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面依法治省交出“五年答卷”
36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

  • 2025年11月25日 07时5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11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介绍四川“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主要成就。

    “十四五”时期,四川紧扣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目标,务实推进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法治四川建设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法治推动发展、促进改革、维护稳定的效能充分发挥。

    护航经济

    开展专项整治提升执法监督实效

    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司法厅厅长李丹介绍,四川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服务重大发展项目,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四川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各类有违公平的涉企规定,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清理,健全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同时,制定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10条措施等“政策礼包”。在服务重大战略方面,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出台优化川剧传承保护、社保一卡通等条例,推进川渝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统一,36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

    在优化政策环境的同时,四川着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司法厅副厅长王彬介绍,四川在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基础上,推行“一目录、五清单”精准监管模式。3年来,全省行政检查数量持续减少,不予处罚、从轻处理案件数量逐步增多,执法更精准更包容。

    针对趋利性执法、乱罚款、乱检查等重点问题,四川开展专项整治提升执法监督实效。截至目前,全省共收到涉企执法问题线索2083条,整改率超过95%,提炼经验做法240多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445万元。积极推行“天府入企码”,已生成入企码13.7万个,实施“综合查一次”1.7万次,对违规检查线上预警740次。

    司法提质

    审判质效达标率连续保持100%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杨阖介绍,“十四五”期间,四川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2021年至今,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废止省级地方性法规123件次,审查批准市(州)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224件次,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王自清介绍,近年来,四川持续完善司法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确保司法权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推动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明显提升。

    严把立案关,严防有案不立、不当立案,2022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立案超期问题下降明显。严把审查起诉关,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从源头上保障案件质量。严把审判关,2023年以来,四川法院审判质效达标率连续保持100%,居全国第一方阵。严把执行关,5年来累计执行结案到位金额达6470亿余元。

    普法润民

    21.7万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基层

    “十四五”期间,四川不断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整治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法治四川建设“成绩单”亮眼——

    制定全生命周期公共法律服务清单,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前全省拥有法律服务机构超4万家、法律服务工作者44万余名,年均办理法律服务超500万件;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深入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持续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年均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4万余件。

    “法律明白人”已成为乡村法治建设的生力军。司法厅副厅长王飙介绍,目前全省已培养认定“法律明白人”21.7万名,实现每村(社区)至少5名的目标;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96个、省级示范村(社区)403个,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2.9万余户。

    普法工作逐步走向精准化和常态化。四川连续6年开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宣传活动;坚持分众分类精准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普法对象覆盖领导干部、“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等多元人群。

    四川同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发布20项红色法治文化遗存,整理编纂四川省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名录。全省已创建国家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个、省级基地230个,打造法治文化公园、长廊等阵地6.6万余个。(记者 范芮菱 秦勇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全面依法治省交出“五年答卷”
    36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

  • 2025年11月25日 07时5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11月2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介绍四川“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主要成就。

    “十四五”时期,四川紧扣建成西部法治新高地目标,务实推进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法治四川建设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法治推动发展、促进改革、维护稳定的效能充分发挥。

    护航经济

    开展专项整治提升执法监督实效

    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司法厅厅长李丹介绍,四川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服务重大发展项目,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四川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各类有违公平的涉企规定,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展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清理,健全企业投诉处理机制。同时,制定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10条措施等“政策礼包”。在服务重大战略方面,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出台优化川剧传承保护、社保一卡通等条例,推进川渝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统一,36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

    在优化政策环境的同时,四川着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司法厅副厅长王彬介绍,四川在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基础上,推行“一目录、五清单”精准监管模式。3年来,全省行政检查数量持续减少,不予处罚、从轻处理案件数量逐步增多,执法更精准更包容。

    针对趋利性执法、乱罚款、乱检查等重点问题,四川开展专项整治提升执法监督实效。截至目前,全省共收到涉企执法问题线索2083条,整改率超过95%,提炼经验做法240多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445万元。积极推行“天府入企码”,已生成入企码13.7万个,实施“综合查一次”1.7万次,对违规检查线上预警740次。

    司法提质

    审判质效达标率连续保持100%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杨阖介绍,“十四五”期间,四川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2021年至今,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废止省级地方性法规123件次,审查批准市(州)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224件次,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王自清介绍,近年来,四川持续完善司法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确保司法权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推动司法质效和公信力明显提升。

    严把立案关,严防有案不立、不当立案,2022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立案超期问题下降明显。严把审查起诉关,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从源头上保障案件质量。严把审判关,2023年以来,四川法院审判质效达标率连续保持100%,居全国第一方阵。严把执行关,5年来累计执行结案到位金额达6470亿余元。

    普法润民

    21.7万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基层

    “十四五”期间,四川不断优化法律服务供给、整治执法司法突出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法治四川建设“成绩单”亮眼——

    制定全生命周期公共法律服务清单,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目前全省拥有法律服务机构超4万家、法律服务工作者44万余名,年均办理法律服务超500万件;常态化开展人民群众最不满意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承诺整改活动,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深入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持续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化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年均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4万余件。

    “法律明白人”已成为乡村法治建设的生力军。司法厅副厅长王飙介绍,目前全省已培养认定“法律明白人”21.7万名,实现每村(社区)至少5名的目标;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96个、省级示范村(社区)403个,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2.9万余户。

    普法工作逐步走向精准化和常态化。四川连续6年开展“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宣传活动;坚持分众分类精准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普法对象覆盖领导干部、“一老一小”、新就业群体等多元人群。

    四川同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在全国率先发布20项红色法治文化遗存,整理编纂四川省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名录。全省已创建国家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个、省级基地230个,打造法治文化公园、长廊等阵地6.6万余个。(记者 范芮菱 秦勇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