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良种施良法 四川近期水稻测产捷报频传
——科技助力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 2022年09月03日 07时3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9月1日,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1000余亩水稻泛着金黄,收割机在田里轰隆隆作业。

    近期,成都平原水稻进入丰收季,测产捷报频传:

    8月20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水稻品种“晶两优534”亩产达780.2公斤,同比提升100公斤;

    同一天,乐山市夹江县新场镇东山村,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平均亩产达805.24公斤,刷新四川一级优质稻省内高产纪录。

    交出丰收答卷,离不开农业科技支撑。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选良种、施良法、种好粮,以农业科技助力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育良种

    为“天府粮仓”贡献更多优质品种

    “长势很不错,9月中旬就能收获。”8月31日,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三合村的200余亩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内,稻浪翻滚,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蒋开锋绕着基地考察一圈后评价道,有几个品种表现非常好,株型紧凑,籽粒饱满,没有病虫害。

    田间考察、杂交试验……炎炎夏日,农业科技工作者奔忙在田间地头,为培育良种全力攻关。8月下旬,由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美珍”“品香优秱珍”创下高产纪录。

    “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856.41公斤!”8月12日,重庆市梁平区金带街道千河村,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美珍”的测产结果令人振奋。蒋开锋说,“这是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加速推进背景下,川渝合作的新成果。”这个结果不仅超水平完成亩产780公斤以上的超级稻品种预期目标,还创造了西南平坝丘陵区一级优质杂交籼稻单产纪录。

    无独有偶。8天后,乐山市夹江县新场镇东山村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取得平均亩产805.24公斤的成绩,创造了四川一级优质稻品种,在省内平坝丘陵区大面积规模化、全程机械化生产亩产的高产纪录。

    这些产量表现让农业专家们连呼“意义重大”。“今年水稻在抽穗灌浆期遭遇连续高温天气,一度影响水稻结实。”蒋开锋说,一些不耐高温水稻品种结实率不到50%,但“品香优美珍”“品香优秱珍”这两个品种的水稻结实率达90%。

    为何能不惧高温“烤”验?秘密就藏在品种中。“品香优美珍”“品香优秱珍”堪称一对“姐妹花”,有着共同的母本,均具有耐高温、优质且高产特性。“瞄准耐高温这个选育方向,是因为亲眼见到高温对水稻的打击。”蒋开锋说,2006年川渝大旱,很多不耐高温的水稻品种减产甚至绝收。

    面对挑战,科研工作者从数十万份材料中“万里挑一”,选育出突破性品种。“育种都是在炎热的七八月份,需要在正午时分给水稻人工授粉,轻度中暑是常有的事儿。”蒋开锋说,他们还要创造高温环境,只有经受住40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的品种,才会脱颖而出。

    水稻是四川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800万亩左右。近年来,育种科研工作者不断加强优质稻选育,分子育种、航天育种等育种手段不断丰富,优质稻品种比例逐年上升。2021年省级审定优质稻109个,占比达87.2%。目前,全省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1226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3.5%,“稻香杯”品种面积超过700万亩。

    “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首先要培优品种。”省农科院原副院长任光俊说,下一步还要在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技术上下功夫,培育出更多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品种,做强种子“芯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施良法

    高效栽培技术挖掘优质品种产量潜能

    8月20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水稻品种“晶两优534”测得亩产达780.2公斤,较去年提升100公斤。“这是近年来亩产最高的一次。”该村种粮大户邵国东高兴地说,今年他种植了420亩水稻,按照市价计算,收入可观。

    增产背后,是农业科技的力量。“有了好品种,还要良法配套,通过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挖掘出优质品种的产量潜能。”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介绍,他和团队常年在当地开展水稻新品种管理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和管水,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帮助农户种好粮。

    “这是我种水稻10年以来,种得最好的一年,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在夹江县新场镇东山村,夹江县海滨农场负责人刘海兵也尝到农业技术的甜头。今年,刘海兵种植500亩“品香优秱珍”,全程得到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乐山市农科院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实现机播、机插、机管、机收。

