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四川如何打造产业链发展“盾”和“剑”?

  • 2025年10月30日 07时5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乐山五通桥光伏产业园区成为全省光伏产业“关键材料供应商”。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供图


    在宜宾高新区,光伏产业生态圈已经形成。宜宾高新区供图


    一汽解放广汉基地。李志 摄

    2025年3月,成都天府智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华科技)落地成都。9月,企业的端侧算力平台和预控制器生产线正式投产;进入四季度,两条生产线已经满产,未来将逐步扩大产能,更好服务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客户需求。

    “川渝地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扎实,产业链完善。”对于落地成都后的发展加速度,智华科技CEO邓博并不意外。近年来,四川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链列为全省17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加快推进,产业能级及竞争实力稳步提升。

    融合协同、集链成群、生态优化已成为重要的产业发展趋势。“十四五”以来,四川抓紧抓实强链延链补链各项举措,健全工作体系、汇聚各方资源、服务企业需求,加速打造产业链发展“盾”和“剑”。

    A

    “一盘棋”统筹

    今年以来,产线“满负荷”、人员“两班倒”成为成都微芯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微芯药业)的常态。

    凭借自主研发的糖尿病原创新药,成都微芯药业今年上半年产值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额。“到年底,我们有信心再上新台阶。”成都微芯药业总经理李志斌介绍,在研发端,企业还在高质量减重、阿尔茨海默症、肺动脉高压和纤维化等领域发现多个候选分子,部分候选分子已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企业研发、生产端好消息频出,离不开产业链的支撑。四川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从关键原辅料到生产设备,川内企业的良好配套也保障了生产的稳定。今年,四川相关部门还出台推动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的政策,并在医疗机构和企业之间积极牵线搭桥,大大加快创新药入院的进程。

    成都微芯药业还有新计划:在彭州市投资新建生产基地,计划2027年实现投产,进一步保证市场供应。

    不仅是高端化药制剂,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四川,柔性显示、超高性能永磁材料、核电设备等一批标志性产品加速涌现,背后是“一盘棋”统筹带来的成效。

    去年以来,四川突出规划牵引、统筹联动,立足国家所需、四川所能,组织开展17条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实行“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协同推进机制。在链长带领、链长办推动和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省产业建圈强链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

    B

    “一张图”推进

    10月23日,位于德阳的一汽解放商用车产业园内,鼎盛昌兴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项目一期计划投入1.2亿元,目前投资完成率达70%,正在全力冲刺,确保5条生产线能够在明年年初投入使用。”项目负责人李胜介绍。

    近年来,当地依托一汽解放广汉基地项目为链主,重点围绕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补链、延链、强链,打造以商用车为主、乘用车为辅、新能源专用车制造为特色的汽车产业集群。项目现场,李胜道出加班加点建设背后的考虑:新能源商用车行业正在加速发展,以一汽解放为代表的客户需求增加,作为上游企业,运输距离越近、供货周期越短,意味着竞争优势越明显。

    不只是单一项目。在四川,比亚迪、沃尔沃、惠科等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也跑出“加速度”,在中大型无人机、智能传感器、氢能装备等领域已形成独特优势。

    锻长补短,并非一日之功。近年来,四川突出扬优补短、精准发力,不断细化深化绘制产业链图谱,把握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明确主攻方向、发力重点、关键任务,实行“一链一方案一政策包”,打出组合拳,开展链式招商引资、链主链属企业培育、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供需对接等,推动产业链发展提速提质。

    C

    “一股绳”发力

    “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正在为川企的创新跃升提供精准助力。

    智华科技在成都的发展方向之一,便是主攻更“聪明”的车端智能体。但针对更高阶的大模型技术,企业预研周期较长、投入较大,要想加速产业化过程,必须借力更成熟的工程化经验。

    今年,乘着四川“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的东风,智华科技作为张榜方,寻找到来自北京的揭榜企业,共同研发基于国产芯片和有限算力的端到端+VLM大模型技术。

    “有了政府的助力,今年项目的算法开发比较顺利。”邓博介绍,下一步,项目将依托独立的公司进行经营,专门针对智能驾驶软件算法板块“出击”,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川突出四链融合、相互赋能,锻造创新链“金钥匙”,实行“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推广“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等模式,e-Flash放疗设备、夸父人形机器人等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其中,人才链上,四川构建“电磁场”,实行“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模式,面向全国选聘应用科学优秀人才担任企业技术总师,产业领军人才总数年均增幅超过10%。资金链上,汇聚“活水池”,重构省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常态化开展“创投天府·周周见”投融资路演,“川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16家。

