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四五”时期扩大内需主要成就公布
消费投资两手抓 “双引擎”驱动稳增长
消费投资两手抓 “双引擎”驱动稳增长
10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四川“十四五”时期扩大内需主要成就。
消费和投资,是实现扩大内需的“双引擎”。一手促消费、一手稳投资,作为经济大省,四川如何实现两手抓?
促消费
消费市场连续四年年均增长7.4%
国庆中秋假期前,四川首家市内免税店在成都市锦江区核心商圈开业——消费场景持续上新,是“十四五”时期四川扩内需、促消费的一个切片。
“四年来,四川强化‘政策+活动+场景’三轮驱动,推动消费成为经济稳增长主引擎。”商务厅副厅长梁勇介绍,“十四五”时期,四川消费市场呈现总量升位、增速领跑的发展态势,连续四年年均增长7.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总量跃居全国第五位。
其中,“以旧换新”政策精准发力,让四川大宗消费稳步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省汽车、家电数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换新量达1319万辆(件),带动消费超1327亿元,综合拉动比1∶9.82。“以旧换新”政策实施至今,累计吸引2.6万家经营主体参与,惠及消费者1300万人,家电参与门店数量达5.4万余个、居全国第一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由2020年末的17万辆,增加至目前的180余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量中占比由2020年的4%提升至目前的40%以上。
“近期备受歌迷关注的头部艺人,已纳入我省‘一演一策’服务保障机制,相关团队正积极协调演出场地与艺人档期。30余组具有较强市场号召力的艺人,也明确将四川纳入2025—2026年巡演计划。”发布会现场,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兵分享的这个消息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
作为中西部地区营业性演出最大票仓,四川的演出场次、票房收入等均居于全国第一方阵。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四川共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10场,吸引观众210多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4.6亿元,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综合消费约100亿元。
住房是关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大事,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程刚介绍,“十四五”期间,四川坚持政府保障和市场配置相结合,不断完善“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支持住房消费,提升居住品质,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全省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36.7万套、累计销售商品房4.2亿平方米。”
稳投资
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万亿元
不久前,国道351线夹金山隧道建成并开通试运行,把最快1小时的翻山车程缩短至10分钟,彻底解决山两侧11万群众大雪封山时无法通行的难题。夹金山发生的可喜变化,得益于四川扩大有效投资。发布会现场,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陶剑锋分享了一组数据:“十四五”以来,全省项目投资年均增长10.5%,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过4万亿元,纳入国家102项重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万亿元。
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四川始终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推动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铁公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让“蜀道难”成为历史,“蜀道畅”变为现实。“十四五”以来,四川铁路运营里程近7000公里,已建和在建铁路覆盖全省21个市(州)。此外,四川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历史性突破1万公里、在全国位于前列,高速公路覆盖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
“四川造”重大科技项目持续涌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通过国家验收、全省国家大科学装置达到10个、首批交通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落地绵阳……陶剑锋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高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0.8%,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社会民生项目持续落地,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川人民。“十四五”以来,四川改造老旧小区2.98万个,改造各类城市管网5.2万公里,开工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7725套,并建成养老服务机构2596家、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65万张,新增托位18.6万个。
安全能力建设项目扎实推进,让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更协调。能源安全方面,四川天然气年产量达到56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粮食安全方面,四年来,四川新建高标准农田1328.9万亩、改造提升444.3万亩。生态安全方面,长江、黄河干流四川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
“十四五”期间,四川每年选择700—800余个事关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滚动实施。目前,投资规模从2021年的4.5万亿元增长至今年的5.4万亿元,累计完成投资超4万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发挥了重点项目对稳增长的重要支撑作用。”陶剑锋说。(记者 尹梦奇 王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