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类30项服务,满足“食憩洗购”需求 
网约车司机有了“暖心之家”
             
          
          
          网约车司机有了“暖心之家”

成都市锦江区锦小行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

绵阳市游仙区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暖心之家”三大类型
综合服务型
●主要帮助司机在“黄金1小时”内解决一天中各种主要刚性生产生活需求
生产融合型
●依托高铁站建设,突出提供平价充电、合理时长免费停车、旅客舒适候车及人车高效精准适配等有序运输组织服务
社区共享型
●依托社区场地和办公设施建设,突出提供矛盾纠纷调解、业务办理、全天候便捷生活服务
吃饭、洗车、看电影、打乒乓球……10月22日一早,网约车司机魏高强送乘客到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等待派返程单的空当里,他为自己安排了一段放松时光。“以前等订单只能窝在车里,夏天热、冬天冷,现在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就像在家里一样。”
转变源于成都天府机场今年9月底投用的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在总面积超800平方米的空间里,用餐、休息、购物、淋浴、运动休闲等功能十分齐全。
“暖心之家”是四川率先打造的,以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群体为服务对象的党群服务阵地。今年初,“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建设‘暖心之家’”被列入2025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继已建成31个货车司机“暖心之家”后,四川明确在全省打造18个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截至目前,已全部建成投用。
“家”里有什么? 提供五大类30项服务,满足司机多种需求
近日,走进成都市武侯区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室内餐厅、休息室、活动室一应俱全,室外能充电、自助洗车。临近中午12点,不少网约车司机匆匆赶来,把车停在坝子里充电,顺便解决午饭。“中午常来这里,饭菜便宜可口,吃完饭还有地方休息。”网约车司机刘波说,“三荤三素吃到饱,只要13元。下午正好去双流机场找活儿。”
平价餐饮、免费停车、便捷充电、舒适休息……是网约车司机的迫切需求。今年3月,交通运输厅运管局组成调研小组,前往全省网约车司机分布集中的12个市调研,向管理部门、网约车平台企业及网约车司机代表收集意见建议,并发放1000余份调查问卷。
在随后出台的《四川省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建设实施方案》中,这些诉求成为了服务“标配”:18个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统筹提供党群服务、生活服务、生产服务、政务服务和其他服务五大类共30项服务功能,满足司机充电、餐饮、休息、如厕、政务办理、法律援助等需求。
服务对象在哪里,就把阵地建在哪里。18个“暖心之家”分布在城市交通枢纽、充电站等司机聚集场所,其中4个为省级示范项目,分别位于成都天府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成都市武侯区、成都东站;14个为市级项目,分布在泸州、德阳、内江、南充、宜宾、广安、巴中、雅安、乐山、绵阳、遂宁、成都等地,有改建也有新建。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分综合服务、生产融合、社区共享3种类型,提供差异化特色服务。综合服务型,主要帮助司机在“黄金1小时”内解决一天中各种主要刚性生产生活需求;生产融合型,依托高铁站建设,突出提供平价充电、合理时长免费停车、旅客舒适候车及人车高效精准适配等有序运输组织服务;社区共享型,依托社区场地和办公设施建设,突出提供矛盾纠纷调解、业务办理、全天候便捷生活服务。
除了18个“暖心之家”,四川还统筹推动建设183个县级“暖心驿站”。如今,这些阵地不仅是全省27万辆网约车、66万名网约车司机的温暖港湾,还同时向货车、出租车司机及快递员、外卖员等群体开放,让更多奔波在外的劳动者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如何“用得好、用得久”? “公益+市场”,探索可持续运营
完成建设只是第一步,能否“用得好、用得久”,成为“暖心之家”可持续运营面临的新考题。
