.2%,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顺利实现消费领域“开门红”。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首要重点任务。在刚刚过去的3个月,四川“刚柔并济”抓消费,抓出了稳的态势。
刚性拉动
牵住商品消费这个“牛鼻子”,加力扩围以旧换新
1月20日早上8点,四川省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申领通道开放,仅仅58秒钟后,全省便开出第一笔购机订单——刚刚开年,四川消费品以旧换新就“火力全开”: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产品领域密集发布补贴接续政策,确保消费品以旧换新“不熄火”、不断档。
“商品消费规模大、带动力强,稳住消费基本盘,首先就要牵住商品消费这个‘牛鼻子’。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成为重中之重。”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四川持续从需求端着手,不断挖掘商品更新升级需求,让消费者换得舒心、买得满意。
瞄准家电领域,四川将家电补贴产品范围向3C数码产品扩围。瞄准汽车领域,一方面针对汽车报废更新,延后旧车注册登记时间;另一方面不限制旧车转让地和新车销售价格。瞄准家装厨卫领域,补贴进一步向木地板、涂料、家庭智慧系统等细分产品延伸。
通过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优化服务等措施,四川更好发挥出了政策效能,拉动商品消费。为提升以旧换新体验感,四川还在全国首创“平台嵌入式”领券模式,通过减少平台间跳转,让消费者一键直达;同时,开通云闪付支付、京东支付、分期付款等多种支付方式,提升消费便捷性。
创造消费新需求,只是以旧换新的其中一个方面。
过去3个月,四川长虹连续发布多款新品,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消费者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激增,也反向推动生产端加大技术研发,加快投放含金量更高的新产品。”长虹·美菱中国区营销总部智能交易中心总监金辉介绍,作为“链主”企业,长虹也对前端供应商提出新的要求。比如,针对电视产品生产制造,需要上游配套企业提供更节能的芯片和玻璃基板,针对空调、冰箱等产品,则需要采购性能更强的变频芯片等;对下游而言,则需要同步加快完善回收体系等,以此助力长虹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服务体系。
以旧换新,推动了流通领域标准化建设。四川家装厨卫以旧换新开展以来,通过商品条码标准化认证,已实现1075户商家、16万件商品源头可溯,同时省平台自动对接国家编码中心校验,发挥了商品条码在真实核销、质量追溯、统计监测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焕新”良性循环。
以旧换新,还换出了更长足的消费后劲。“汽车消费全链条都蕴含着庞大的消费潜力,包括维修保养、汽车金融、回收利用等。”业内人士介绍,2024年四川全省汽车保有量1623万辆、居全国第7位,其中成都汽车保有量近700万辆。一季度四川限上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1.6%,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瞄准汽车后市场的巨大潜力,前不久,商务厅等9部门围绕培育产业优势、提升流通水平、丰富消费体验、夯实配套支撑4个方面提出12条创新措施,紧扣全链条,大力繁荣汽车后市场。
数据显示,一季度,四川消费品以旧换新成效显著,合计拉动消费超357亿元,其中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共带动新车消费超170亿元,占据“半壁江山”。
柔性支撑
100天2100余场次活动,营造浓厚的消费氛围
2100!一季度,四川政府部门与5.4万家企业携手创造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在100天左右时间里,共举办了各种促销活动2100余场次。
“政策、活动、场景,是四川提振消费的三大抓手,营造浓厚的消费氛围,有助于不断激发大众与商家的热情。”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认为。
以“春”为媒,四川全力营造浓厚氛围,展现各美其美的消费“万花筒”:从去年12月底到今年2月初,四川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主办跨部门、多市州、长时间的“天府精品”迎春消费月活动,391个“天府精品”品牌、1107款优质产品、10亿元惠民大礼包、100余个“天府精品”快闪店……通过端出川味十足的活动“盛宴”,为消费者带来新体验。同期,川货电商节、“味美四川”粉丝暖冬消费季等主题活动也在持续发力。
确保活动不断档,3月底,一场规模更大的消费活动在四川接续启动:由省政府主办、商务厅等省级单位部门与全省各市州共同承办的“春启万象”天府消费季,在“春购、春夜、春宴、春娱、春赏、春赛”六大领域全方位开展消费活动,点燃“春日经济”。