    D

    “一体化”布局

    一条岷江串联乐山、宜宾两座城市,打通光伏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链。乐山生产的高纯晶硅和硅片,应用在宜宾生产的光伏电池片和组件,最终销往广阔市场,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在乐山高新区,全球十强晶硅光伏企业有半数落子园区,构建起“硅芯—硅料—硅棒—切片”产业链条。目前,乐山五通桥光伏产业园区已形成2万吨硅芯、39万吨多晶硅料、71吉瓦单晶拉棒切方、38吉瓦硅片产能规模。“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双重作用下,进一步强化园区在产业建圈强链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加快构建区域统筹、错位协同发展格局。目前,乐山五通桥光伏产业园区已成为全省光伏产业‘关键材料供应商’。”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宜宾高新区,覆盖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及坩埚、金刚线、银浆等配套环节为一体的光伏产业生态圈已经形成。“与传统的‘链主引领’模式不同,我们同步引进硅棒、切片、电池片、组件等主产业链及各环节辅材企业,与乐山、眉山等地形成错位与协同。”宜宾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这样的故事还在四川上演。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四川聚焦提升园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分类分层推动全省园区差异分工、错位协同、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布局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动能强劲、要素保障有力的高能级园区矩阵,有力支撑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和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

    此外,四川突出协调发展、布局优化,放大区域联动“乘数效应”,持续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推动省内跨区域产业合作利益分享。一体化构建产业成果转化、应用场景打造、产品市场推广体系,如围绕新能源汽车前沿领域打造氢、电、智行“三条走廊”,通过示范应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全面加强行业治理,推进落后产能淘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打造产业链发展“盾”和“剑”,四川蹄疾步稳。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抢抓“十五五”战略发展机遇,加快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深入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更好支撑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每文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四川如何打造产业链发展“盾”和“剑”?

  • 2025年10月30日 07时5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乐山五通桥光伏产业园区成为全省光伏产业“关键材料供应商”。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供图


    在宜宾高新区,光伏产业生态圈已经形成。宜宾高新区供图


    一汽解放广汉基地。李志 摄

    2025年3月,成都天府智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华科技)落地成都。9月,企业的端侧算力平台和预控制器生产线正式投产;进入四季度,两条生产线已经满产,未来将逐步扩大产能,更好服务汽车、无人机等领域的客户需求。

    “川渝地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础扎实,产业链完善。”对于落地成都后的发展加速度,智华科技CEO邓博并不意外。近年来,四川将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链列为全省17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加快推进,产业能级及竞争实力稳步提升。

    融合协同、集链成群、生态优化已成为重要的产业发展趋势。“十四五”以来,四川抓紧抓实强链延链补链各项举措,健全工作体系、汇聚各方资源、服务企业需求,加速打造产业链发展“盾”和“剑”。

    A

    “一盘棋”统筹

    今年以来,产线“满负荷”、人员“两班倒”成为成都微芯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微芯药业)的常态。

    凭借自主研发的糖尿病原创新药,成都微芯药业今年上半年产值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额。“到年底,我们有信心再上新台阶。”成都微芯药业总经理李志斌介绍,在研发端,企业还在高质量减重、阿尔茨海默症、肺动脉高压和纤维化等领域发现多个候选分子,部分候选分子已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企业研发、生产端好消息频出,离不开产业链的支撑。四川拥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从关键原辅料到生产设备,川内企业的良好配套也保障了生产的稳定。今年,四川相关部门还出台推动支持创新药临床应用的政策,并在医疗机构和企业之间积极牵线搭桥,大大加快创新药入院的进程。

    成都微芯药业还有新计划:在彭州市投资新建生产基地,计划2027年实现投产,进一步保证市场供应。

    不仅是高端化药制剂,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四川,柔性显示、超高性能永磁材料、核电设备等一批标志性产品加速涌现,背后是“一盘棋”统筹带来的成效。

    去年以来,四川突出规划牵引、统筹联动,立足国家所需、四川所能,组织开展17条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实行“链长+副链长+牵头部门+主要承载地+协同发展地”协同推进机制。在链长带领、链长办推动和各方共同努力下,全省产业建圈强链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

