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隆昌专场
以创新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以创新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11月5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隆昌专场上,“传统产业”被多次提及。
作为“玻陶之城”,隆昌玻陶早已创下“三个第一”:产业规模在西部居第一,玻瓶制品占全国13%市场份额;隆昌陶酒坛产量居全国第一,每四个酒坛中就有一个烙着“隆昌造”的印记;高端市场占有率领跑全国县市,为茅台、五粮液等知名酒厂供应玻瓶制品,市场占有率达45%。
如今,这座“玻陶之城”不甘“靠土吃饭”,正创新探寻一条“淬炼”之路。“近半数生产线完成绿色低碳‘气改电’,能耗直降四分之一,隆昌市特色玻陶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隆昌市委副书记、市长任伟介绍,除了推动产业“智改数转”外,隆昌还与浙江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中心,聚焦泥料配方优化、白酒催化效应提升等10项关键技术攻关,成功取得44项实用新型专利。同时,与相关行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定期举办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加速技术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目前,隆昌已培育9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立6个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
聚焦产业焕新,隆昌还对“三线建设”时期工业底子进行深度活化,让“老根基”不断“发新枝”:中铁隆昌铁路器材有限公司成长为国内重要高铁扣件集成供应商;隆昌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结构件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第一;隆昌气矿炭黑厂的自主创新基因仍在延续。隆昌还紧盯新能源汽车配套赛道,通过“以企招商”“以链招商”培育本地配套企业、主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推动校企合作等举措,不断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智能化、高附加值领域迈进。
农业农村领域,隆昌凭借独特的稻渔种养模式,让传统农业焕发新活力:一方面,建成川内首个以稻渔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出台奖补政策,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另一方面,特别设立“专家大院”,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培养出不少稻田虾养殖的“土专家”“田秀才”。此外,隆昌还率先布局西南地区首条小龙虾预制菜生产线,助力鲜美的稻田小龙虾打破时空限制走向全国、四季飘香。
梳理隆昌兴盛发展的答卷不难发现,从“前山矿石后山炭,中间泥土做陶罐”的千年玻陶窑火,到“三线建设”工业底子的活化利用,再到田野间“稻渔共舞”的丰收图景,这座县域城市正用创新为“老树”嫁接“新枝”,书写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篇章。(记者 田珊)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