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投产 这些项目要赶生产消费旺季

  • 2025年11月17日 07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①盐亭县同益新丝绸全产业链项目车间饲养的蚕。李菲菲 摄


    ②赋比兴年产20万吨精酿啤酒和5万吨果酒项目。项目团队供图


    ③护国镇茶醋融合发展项目。护国镇供图


    ④四川央普即将投产的一车间智能化生产设备。记者 尹梦奇 摄

    全产业链项目

    绵阳市

    智能养蚕 同时开发研学和文创

    项目名片

    绵阳市盐亭县同益新丝绸全产业链项目

    项目概况

    系盐亭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桑园示范基地、智能化养蚕项目、丝绸深加工项目等。

    项目进展

    主体结构已修建完成,生产设备陆续进场,部分区域已开始试生产,预计明年年中全面投产。

    截至今年11月,盐亭县同益新丝绸全产业链项目已试生产半年。走进生产现场,车间非常安静,一盒盒蚕宝宝正在进食,却完全没有啃食桑叶的沙沙声。

    为啥这么安静?四川同益新鹅溪绢丝绸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潘兆盛解释,这里的蚕食用的是由桑叶粉、玉米粉和维生素等精准配比的“营养餐”。“作为智能化工厂,投料机可以精准地将配好的饲料放入蚕盒中,再通过智能化小车将蚕盒自动送到蚕房,整个流程全自动化,所以厂区格外安静。”

    潘兆盛透露,未来这里将构建一个覆盖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全产业链闭环,计划明年年中全面投产,届时工厂年产能可达12000吨以上,约占全省产茧量的八分之一。

    全年养殖 解决环境和食物难题

    “通常来说,最适宜养蚕的季节是春季和夏季,因为蚕的主要食物是桑叶。”潘兆盛说,得益于科技手段介入,现在园区生产已不再局限于季节。

    这套全年养殖模式,核心是解决环境和食物两大难题。

    首先,工厂为蚕宝宝设置了恒温恒湿室,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复刻其最舒适的生长季节。其次,在桑叶充足的季节,将其加工成干粉并混合玉米粉、豆粕粉等,蒸煮成一道不受时令影响的“标准营养餐”。

    目前,工厂已实现全龄人工饲料智能化工厂养蚕——从饲料投放到蚕盒转运,都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完成。近日,首批成规模、标准化的蚕茧已成功下线。

    与传统养蚕方式相比,新模式的效率与稳定性显著提升。潘兆盛特别指出,人工饲料的营养配比更加均衡,家蚕发育更为整齐,提高了饲养效率,同时有效解决了企业往年冬季前需大量囤茧的难题。预计智能养蚕项目全部投产后,仅蚕茧年产值就能超过6亿元。

    产业链延伸 将开发文创衍生品

    “今年第一年,预计每亩可产桑叶500公斤,每亩桑叶产值约1130元,扣除成本后,村集体每亩可收益约240元。村民还能通过土地流转和园区务工,再赚一笔钱。”黄甸镇定光村党委书记胥燕琴说,他们村是盐亭县同益新丝绸全产业链项目的“供应商”之一。

    目前,四川同益新鹅溪绢丝绸有限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与肥料,村集体负责日常管理,桑叶直供项目使用。“计划在当地建成2万亩桑园,目前已在盐亭县流转土地约6000亩,并已完成栽植约4000亩。”潘兆盛介绍。

    原料端准备就绪,生产端还在加速筹备中。潘兆盛表示,当前多数区域尚处于设备调试期,将优化生产动线,确保后续喂养、搬运等环节顺畅衔接。为提升厂区设计的科学性,公司还特邀高校教授团队参与前期设计。

    产业链正持续延伸——蚕桑主题研学与蚕茧文创产品等衍生产业正在同步开发中。据潘兆盛介绍,主题研学将主要面向小学、初中生群体,文创产品则计划深度融合蜀地文化元素。“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文化创意与研学旅行于一体的全产业集群。”(李菲菲 记者 王成栋)

    泸州市

    建醋厂 还要打造特色陈醋名镇

    项目名片

    护国陈醋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项目概况

    总投资20亿元,建设护国味业陈醋一基地、春晟酱油厂、茶醋融合发展项目、粮油产业园区等7个茶、醋、柚产业关联项目及配套项目。

    项目进展

    护国味业陈醋一基地建设项目主体结构预计今年底完工,整体项目计划明年6月竣工验收;茶醋融合发展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预计明年2月正式投运。

    近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记者沿着永宁河一路前行。护国陈醋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涵盖的7个在建子项目,就分布于永宁河畔。这些项目投资额不小,和普通醋厂有什么不一样?

