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启新程向未来
——写在2025天府数字经济大会开幕之际
——写在2025天府数字经济大会开幕之际
数字经济是怎么改变传统的?11月16日,甘孜州稻城海子山上的大科学装置“拉索”发布新成果,揭示宇宙线起源关键机制,远在成都的超算中心为其快速验证提供“最强大脑”支撑。攀枝花的朱兰铁矿像是科幻世界,矿工们坐在智控座舱中通过5G网络远程操控大型矿山机械运转。位于广元苍溪的亭子口水电站,5G机器人在水下巡检,让水电站的单次检测费用从1000余万元下降到近100万元……天上、地下、水中,均因数字技术进步呈现蓬勃发展新态势。
数字经济是“十四五”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4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53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占比达16.7%,居全国第一方阵。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工业机器人等细分领域增速均超60%,数字产业矩阵强势崛起。
去年底,四川出台《关于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行省目标。今年10月,国家数据局批复包括四川在内的7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又为四川数字经济深化改革与创新突破创造了新的机遇。
“十四五”收官之际,2025天府数字经济大会今日在成都举行,既回望“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的精彩画卷,又汲取智慧力量启新程,奔向更智能更璀璨的未来。
支撑更有力 打通数实融合“大动脉”
几年前,当新基建从一个新名词转变为落地生根的实践行动时,谁也没有料到它会以如此迅疾的态势赋能千行百业,改变生产生活。
去年12月,随着阿坝州理县薛城镇塔子村5G移动基站建成开通,四川2.6万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5G”。巴蜀大地上,一个更加泛在智联的基础网络加快建成。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20.7万个、居全国第6位,光缆线路总长度累计586.9万公里,相当于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5倍,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实现万兆光网全覆盖。
更快的网速,更聪明的算力。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像工业时代的电力一样,成为生产力跃迁的关键引擎。作为国家级算力枢纽节点核心承载区域,目前四川智算总规模达16.8百亿亿次/秒(EFLOPS),建成投用全省一体化算力监测调度服务平台,集通算、智算、超算于一体。
在凉山州盐源县,珑腾AI数据中心正加紧建设。建成投用后,4万P算力将把大凉山的清洁能源转化为东部AI产业的“核动力”。
前不久,省人工智能产业链链长办公室等部门印发的《四川省加快推进算力高效建设和应用工作方案》,明确到2027年全省算力基本实现统一调度、高效使用,总规模达到40EFLOPS,相当于在现有算力规模基础上翻一倍,并提出各城市之间网络时延低于3毫秒等要求。
“数字”的触角也已延伸至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川正积极推动交通、物流、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成宜、成都二绕高速、成都绕城高速建成“车路协同”试点路段,有效提升管理与服务效能;宜宾港、泸州港建成内河智慧港口,成都东客站等客运枢纽智慧化改造完成,运营效能显著优化。
智慧能源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通过“电网一张图”,四川实现1000千伏至0.4千伏设备全息感知,配网运维效率提升30%;全省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12345座,充电桩88.75万台,总额定功率达1293.34万千瓦,基本满足省内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完善、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一张有力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网络,为四川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搭桥铺路”。
应用更深入 “托举”工业向“新”而行
一组数据引人关注——目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已提升到45.5%,培育超过800家智能工厂。
作为经济大省,四川是我国为数不多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的省份。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对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更高要求。
以数为链,万象焕新。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依托东智同创C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产业链23家企业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长虹以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底座,在检测精度、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维度实现指数级提升……随着融合应用纵深推进,各地因地制宜、分级分类打造出一批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
截至目前,四川打造跨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区域发展指数居全国第8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3.5,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64.1%、85%。前9月,全省推动6700余家工业企业完成“智改数转”评估诊断,4000余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约20个百分点。而根据最近出台的《四川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7年)》,到202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全覆盖,中小企业广泛上云用云、专精特新企业应改尽改。
一个问题随之而来:有实力的大企业摩拳擦掌、行动迅速,部分中小企业陷入“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困境。对此,四川给出解决方案:做好“陪练”,树立“榜样”。
新认定18家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上线运行数字综合赋能平台112个,链接上下游企业14.5万家;遴选发布140家优质供应商,累计组织1.2万余家工业企业开展评估诊断——在平台支撑与专业服务的双重助力下,一批中小企业以更低成本、更易实施的方式,迈入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
同时,四川还提出全面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行动,打造一批省级以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标杆项目,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中小企业也能跑出“智改数转”的加速度。2024年,四川新增3家智能制造4.0标杆企业,新入选17家国家5G工厂。
随着新型工业化持续向纵深推进,会有越来越多四川企业因为数字化转型而变得更加“聪明”、更加高效。
效能更普惠 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
“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在2023年印发的《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及。
放眼四川,数字经济不仅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也在协同发展、共享发展中变得更普惠可及。
数字经济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催生出智慧农业、体验农业等新业态。成都市温江区,依托AI算法、大数据分析及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智慧数字系统,让十多米高的超高层垂直植物工厂长出高产的果实。广元市苍溪县,大山深处的400多位“村播”搭乘电商快车,将雪梨、红心猕猴桃等特产通过网络订单销往北京、广东等地,甚至出口老挝。如今,“川”字号农村电商加快推进,2024年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2893.9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脱贫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超35%。
数字经济加速融入服务业全链,特别是随着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线上办公等需求激增,激发出强大活力。今年前7月,全省网络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从业人数超过550万人,京东、美团、苏宁易购、滴滴出行等头部平台企业在川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功能性总部,花娃、宜泊、鱼泡等本土新生高成长性平台企业快速涌现。
在医疗领域,四川在全国率先建设“六统一”的省互联网总医院,接入15个市(州)分院、4家国家在川医院和12家省属医院,累计建成互联网医院437家、总诊疗2346.9万人次。
在教育领域,中小学(含教学点)全部接入互联网,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达100%。全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总资源数26919条,学科类资源13645条,非学科类资源13274条,2024年访问量达2057.93万次、同比增长12.9%。
省发展改革委(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四川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数字化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站在新的起点,将抓住用好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全力抢占数字经济未来发展制高点。(记者 张守帅 尹梦奇)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