    B

    “一张图”推进

    10月23日,位于德阳的一汽解放商用车产业园内,鼎盛昌兴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项目一期计划投入1.2亿元,目前投资完成率达70%,正在全力冲刺,确保5条生产线能够在明年年初投入使用。”项目负责人李胜介绍。

    近年来,当地依托一汽解放广汉基地项目为链主,重点围绕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补链、延链、强链,打造以商用车为主、乘用车为辅、新能源专用车制造为特色的汽车产业集群。项目现场,李胜道出加班加点建设背后的考虑:新能源商用车行业正在加速发展,以一汽解放为代表的客户需求增加,作为上游企业,运输距离越近、供货周期越短,意味着竞争优势越明显。

    不只是单一项目。在四川,比亚迪、沃尔沃、惠科等产业链重大项目建设也跑出“加速度”,在中大型无人机、智能传感器、氢能装备等领域已形成独特优势。

    锻长补短,并非一日之功。近年来,四川突出扬优补短、精准发力,不断细化深化绘制产业链图谱,把握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明确主攻方向、发力重点、关键任务,实行“一链一方案一政策包”,打出组合拳,开展链式招商引资、链主链属企业培育、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供需对接等,推动产业链发展提速提质。

    C

    “一股绳”发力

    “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正在为川企的创新跃升提供精准助力。

    智华科技在成都的发展方向之一,便是主攻更“聪明”的车端智能体。但针对更高阶的大模型技术,企业预研周期较长、投入较大,要想加速产业化过程,必须借力更成熟的工程化经验。

    今年,乘着四川“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的东风,智华科技作为张榜方,寻找到来自北京的揭榜企业,共同研发基于国产芯片和有限算力的端到端+VLM大模型技术。

    “有了政府的助力,今年项目的算法开发比较顺利。”邓博介绍,下一步,项目将依托独立的公司进行经营,专门针对智能驾驶软件算法板块“出击”,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川突出四链融合、相互赋能,锻造创新链“金钥匙”,实行“企业找技术+成果找市场”双向揭榜挂帅,推广“线上科创通+线下科创岛”等模式,e-Flash放疗设备、夸父人形机器人等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其中,人才链上,四川构建“电磁场”,实行“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模式,面向全国选聘应用科学优秀人才担任企业技术总师,产业领军人才总数年均增幅超过10%。资金链上,汇聚“活水池”,重构省级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体系,常态化开展“创投天府·周周见”投融资路演,“川股”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216家。

    D

    “一体化”布局

    一条岷江串联乐山、宜宾两座城市,打通光伏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链。乐山生产的高纯晶硅和硅片,应用在宜宾生产的光伏电池片和组件,最终销往广阔市场,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在乐山高新区,全球十强晶硅光伏企业有半数落子园区,构建起“硅芯—硅料—硅棒—切片”产业链条。目前,乐山五通桥光伏产业园区已形成2万吨硅芯、39万吨多晶硅料、71吉瓦单晶拉棒切方、38吉瓦硅片产能规模。“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双重作用下,进一步强化园区在产业建圈强链中的核心支撑作用,加快构建区域统筹、错位协同发展格局。目前,乐山五通桥光伏产业园区已成为全省光伏产业‘关键材料供应商’。”乐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宜宾高新区,覆盖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及坩埚、金刚线、银浆等配套环节为一体的光伏产业生态圈已经形成。“与传统的‘链主引领’模式不同,我们同步引进硅棒、切片、电池片、组件等主产业链及各环节辅材企业,与乐山、眉山等地形成错位与协同。”宜宾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这样的故事还在四川上演。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四川聚焦提升园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分类分层推动全省园区差异分工、错位协同、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布局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动能强劲、要素保障有力的高能级园区矩阵,有力支撑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和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

    此外,四川突出协调发展、布局优化,放大区域联动“乘数效应”,持续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推动省内跨区域产业合作利益分享。一体化构建产业成果转化、应用场景打造、产品市场推广体系,如围绕新能源汽车前沿领域打造氢、电、智行“三条走廊”,通过示范应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全面加强行业治理,推进落后产能淘汰,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

    打造产业链发展“盾”和“剑”,四川蹄疾步稳。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抢抓“十五五”战略发展机遇,加快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深入推动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更好支撑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每文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123.jpg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