    “项目以护国陈醋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深度融合农、工、文、旅资源,将护国镇打造成特色陈醋名镇。”护国镇镇长洪敏介绍,“目前,整个项目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

    这个醋厂未来将成智慧工厂

    在护国味业陈醋一基地建设项目部门口,记者注意到贴在布告栏上的施工进度计划,上面的两个时间节点尤为醒目:主体结构今年底封顶,明年6月完成竣工验收。

    作为泸州护国味业有限公司自建的生产基地,护国味业陈醋一基地项目总投资2.57亿元,建设年产8400吨陈醋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多项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设备将投入使用。未来,这里将成为智慧工厂。自动装坛机器人、自动追醅机器人、智能翻醅机……为了让这些设备未来在车间顺利“上岗”,现场施工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项目现场代表肖烈介绍,公司在今年5月进场施工前,就已召开了数十次筹备会议,对施工各环节进行了详尽规划,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人员配置与物料需求,并建立动态跟踪机制。一旦出现延误,立即通过工序优化或资源调配及时补回进度。

    打造农文旅融合目的地

    护国镇有“三宝”——纳溪特早茶、护国柚、护国陈醋。其中,纳溪特早茶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护国镇茶醋融合发展项目的主打卖点之一。

    记者在项目所在地梅岭村见到梅岭村产业党委书记陈超华时,他刚从项目“三中心”(农村电商中心、便民交易中心、护国文化中心)的建设现场回来。“今天这雨,断断续续下了快一天了。”陈超华介绍,川南山区降水频繁,给施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项目要赶在12月中旬完工,预计明年2月投入运营。”他翻开笔记本上记录的关键时间节点说。时间紧,为了应对下雨给施工带来的挑战,梅岭村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雨天抓紧室内作业,雨停就全力推进户外工程建设。

    上述关键时间节点的确定,也是源于现实需要——每年春节前后,梅岭村的茶山公园便进入采摘季;清明节前后,这里更是迎来客流高峰。“人数最多的一次有上千人。”陈超华回忆。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游客反映:“这里很难找到吃饭和住宿的地方。”于是,提升接待能力、优化游客体验,将茶山公园打造成一个成熟的农文旅融合目的地,成为护国镇茶醋融合发展项目的建设重点。例如,未来项目“三中心”建成后,其二层空间将能同时容纳700人就餐。

    “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完工,进入了内部装修阶段。”陈超华告诉记者,现在正推进水电气安装以及配套设备采购工作。(记者 尹梦奇)

    食品饮料项目

    雅安市

    “雨城”立起最大精酿啤酒生产基地

    项目名片

    赋比兴年产20万吨精酿啤酒和5万吨果酒项目

    项目概况

    总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约2.15万平方米,建设年产20万吨精酿啤酒和5万吨果酒生产线。

    项目进展

    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主体已封顶,酿造设备已进厂安装,预计12月底投产。

    近日,在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赋比兴年产20万吨精酿啤酒和5万吨果酒项目的建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项目经理张颖沛正指挥推土机平整道路。

    “雅安雨水多,场地易泥泞,平均每周都要整修一次施工道路。”张颖沛说。自今年5月开工以来,这个总投资8亿元的项目全速推进,目前主体厂房已全部封顶,核心设备基本进场安装,全面进入投产前的冲刺阶段。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精酿啤酒单体生产基地。

    应对频繁降雨和工期压力

    走进项目现场,两座大型厂房并肩而立。张颖沛介绍:“一边是酿造厂房,一边是包装厂房。未来,啤酒将在这里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生产。”

    在酿造厂房前,9米多高的原料筒仓正在安装。“每个筒仓容量300立方米,用于储存大米、麦芽等啤酒原料。”张颖沛指着设备说。车间内部,数个大型发酵罐也在同步拼接。“这样的发酵罐共有20个,每个高度接近20米。”他补充道。此外,清洗系统、糖化设备、过滤罐等核心酿造装备也已基本就位。

    从5月动工到如今进入冲刺阶段,项目团队始终在与时间赛跑。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应对雅安频繁的降雨。“我们主要采取三种应对方式。”张颖沛解释,“一是利用雨歇时段夜间抢工;二是搭设临时工棚,保障雨天持续作业;三是灵活调整工序,室外干不了就转室内,确保施工不停摆。”

    通过多班轮换、动态调配,现场施工高峰时接近200人同时作业,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基础上,全力冲刺年底投产目标。项目之所以紧盯年底这一时间节点,主要基于市场考量。项目现场负责人仝维涛表示,春节前后是啤酒消费第一个旺季,3月之后很快进入夏季消费高峰,年底投产既能赶上春节市场,又能为夏季销售高峰做好准备。

    打造西南精酿啤酒新高地

    面对精酿啤酒这一高速增长的赛道,企业如何构筑竞争优势?

