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代表委员热议——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注重“量质齐升”

  • 2023年03月10日 07时5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两会视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为何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如何推动?这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近日,记者邀请4位代表委员畅谈各自看法。

    代表委员建议

    ●鼓励在有需要的地方多点扩容、高质量扩容

    ●鼓励公立医院进行综合改革,因地制宜推广一批医改的新经验

    ●继续优化配齐医疗设备,持续提升基层医疗人员诊疗水平,探索县、市、省人民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技术、人员交流

    ●加强人才培养,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医疗中心,打造一批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注意活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方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资源均不均衡怎么衡量?

    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上,也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等方面

    “这几年我国多措并举,医疗资源不均衡现象有明显改善,但优质医疗资源在各省份、各地市仍不均衡,医疗质量水平仍参差不齐。”全国人大代表、内江市副市长张永说,经过三年疫情,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更大了,作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部署,是及时必要之举。

    全国人大代表、自贡市副市长陈张铭也有同感。“这一重点工作的部署正是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也是推动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他认为,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上,也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反应速度、服务效率和服务价格等方面。

    以“可及性”举例,陈张铭介绍,我国医护人员和医疗床位资源的供需匹配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北京、上海和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医护人员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省份,而东三省、陕甘宁等地区人均医护资源偏少;优质医疗资源仍汇集于经济发达地区,上海、江苏、浙江拥有的三甲医院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4,广东三甲医院数量相当于整个西北地区三甲医院数量的总和。张永也在多次调研中发现,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有待提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提出,还意味着卫生健康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方式和疾病谱(将疾病按其患病率的高低而排列的顺序)发生变化,需要建立层级预防、规范管理、分级诊疗的健康管理模式。不但要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有需要的地方,也需要在工作能力上顺应疾病谱变化带来的新需求、地方特点带来的个性需求,还需在工作理念上引导全社会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供给侧引导需求方获得更好的健康保障。”陈张铭分析道。

    进一步扩容下沉怎么干?

    鼓励在有需要的地方多点扩容、高质量扩容;鼓励公立医院进行综合改革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我国已有大量探索。“在国家层面,我国设置有13个国家医学中心,布局建设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减少跨省份、跨区域就医;在省级层面,不少医院通过‘一院多区’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县级层面,多地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省人民医院院长杨正林说。

    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是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去年门诊已开业,今年住院部将正式开业。”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透露,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还在海南三亚、西藏拉萨建立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三个中心纳入一体化管理,出台鼓励优质专家外派、同质化管理等激励措施。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不是鼓励单点扩容,而是鼓励在有需要的地方多点扩容、高质量扩容。”杨正林说。李为民同时表示,扩容过程中面临对本部优质医疗资源的稀释、医院运营可持续发展等挑战。

    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多省紧密布局的同时,我国800多个县(市、区)试点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对此,陈张铭建议,“区域内”要做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就要鼓励公立医院进行综合改革,因地制宜推广一批医改的新经验。杨正林则建议,要继续优化配齐医疗设备,持续提升基层医疗人员诊疗水平,探索县、市、省人民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技术、人员交流。

    在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面,张永和陈张铭都认为,要加强人才培养,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医疗中心,打造一批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张永特别提醒,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过程中,要注意活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方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来了,不能只考核做多少台手术、看多少病人,当地也要搭平台、创条件,支持人才在当地做医疗技术创新等,给予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记者 魏冯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代表委员热议——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注重“量质齐升”

  • 2023年03月10日 07时5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两会视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为何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如何推动?这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近日,记者邀请4位代表委员畅谈各自看法。

    代表委员建议

    ●鼓励在有需要的地方多点扩容、高质量扩容

    ●鼓励公立医院进行综合改革,因地制宜推广一批医改的新经验

    ●继续优化配齐医疗设备,持续提升基层医疗人员诊疗水平,探索县、市、省人民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技术、人员交流

    ●加强人才培养,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医疗中心,打造一批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注意活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方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资源均不均衡怎么衡量?

    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上,也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等方面

    “这几年我国多措并举,医疗资源不均衡现象有明显改善,但优质医疗资源在各省份、各地市仍不均衡,医疗质量水平仍参差不齐。”全国人大代表、内江市副市长张永说,经过三年疫情,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更大了,作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部署,是及时必要之举。

    全国人大代表、自贡市副市长陈张铭也有同感。“这一重点工作的部署正是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也是推动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他认为,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上,也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反应速度、服务效率和服务价格等方面。

    以“可及性”举例,陈张铭介绍,我国医护人员和医疗床位资源的供需匹配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北京、上海和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均医护人员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省份,而东三省、陕甘宁等地区人均医护资源偏少;优质医疗资源仍汇集于经济发达地区,上海、江苏、浙江拥有的三甲医院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4,广东三甲医院数量相当于整个西北地区三甲医院数量的总和。张永也在多次调研中发现,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有待提高,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匮乏、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提出,还意味着卫生健康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方式和疾病谱(将疾病按其患病率的高低而排列的顺序)发生变化,需要建立层级预防、规范管理、分级诊疗的健康管理模式。不但要将优质医疗资源延伸到有需要的地方,也需要在工作能力上顺应疾病谱变化带来的新需求、地方特点带来的个性需求,还需在工作理念上引导全社会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供给侧引导需求方获得更好的健康保障。”陈张铭分析道。

    进一步扩容下沉怎么干?

    鼓励在有需要的地方多点扩容、高质量扩容;鼓励公立医院进行综合改革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我国已有大量探索。“在国家层面,我国设置有13个国家医学中心,布局建设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减少跨省份、跨区域就医;在省级层面,不少医院通过‘一院多区’方式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县级层面,多地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省人民医院院长杨正林说。

    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是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去年门诊已开业,今年住院部将正式开业。”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透露,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还在海南三亚、西藏拉萨建立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将三个中心纳入一体化管理,出台鼓励优质专家外派、同质化管理等激励措施。

    “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不是鼓励单点扩容,而是鼓励在有需要的地方多点扩容、高质量扩容。”杨正林说。李为民同时表示,扩容过程中面临对本部优质医疗资源的稀释、医院运营可持续发展等挑战。

    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多省紧密布局的同时,我国800多个县(市、区)试点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对此,陈张铭建议,“区域内”要做好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就要鼓励公立医院进行综合改革,因地制宜推广一批医改的新经验。杨正林则建议,要继续优化配齐医疗设备,持续提升基层医疗人员诊疗水平,探索县、市、省人民医院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技术、人员交流。

    在支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方面,张永和陈张铭都认为,要加强人才培养,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医疗中心,打造一批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张永特别提醒,优质医疗资源扩容过程中,要注意活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方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来了,不能只考核做多少台手术、看多少病人,当地也要搭平台、创条件,支持人才在当地做医疗技术创新等,给予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记者 魏冯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