培育消费新动能,首发经济在这个春天显得格外活跃:
4月11日,“2025成都首发季”启动仪式现场,Fa@成都-“我要首发”服务码正式上线。这个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服务平台,可以快速查询全省各类首发经济相关政策措施和成都首发地标载体机会清单等资讯。
3月25日,糖酒会开幕当天,商务厅组织40余家糖酒行业的四川老字号企业,带着近百款新品在展会现场首发首秀,开展新品项目路演,“变身”的老字号加速创新。
再往前的3月8日,一场“千人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赛”在成都高新区的天府双塔负一层“双塔双集”新商业空间举行。作为国内首座集中展现“川字号”地标性文化的体验中心,“双塔双集”新商业空间未来将通过构建复合数字科技展陈空间,为品牌首展、产品首发、科技时尚首秀等提供“零搭建”便捷科技展场。
“是产品首发,但又不仅仅是产品首发。”汤继强分析认为,每一次新品首发都是企业精心组织的系统工程,不仅涵盖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传统环节,还融入了内容创作、数字营销、用户体验收集等手段,形成了一个多元化、互动式的产业环境。深究企业集中首发首秀背后,是企业积极主动从终端产品生产制造向产业链各环节延伸、从消费型首发向生产型首发跨越发展的有益尝试。当企业形成集聚发展效应后,将进一步推动从单一产业领域向多业态生态圈发展,形成首发经济规模。
搭乘首展首发首秀的东风,更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在四川各地加速推陈出新,人气、商气持续攀升——
成都高新区的骑行主题商业公共空间“此地CyPARK”,一改传统购物中心店铺形态,4层楼的商业中心变成全程无障碍骑车购物场所,甚至随时可以把车停在过道上喝杯咖啡、看个影展。开业仅半年,客流就达320万人次。
攀枝花市盐边县“马掌·KUANG野”营地,西部民俗风情与现代电音文化跨界融合,在牛仔巡游表演、牛仔体验活动中,为游客提供沉浸式娱乐体验。一个小小的体验场地,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000人次……
挖掘潜力
在更多维度、更广层面激发消费潜在可能性
持续提振消费,政策依旧是突破口。
4月1日,四川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21条”正式出台。其中,4条政策措施从消费券发放、首发经济培育、消费新场景打造、二手车销售等方面,给予消费提振更大支持力度。
比如,消费券发放方面,将发放线上和线下餐饮、零售、川酒川茶等专项消费券。消费新场景打造方面,将更加突出高品质、新时尚、多品味、国际化的特点,对符合条件的“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运营主体,给予单户最高100万元的补助;二手车销售方面,将给予单户企业最高500万元的奖励;首发经济培育方面,将对落地四川的首店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等。“这些举措,将直接或间接降低消费成本,让大家有能力花、有意愿花。”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邹红认为。
近期,更多维度、更广层面的提振消费新举措,铺天盖地而来——
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在四川深入开展。四川将退税环节提前,境外旅客在购物环节就能拿到退税款,可有效激发旅客在购物现场领取退税款用于再消费的热情。
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迅速响应。四川积极为出口不畅企业搭建平台,在全国率先启动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支持有出口业务的家电、数码和家装厨卫企业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同时动员省内各方力量为出口转内销搭建平台、畅通渠道。
“这些外贸商品不仅深受国际消费者的欢迎,也契合国内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通过高品质外贸商品供给创造消费需求,也是扩大国内消费的重要举措。”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以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外贸优品消费,提升消费品质。
挖掘消费增量,需要一套系统性举措。站在二季度的起点,四川提振消费也进一步明确方向:扎实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商品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提质、新型消费赋能、消费场景创新、市场主体培育5个方面发力,力争上半年保持良好增长态势。(记者 陈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