    在仝维涛看来,关键在于其覆盖产品全链的运营模式。“从市场洞察、口味研发,到包装设计、包材采购,再到最终生产出货,我们能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他介绍,企业已与麦德龙、京东、盒马等主流渠道建立合作,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目前产品线已拓展至数十种风味。

    雅安的区位与资源优势,也是项目在此落地的关键因素。“这里离成都近,电价更优、水质良好,都是酿造高品质啤酒的重要条件。”仝维涛指出,“项目既能辐射川渝两大消费市场,又能依托整个西南区域。川渝饮食偏辛辣,佐餐饮用冰啤的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十分可观。”

    强大的产业链能力,最终体现为丰富的产品线。企业已推出包括融合雅安特色的“茶啤”,以及“小幸运”(杏仁风味)、“芝士葡萄”等创新口味在内的数十款精酿产品。“借助本地优质的茶叶、水果资源,未来我们还将开发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酒品。”仝维涛表示。(记者 陈俊伶)

    内江市

    “甜城”这些饮料产线有超强兼容性

    项目名片

    内江经开区四川央普年产60万吨全智能化乳制品及果蔬饮料产业园项目

    项目概况

    一期项目总投资7.06亿元,建设有益生菌乳酸菌产品、低温灌装纯鲜奶产品、果蔬饮料产品以及茶饮料等9条生产线。

    项目进展

    一期项目于2024年5月开工,目前主体结构已完成,部分生产设备已进场,预计12月中旬试生产。

    位于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四川央普年产60万吨全智能化乳制品及果蔬饮料产业园一期项目(下称:一期项目)是四川省重点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可达约39万吨。目前,一期项目建设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土建工程进度超95%

    走进一期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进行道路铺设与地面硬化作业。生产车间内同样一片繁忙:工人们一边焊接蒸汽管道,一边开展设备的单机调试。

    “目前,项目土建工程进度已超95%,我们正全力推进道路铺设及通水、通电、通气等收尾工作。作为项目的核心工程区域,两个生产车间也是当前的建设重点。”央普生物产业园工程部经理田瑞平告诉记者,目前一车间的生产设备已安装完毕,进入调试阶段,隔壁的二车间则正加紧安装净化通风设备。

    在田瑞平看来,这最后5%的冲刺阶段,项目面临的一大挑战来自天气。内江秋冬季多雨。“现场一旦下雨,道路铺设进度就会受影响,可能导致大型设备无法进场施工。”为此,每逢雨天,施工团队便及时组织人员排出场内积水。一旦天晴,施工团队便加班加点抢回进度。

    生产线尚未正式投产,但订单已纷至沓来。“王老吉、完达山、大窑……”四川央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张京齐向记者一一细数。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接到了10余个品牌订单。

    “一期项目将建设9条生产线。”张京齐告诉记者,所有生产线均按智能化标准建设。

    产线可兼容市场约80%的饮品生产需求

    在饮料市场整体扩容的同时,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与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四川央普又准备了哪些“招式”?

    此前,公司与成都和上海的两家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提升生产线的兼容性。张京齐透露,目前公司设备可以兼容市场上约80%的饮品生产需求。

    不仅如此,记者在车间注意到一个细节:一半的场地被有意预留了出来。“一旦有新需求出现,我们可以直接接入设备、迅速投产。”张京齐解释。

    四川央普的信心,同样源于项目所在地内江。“在饮料行业,物流往往是核心成本之一。”张京齐指向地图说,内江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腹心地带,为辐射西南市场提供了极大便利。

    “从全国饮料行业的布局来看,多数区域市场已趋饱和,但西南地区仍处于上升阶段。因此,我们对项目投产后的市场前景充满了信心。”张京齐补充道。(记者 尹梦奇)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冲刺投产 这些项目要赶生产消费旺季