“一餐13元的价格确实很难覆盖成本。”负责武侯区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日常运营的是该区汽修行业协会,现场负责人钟斌介绍,为了让“暖心之家”可持续发展,食堂也向周边企业职工开放,并提供更多元的菜品,按照市场价收费。
位于绵阳市游仙区桑林社区的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则进一步盘活社区资源——基础服务由社区保障,增值服务由市场提供。低偿充电、加油满减、优惠洗车等便民举措日均服务超200人次,为司机月均节省近400元,累计惠及2万余人次。
鼓励“暖心之家”积极探索市场反哺公益新模式的同时,也有制度性保障“兜底护航”。今年4月,交通运输厅、省委社会工作部、财政厅与省总工会四部门联合出台《四川省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建设运营奖励补助办法》,除建设补助外,明确将运营补贴与实际服务成效挂钩,各“暖心之家”年度补助金额不低于15万元。
真金白银的支持传递出一个明确导向:鼓励运营,奖励实效。运营方不能只是“等靠要”,必须主动思考如何把服务做好、把流量做大、把模式做活,才能持续获得资金支持。
成都天府机场旅客吞吐量大,网约车停留时间长。据推算,一年内到天府机场接单1次以上的网约车司机达10万人,基本覆盖成都活跃网约车司机群体。“我们在公共停车场西区开辟空间,新增246个车位、46个充电桩,对网约车司机施行优惠定价。”天府机场交通管理部副经理朱小蓉介绍,在机场的“暖心之家”,司机可享受平价理发、按摩、观影、体育锻炼等服务。考虑到部分司机存在过夜需求,还专门设有付费休息室,配备躺椅,扫码计费,1小时仅收1元。
发挥更大实效 从诉求直达到底层保障,为网约车司机“撑腰”
在成都东站旁的成华区“华仔红色方向盘”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交通、公安交管、工会等部门将窗口服务前移,驾驶证补换领、网约车从业资格证申请等均可在这里办理。全国劳动模范、网约车司机张桂容就是这里的常客,她告诉记者,“司机在等单、充电、休息的时候就可以办理好相关业务,省时省力。”
四川是全国第一批开展网约车司机党建工作的省份。我省以行业党委为指导,有效联动多部门及社会力量,让暖心服务实实在在地下沉到了阵地。除了可以“一站式”办理各类业务,有困难找“暖心之家”,更是成为越来越多网约车司机的共识。
最近,网约车司机陈师傅在行驶途中被另外一辆网约车擦剐,交警认定对方全责,双方因停运损失赔偿产生争议。“我提出3000元,对方只愿意赔1000元,我坚决不同意。”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陈师傅找到了武侯区网约车司机“暖心之家”寻求帮助。
“此前,我们联合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一分局、武侯区人民法院在‘暖心之家’挂牌成立了道交纠纷巡回审理点,设立了停运损失调解窗口。”武侯区住房建设和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刘江介绍,针对陈师傅的问题,“暖心之家”先后邀请了专业律师、法院调解员为双方调解,从法律角度提出合理赔偿方案,最终双方各退一步,陈师傅得到2000元赔偿,两人握手言和。
以往,网约车平台对司机的判责屡屡引发多方争议。不少司机表示,平台判责机制模糊,申诉渠道形同虚设。在“暖心之家”,党员司机加大收集群众诉求及建议,成为政府部门了解司机诉求的重要途径。
今年,针对司机普遍反映的判责争议问题,交通运输厅联合12个省级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司机诉求办理提质行动;前不久,交通运输厅、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指导成都市网约车协会制定发布全国首份《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判责指引》。“这政策就是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从业4年的网约车司机韩先生坦言,以前被投诉后,即便没有过错也会遭“限流”处罚,如今有了明确规则,终于能安心接单。
除了线下的“暖心之家”,四川还打造了“蜀道畅”智慧党建平台,上线网约车司机专区,健全网约车司机诉求直通机制。例如,司机反映平台抽成过高,交通部门核查后立即督促重点平台企业降抽成,目前曹操出行、高德打车、滴滴出行、T3出行的抽成比例明显降低。
交通运输厅机关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暖心之家”阵地依托交通运输行业党委进行主导管理,为核心诉求的流转与落地构建了一套“闭环机制”,切实保障司机权益。(记者 寇敏芳)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头条号
            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