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家底殷实的四川 为何还要到处“找水”

  • 2024年04月01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位于绵阳市三台县的鲁班水库。水利厅供图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地,四川一直被称作“千河之省”和水资源大省。

    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四川究竟有多少水资源?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又有哪些特点?记者就带大家一起“盘”一下四川的水资源家底。

    1

    水资源够用吗?

    四川一年的用水量,只占水资源家底的一成左右

    四川的水够用吗?2022年和2023年,四川多地连续遭遇较为严重的夏旱,原本以防汛为主调的汛期(5—9月),变成了“汛期无汛”,一度引发人们对四川“缺水”的担忧。

    然而,翻开四川的水资源“账本”一查,家底可谓殷实——省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就有1368条,包括长江(金沙江)、黄河、岷江、沱江、大渡河等13大江河流域,山川河流纵横交错,是名副其实的“千河之省”。

    河流众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四川水资源总量的相对丰富。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我省年均水资源总量约256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900立方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四川的用水量也在增加。例如,2020年,全省用水量为236.86亿立方米,2021年增加到244.29亿立方米,呈缓慢上升态势。

    《2022年四川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22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51.56亿立方米,仅占当年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1.4%。换句话说,尽管用水量在不断增加,但四川一年的用水量只占自己水资源家底的一成左右。

    如果仅从总量和用量的角度来看,四川的水资源应该是完全够用,而且还有富余。

    2

    为啥会出现“缺水”?

    时空分布不均,“远水解不了近渴”

    “当前供水保障压力较大,部分地区要做好水稻改耐旱作物的准备!”随着我省春耕生产从南向北陆续铺开,全省各地的春灌供水工作也陆续启动。在近期水利厅的几场会议上,供水保障成为一个关注热点。

    既然全省水资源丰富,为何还会出现“缺水”问题?

    “原因就在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每年5至10月的降水量就占到了全年的70%左右。

    例如,每年的3—5月是我省农业用水的高峰期,但这个时间段却不是我省降雨的集中时段,二者存在时间差。此外,一旦降雨的落区跟蓄水工程集雨面积不一致,也会导致很多依靠降雨蓄水的水库、堰塘等蓄不满水。

    另一方面,我省水资源也存在空间分布不均的情况。以攀枝花、凉山、甘孜、阿坝和雅安5个市(州)为例,这些市(州)的年均水资源总量高达1666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六成以上,人均水资源量为1.79万立方米。而耕地和经济总量占全省80%的盆地腹部区水资源总量仅占20%、人均不足1000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

    这种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就是人们常说的“远水解不了近渴”。假如成都周边出现了严重旱情,目前也很难从凉山、攀枝花等地调水来驰援,所以就会经常出现有些地方的水用不完、有些地方水不够用的情况。

    不够用时如何找水?又该去哪里找水?

    3

    用水瓶颈咋突破?

    向时间和空间“找水”,推进骨干水网工程建设

    引大济岷工程力争6月底前批复可研报告并开工建设,黄河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毗河二期、观口水库等大中型工程争取今年开工……这是3月11日在宜宾市召开的全省加快水网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上,披露的我省最新水利工程建设部署情况。

    “推进骨干水网工程建设,向时间和空间‘找水’,是破解我省用水瓶颈的有效途径。”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骨干水网建设包括重大蓄水、引水等工程。以水库为例,就是通过建设蓄水设施,把丰水期的水资源蓄留起来,以备枯水期或用水高峰期使用,解决了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而引水工程,则是把丰水区域的水资源输往缺水区域,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引大济岷就是一个典型的重大引水工程,计划投资约700亿元,将大渡河的水引入岷江,让古老的都江堰灌区“永葆青春”,可新增灌面179万亩、改善灌面591万亩,惠及3600万人。

    除了重大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大省的四川,目前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41万多处。“还不太够!”水利厅规划计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除都江堰灌区,我省现有水利工程主要为区域性和局部性工程,全省总的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尚未形成,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差。

    对此,去年获省政府批复的《四川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提出构建“六横六纵”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即六横——都江堰、引大济岷、长征渠、向家坝、引雅济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六纵——武都、升钟、大桥、亭子口、罐子坝、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到2025年,我省水网骨架布局基本形成,实现水利大发展;到2030年,骨干水网总体架构基本完成,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将全面提升。

    上述负责人也特别提醒,尽管我省是水资源大省,并且正在利用工程措施着力破除用水瓶颈,但广大群众也要积极树立节水观念,珍惜用水、节约用水。(记者 邵明亮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水资源家底殷实的四川 为何还要到处“找水”

  • 2024年04月01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位于绵阳市三台县的鲁班水库。水利厅供图

    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地,四川一直被称作“千河之省”和水资源大省。

    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我国纪念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

    四川究竟有多少水资源?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又有哪些特点?记者就带大家一起“盘”一下四川的水资源家底。

    1

    水资源够用吗?