  • 2025年11月17日 07时4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①盐亭县同益新丝绸全产业链项目车间饲养的蚕。李菲菲 摄


    ②赋比兴年产20万吨精酿啤酒和5万吨果酒项目。项目团队供图


    ③护国镇茶醋融合发展项目。护国镇供图


    ④四川央普即将投产的一车间智能化生产设备。记者 尹梦奇 摄

    全产业链项目

    绵阳市

    智能养蚕 同时开发研学和文创

    项目名片

    绵阳市盐亭县同益新丝绸全产业链项目

    项目概况

    系盐亭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桑园示范基地、智能化养蚕项目、丝绸深加工项目等。

    项目进展

    主体结构已修建完成,生产设备陆续进场,部分区域已开始试生产,预计明年年中全面投产。

    截至今年11月,盐亭县同益新丝绸全产业链项目已试生产半年。走进生产现场,车间非常安静,一盒盒蚕宝宝正在进食,却完全没有啃食桑叶的沙沙声。

    为啥这么安静?四川同益新鹅溪绢丝绸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潘兆盛解释,这里的蚕食用的是由桑叶粉、玉米粉和维生素等精准配比的“营养餐”。“作为智能化工厂,投料机可以精准地将配好的饲料放入蚕盒中,再通过智能化小车将蚕盒自动送到蚕房,整个流程全自动化,所以厂区格外安静。”

    潘兆盛透露,未来这里将构建一个覆盖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全产业链闭环,计划明年年中全面投产,届时工厂年产能可达12000吨以上,约占全省产茧量的八分之一。

    全年养殖 解决环境和食物难题

    “通常来说,最适宜养蚕的季节是春季和夏季,因为蚕的主要食物是桑叶。”潘兆盛说,得益于科技手段介入,现在园区生产已不再局限于季节。

    这套全年养殖模式,核心是解决环境和食物两大难题。

    首先,工厂为蚕宝宝设置了恒温恒湿室,通过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复刻其最舒适的生长季节。其次,在桑叶充足的季节,将其加工成干粉并混合玉米粉、豆粕粉等,蒸煮成一道不受时令影响的“标准营养餐”。

    目前,工厂已实现全龄人工饲料智能化工厂养蚕——从饲料投放到蚕盒转运,都可以通过智能化手段完成。近日,首批成规模、标准化的蚕茧已成功下线。

    与传统养蚕方式相比,新模式的效率与稳定性显著提升。潘兆盛特别指出,人工饲料的营养配比更加均衡,家蚕发育更为整齐,提高了饲养效率,同时有效解决了企业往年冬季前需大量囤茧的难题。预计智能养蚕项目全部投产后,仅蚕茧年产值就能超过6亿元。

    产业链延伸 将开发文创衍生品

    “今年第一年,预计每亩可产桑叶500公斤,每亩桑叶产值约1130元,扣除成本后,村集体每亩可收益约240元。村民还能通过土地流转和园区务工,再赚一笔钱。”黄甸镇定光村党委书记胥燕琴说,他们村是盐亭县同益新丝绸全产业链项目的“供应商”之一。

    目前,四川同益新鹅溪绢丝绸有限公司采用“公司+村集体”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与肥料,村集体负责日常管理,桑叶直供项目使用。“计划在当地建成2万亩桑园,目前已在盐亭县流转土地约6000亩,并已完成栽植约4000亩。”潘兆盛介绍。

    原料端准备就绪,生产端还在加速筹备中。潘兆盛表示,当前多数区域尚处于设备调试期,将优化生产动线,确保后续喂养、搬运等环节顺畅衔接。为提升厂区设计的科学性,公司还特邀高校教授团队参与前期设计。

    产业链正持续延伸——蚕桑主题研学与蚕茧文创产品等衍生产业正在同步开发中。据潘兆盛介绍,主题研学将主要面向小学、初中生群体,文创产品则计划深度融合蜀地文化元素。“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集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文化创意与研学旅行于一体的全产业集群。”(李菲菲 记者 王成栋)

    泸州市

    建醋厂 还要打造特色陈醋名镇

    项目名片

    护国陈醋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项目概况

    总投资20亿元,建设护国味业陈醋一基地、春晟酱油厂、茶醋融合发展项目、粮油产业园区等7个茶、醋、柚产业关联项目及配套项目。

    项目进展

    护国味业陈醋一基地建设项目主体结构预计今年底完工,整体项目计划明年6月竣工验收;茶醋融合发展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预计明年2月正式投运。

    近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记者沿着永宁河一路前行。护国陈醋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涵盖的7个在建子项目,就分布于永宁河畔。这些项目投资额不小,和普通醋厂有什么不一样?

