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白江专场
以枢纽港口重塑经济地理

  • 2025年04月17日 07时5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4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白江专场。记者注意到,“枢纽”一词在现场被反复提及,达10次之多。

    成都市青白江区是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和成都国际班列始发地,枢纽建设无疑是其立区发展的“第一要务”。

    “我们致力于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对外交往引领区。”成都市青白江区委书记王林介绍,通过持续推进“8大方向、20条国际干线”的国际多式联运网络建设,青白江区已联通境内外150个城市,构建“生产在市州、集散在成都”的发展格局,有力助推“川货出川”“川货出海”。去年,成都国际班列开行突破5500列,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规模保持全国第一位。

    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副书记、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锦平列出一组数据:通过全国首创开行“澜湄蓉欧”“越桂蓉欧”铁路快线,东南亚水果运抵川内最快时效缩短至4天,经成都运抵欧洲缩短至15天。

    “中欧班列犹如一道桥梁,一端连着四川,一端连着世界,拓展了四川的外延。”王林说,青白江以枢纽港口重塑经济地理,重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工业城市转型提供了范本。

    如何理解重构?发布会现场提到两个案例。

    以通道促贸易。“现在通过成都国际班列进出口的不仅有汽车、机械产品等‘大块头’,还有大家常用的茶叶、奶粉、红酒、肉类、水果等。”李锦平表示,去年全区外贸进出口额突破500亿元。

    以贸易聚产业。落户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TCL出口加工基地项目,最初是从成都国际班列运输客户转化招引而来。当地通过开展企业服务,陆续签约引进TCL大屏电视等项目。

    货物集散、产业集聚之外,枢纽建设为青白江带来更多变化。

    位势能级之变——实现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枢纽、从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港口城市的“两个历史性转变”,先后摘得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自贸区和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金字招牌。

    发展动能之变——从传统发展方式转换到“枢纽·智造”双轮驱动的轨道,连续6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区,上榜4项“全国百强区”榜单。

    城市形象之变——从硬核单一向时尚多元转变,国际团组纷至沓来,年均开展国际活动40余场。

    王林表示,对标先进地区,青白江区还存在工业未强先降、三产结构不优、产业增长乏力等问题。为此,青白江把狠抓工业回升作为重中之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现代物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先进能源、航空航天五大产业主攻方向。(记者 陈昊 成都观察 杨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白江专场
    以枢纽港口重塑经济地理

  • 2025年04月17日 07时53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4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青白江专场。记者注意到,“枢纽”一词在现场被反复提及,达10次之多。

    成都市青白江区是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和成都国际班列始发地,枢纽建设无疑是其立区发展的“第一要务”。

    “我们致力于打造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对外交往引领区。”成都市青白江区委书记王林介绍,通过持续推进“8大方向、20条国际干线”的国际多式联运网络建设,青白江区已联通境内外150个城市,构建“生产在市州、集散在成都”的发展格局,有力助推“川货出川”“川货出海”。去年,成都国际班列开行突破5500列,中欧班列(成渝)开行规模保持全国第一位。

    成都市青白江区委副书记、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锦平列出一组数据:通过全国首创开行“澜湄蓉欧”“越桂蓉欧”铁路快线,东南亚水果运抵川内最快时效缩短至4天,经成都运抵欧洲缩短至15天。

    “中欧班列犹如一道桥梁,一端连着四川,一端连着世界,拓展了四川的外延。”王林说,青白江以枢纽港口重塑经济地理,重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工业城市转型提供了范本。

    如何理解重构?发布会现场提到两个案例。

    以通道促贸易。“现在通过成都国际班列进出口的不仅有汽车、机械产品等‘大块头’,还有大家常用的茶叶、奶粉、红酒、肉类、水果等。”李锦平表示,去年全区外贸进出口额突破500亿元。

    以贸易聚产业。落户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TCL出口加工基地项目,最初是从成都国际班列运输客户转化招引而来。当地通过开展企业服务,陆续签约引进TCL大屏电视等项目。

    货物集散、产业集聚之外,枢纽建设为青白江带来更多变化。

    位势能级之变——实现从内陆腹地向开放枢纽、从老工业基地向泛欧泛亚港口城市的“两个历史性转变”,先后摘得国家级经开区、综保区、自贸区和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等金字招牌。

    发展动能之变——从传统发展方式转换到“枢纽·智造”双轮驱动的轨道,连续6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区,上榜4项“全国百强区”榜单。

    城市形象之变——从硬核单一向时尚多元转变,国际团组纷至沓来,年均开展国际活动40余场。

    王林表示,对标先进地区,青白江区还存在工业未强先降、三产结构不优、产业增长乏力等问题。为此,青白江把狠抓工业回升作为重中之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现代物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先进能源、航空航天五大产业主攻方向。(记者 陈昊 成都观察 杨柳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