    四川一年的用水量,只占水资源家底的一成左右

    四川的水够用吗?2022年和2023年,四川多地连续遭遇较为严重的夏旱,原本以防汛为主调的汛期(5—9月),变成了“汛期无汛”,一度引发人们对四川“缺水”的担忧。

    然而,翻开四川的水资源“账本”一查,家底可谓殷实——省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就有1368条,包括长江(金沙江)、黄河、岷江、沱江、大渡河等13大江河流域,山川河流纵横交错,是名副其实的“千河之省”。

    河流众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四川水资源总量的相对丰富。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我省年均水资源总量约256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900立方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四川的用水量也在增加。例如,2020年,全省用水量为236.86亿立方米,2021年增加到244.29亿立方米,呈缓慢上升态势。

    《2022年四川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22年全省总用水量为251.56亿立方米,仅占当年全省水资源总量的11.4%。换句话说,尽管用水量在不断增加,但四川一年的用水量只占自己水资源家底的一成左右。

    如果仅从总量和用量的角度来看,四川的水资源应该是完全够用,而且还有富余。

    2

    为啥会出现“缺水”?

    时空分布不均,“远水解不了近渴”

    “当前供水保障压力较大,部分地区要做好水稻改耐旱作物的准备!”随着我省春耕生产从南向北陆续铺开,全省各地的春灌供水工作也陆续启动。在近期水利厅的几场会议上,供水保障成为一个关注热点。

    既然全省水资源丰富,为何还会出现“缺水”问题?

    “原因就在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利厅水文水资源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每年5至10月的降水量就占到了全年的70%左右。

    例如,每年的3—5月是我省农业用水的高峰期,但这个时间段却不是我省降雨的集中时段,二者存在时间差。此外,一旦降雨的落区跟蓄水工程集雨面积不一致,也会导致很多依靠降雨蓄水的水库、堰塘等蓄不满水。

    另一方面,我省水资源也存在空间分布不均的情况。以攀枝花、凉山、甘孜、阿坝和雅安5个市(州)为例,这些市(州)的年均水资源总量高达1666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六成以上,人均水资源量为1.79万立方米。而耕地和经济总量占全省80%的盆地腹部区水资源总量仅占20%、人均不足1000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

    这种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就是人们常说的“远水解不了近渴”。假如成都周边出现了严重旱情,目前也很难从凉山、攀枝花等地调水来驰援,所以就会经常出现有些地方的水用不完、有些地方水不够用的情况。

    不够用时如何找水?又该去哪里找水?

    3

    用水瓶颈咋突破?

    向时间和空间“找水”,推进骨干水网工程建设

    引大济岷工程力争6月底前批复可研报告并开工建设,黄河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毗河二期、观口水库等大中型工程争取今年开工……这是3月11日在宜宾市召开的全省加快水网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上,披露的我省最新水利工程建设部署情况。

    “推进骨干水网工程建设,向时间和空间‘找水’,是破解我省用水瓶颈的有效途径。”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骨干水网建设包括重大蓄水、引水等工程。以水库为例,就是通过建设蓄水设施,把丰水期的水资源蓄留起来,以备枯水期或用水高峰期使用,解决了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而引水工程,则是把丰水区域的水资源输往缺水区域,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引大济岷就是一个典型的重大引水工程,计划投资约700亿元,将大渡河的水引入岷江,让古老的都江堰灌区“永葆青春”,可新增灌面179万亩、改善灌面591万亩,惠及3600万人。

    除了重大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大省的四川,目前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41万多处。“还不太够!”水利厅规划计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除都江堰灌区,我省现有水利工程主要为区域性和局部性工程,全省总的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尚未形成,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差。

    对此,去年获省政府批复的《四川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提出构建“六横六纵”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即六横——都江堰、引大济岷、长征渠、向家坝、引雅济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六纵——武都、升钟、大桥、亭子口、罐子坝、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到2025年,我省水网骨架布局基本形成,实现水利大发展;到2030年,骨干水网总体架构基本完成,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将全面提升。

    上述负责人也特别提醒,尽管我省是水资源大省,并且正在利用工程措施着力破除用水瓶颈,但广大群众也要积极树立节水观念,珍惜用水、节约用水。(记者 邵明亮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jpg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