    “项目以护国陈醋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深度融合农、工、文、旅资源,将护国镇打造成特色陈醋名镇。”护国镇镇长洪敏介绍,“目前,整个项目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

    这个醋厂未来将成智慧工厂

    在护国味业陈醋一基地建设项目部门口,记者注意到贴在布告栏上的施工进度计划,上面的两个时间节点尤为醒目:主体结构今年底封顶,明年6月完成竣工验收。

    作为泸州护国味业有限公司自建的生产基地,护国味业陈醋一基地项目总投资2.57亿元,建设年产8400吨陈醋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多项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设备将投入使用。未来,这里将成为智慧工厂。自动装坛机器人、自动追醅机器人、智能翻醅机……为了让这些设备未来在车间顺利“上岗”,现场施工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项目现场代表肖烈介绍,公司在今年5月进场施工前,就已召开了数十次筹备会议,对施工各环节进行了详尽规划,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人员配置与物料需求,并建立动态跟踪机制。一旦出现延误,立即通过工序优化或资源调配及时补回进度。

    打造农文旅融合目的地

    护国镇有“三宝”——纳溪特早茶、护国柚、护国陈醋。其中,纳溪特早茶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护国镇茶醋融合发展项目的主打卖点之一。

    记者在项目所在地梅岭村见到梅岭村产业党委书记陈超华时,他刚从项目“三中心”(农村电商中心、便民交易中心、护国文化中心)的建设现场回来。“今天这雨,断断续续下了快一天了。”陈超华介绍,川南山区降水频繁,给施工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项目要赶在12月中旬完工,预计明年2月投入运营。”他翻开笔记本上记录的关键时间节点说。时间紧,为了应对下雨给施工带来的挑战,梅岭村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雨天抓紧室内作业,雨停就全力推进户外工程建设。

    上述关键时间节点的确定,也是源于现实需要——每年春节前后,梅岭村的茶山公园便进入采摘季;清明节前后,这里更是迎来客流高峰。“人数最多的一次有上千人。”陈超华回忆。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游客反映:“这里很难找到吃饭和住宿的地方。”于是,提升接待能力、优化游客体验,将茶山公园打造成一个成熟的农文旅融合目的地,成为护国镇茶醋融合发展项目的建设重点。例如,未来项目“三中心”建成后,其二层空间将能同时容纳700人就餐。

    “目前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完工,进入了内部装修阶段。”陈超华告诉记者,现在正推进水电气安装以及配套设备采购工作。(记者 尹梦奇)

    食品饮料项目

    雅安市

    “雨城”立起最大精酿啤酒生产基地

    项目名片

    赋比兴年产20万吨精酿啤酒和5万吨果酒项目

    项目概况

    总投资8亿元,建筑面积约2.15万平方米,建设年产20万吨精酿啤酒和5万吨果酒生产线。

    项目进展

    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主体已封顶,酿造设备已进厂安装,预计12月底投产。

    近日,在雅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赋比兴年产20万吨精酿啤酒和5万吨果酒项目的建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项目经理张颖沛正指挥推土机平整道路。

    “雅安雨水多,场地易泥泞,平均每周都要整修一次施工道路。”张颖沛说。自今年5月开工以来,这个总投资8亿元的项目全速推进,目前主体厂房已全部封顶,核心设备基本进场安装,全面进入投产前的冲刺阶段。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精酿啤酒单体生产基地。

    应对频繁降雨和工期压力

    走进项目现场,两座大型厂房并肩而立。张颖沛介绍:“一边是酿造厂房,一边是包装厂房。未来,啤酒将在这里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生产。”

    在酿造厂房前,9米多高的原料筒仓正在安装。“每个筒仓容量300立方米,用于储存大米、麦芽等啤酒原料。”张颖沛指着设备说。车间内部,数个大型发酵罐也在同步拼接。“这样的发酵罐共有20个,每个高度接近20米。”他补充道。此外,清洗系统、糖化设备、过滤罐等核心酿造装备也已基本就位。

    从5月动工到如今进入冲刺阶段,项目团队始终在与时间赛跑。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应对雅安频繁的降雨。“我们主要采取三种应对方式。”张颖沛解释,“一是利用雨歇时段夜间抢工;二是搭设临时工棚,保障雨天持续作业;三是灵活调整工序,室外干不了就转室内,确保施工不停摆。”

    通过多班轮换、动态调配,现场施工高峰时接近200人同时作业,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基础上,全力冲刺年底投产目标。项目之所以紧盯年底这一时间节点,主要基于市场考量。项目现场负责人仝维涛表示,春节前后是啤酒消费第一个旺季,3月之后很快进入夏季消费高峰,年底投产既能赶上春节市场,又能为夏季销售高峰做好准备。

    打造西南精酿啤酒新高地

    面对精酿啤酒这一高速增长的赛道,企业如何构筑竞争优势?

    在仝维涛看来,关键在于其覆盖产品全链的运营模式。“从市场洞察、口味研发,到包装设计、包材采购,再到最终生产出货,我们能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他介绍,企业已与麦德龙、京东、盒马等主流渠道建立合作,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目前产品线已拓展至数十种风味。

    雅安的区位与资源优势,也是项目在此落地的关键因素。“这里离成都近,电价更优、水质良好,都是酿造高品质啤酒的重要条件。”仝维涛指出,“项目既能辐射川渝两大消费市场,又能依托整个西南区域。川渝饮食偏辛辣,佐餐饮用冰啤的需求旺盛,市场潜力十分可观。”

    强大的产业链能力,最终体现为丰富的产品线。企业已推出包括融合雅安特色的“茶啤”,以及“小幸运”(杏仁风味)、“芝士葡萄”等创新口味在内的数十款精酿产品。“借助本地优质的茶叶、水果资源,未来我们还将开发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酒品。”仝维涛表示。(记者 陈俊伶)

    内江市

    “甜城”这些饮料产线有超强兼容性

    项目名片

    内江经开区四川央普年产60万吨全智能化乳制品及果蔬饮料产业园项目

    项目概况

    一期项目总投资7.06亿元,建设有益生菌乳酸菌产品、低温灌装纯鲜奶产品、果蔬饮料产品以及茶饮料等9条生产线。

    项目进展

    一期项目于2024年5月开工,目前主体结构已完成,部分生产设备已进场,预计12月中旬试生产。

    位于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四川央普年产60万吨全智能化乳制品及果蔬饮料产业园一期项目(下称:一期项目)是四川省重点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年产能可达约39万吨。目前,一期项目建设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土建工程进度超95%

    走进一期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进行道路铺设与地面硬化作业。生产车间内同样一片繁忙:工人们一边焊接蒸汽管道,一边开展设备的单机调试。

    “目前,项目土建工程进度已超95%,我们正全力推进道路铺设及通水、通电、通气等收尾工作。作为项目的核心工程区域,两个生产车间也是当前的建设重点。”央普生物产业园工程部经理田瑞平告诉记者,目前一车间的生产设备已安装完毕,进入调试阶段,隔壁的二车间则正加紧安装净化通风设备。

    在田瑞平看来,这最后5%的冲刺阶段,项目面临的一大挑战来自天气。内江秋冬季多雨。“现场一旦下雨,道路铺设进度就会受影响,可能导致大型设备无法进场施工。”为此,每逢雨天,施工团队便及时组织人员排出场内积水。一旦天晴,施工团队便加班加点抢回进度。

    生产线尚未正式投产,但订单已纷至沓来。“王老吉、完达山、大窑……”四川央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张京齐向记者一一细数。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接到了10余个品牌订单。

    “一期项目将建设9条生产线。”张京齐告诉记者,所有生产线均按智能化标准建设。

    产线可兼容市场约80%的饮品生产需求

    在饮料市场整体扩容的同时,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与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四川央普又准备了哪些“招式”?

    此前,公司与成都和上海的两家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提升生产线的兼容性。张京齐透露,目前公司设备可以兼容市场上约80%的饮品生产需求。

    不仅如此,记者在车间注意到一个细节:一半的场地被有意预留了出来。“一旦有新需求出现,我们可以直接接入设备、迅速投产。”张京齐解释。

    四川央普的信心,同样源于项目所在地内江。“在饮料行业,物流往往是核心成本之一。”张京齐指向地图说,内江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腹心地带,为辐射西南市场提供了极大便利。

    “从全国饮料行业的布局来看,多数区域市场已趋饱和,但西南地区仍处于上升阶段。因此,我们对项目投产后的市场前景充满了信心。”张京齐补充道。(记者 尹梦奇)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