    瞄准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省不断提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育秧技术为例,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齐苗壮根育秧技术”,解决了传统育秧过程中出苗率和存活率不高的问题,并在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主推技术,进行大范围推广。“该技术可让出苗率提高10%。”四川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副教授陈勇介绍,秧苗长得壮、出苗整齐,可大幅提高栽插质量。

    针对传统机插秧栽插质量差、易倒伏等难题,四川农业大学任万军教授团队还研发出“减穴稳苗”新技术,大幅提高水稻栽插效率和质量,确保水稻高产稳产。近日,该技术登上国际农林科学主流学术刊物。

    “四川盆地‘多云雾、寡日照’的气候条件,限制了水稻的光合作用,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任万军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实现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记者 史晓露)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选良种施良法 四川近期水稻测产捷报频传
    ——科技助力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 2022年09月03日 07时3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9月1日,德阳市中江县永太镇多宝村,1000余亩水稻泛着金黄,收割机在田里轰隆隆作业。

    近期,成都平原水稻进入丰收季,测产捷报频传:

    8月20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水稻品种“晶两优534”亩产达780.2公斤,同比提升100公斤;

    同一天,乐山市夹江县新场镇东山村,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平均亩产达805.24公斤,刷新四川一级优质稻省内高产纪录。

    交出丰收答卷,离不开农业科技支撑。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选良种、施良法、种好粮,以农业科技助力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育良种

    为“天府粮仓”贡献更多优质品种

    “长势很不错,9月中旬就能收获。”8月31日,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三合村的200余亩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内,稻浪翻滚,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所长蒋开锋绕着基地考察一圈后评价道,有几个品种表现非常好,株型紧凑,籽粒饱满,没有病虫害。

    田间考察、杂交试验……炎炎夏日,农业科技工作者奔忙在田间地头,为培育良种全力攻关。8月下旬,由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美珍”“品香优秱珍”创下高产纪录。

    “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856.41公斤!”8月12日,重庆市梁平区金带街道千河村,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美珍”的测产结果令人振奋。蒋开锋说,“这是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加速推进背景下,川渝合作的新成果。”这个结果不仅超水平完成亩产780公斤以上的超级稻品种预期目标,还创造了西南平坝丘陵区一级优质杂交籼稻单产纪录。

    无独有偶。8天后,乐山市夹江县新场镇东山村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品香优秱珍”,取得平均亩产805.24公斤的成绩,创造了四川一级优质稻品种,在省内平坝丘陵区大面积规模化、全程机械化生产亩产的高产纪录。

    这些产量表现让农业专家们连呼“意义重大”。“今年水稻在抽穗灌浆期遭遇连续高温天气,一度影响水稻结实。”蒋开锋说,一些不耐高温水稻品种结实率不到50%,但“品香优美珍”“品香优秱珍”这两个品种的水稻结实率达90%。

    为何能不惧高温“烤”验?秘密就藏在品种中。“品香优美珍”“品香优秱珍”堪称一对“姐妹花”,有着共同的母本,均具有耐高温、优质且高产特性。“瞄准耐高温这个选育方向,是因为亲眼见到高温对水稻的打击。”蒋开锋说,2006年川渝大旱,很多不耐高温的水稻品种减产甚至绝收。

    面对挑战,科研工作者从数十万份材料中“万里挑一”,选育出突破性品种。“育种都是在炎热的七八月份,需要在正午时分给水稻人工授粉,轻度中暑是常有的事儿。”蒋开锋说,他们还要创造高温环境,只有经受住40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的品种,才会脱颖而出。

    水稻是四川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800万亩左右。近年来,育种科研工作者不断加强优质稻选育,分子育种、航天育种等育种手段不断丰富,优质稻品种比例逐年上升。2021年省级审定优质稻109个,占比达87.2%。目前,全省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面积达1226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3.5%,“稻香杯”品种面积超过700万亩。

    “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首先要培优品种。”省农科院原副院长任光俊说,下一步还要在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技术上下功夫,培育出更多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品种,做强种子“芯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施良法

    高效栽培技术挖掘优质品种产量潜能

    8月20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水稻品种“晶两优534”测得亩产达780.2公斤,较去年提升100公斤。“这是近年来亩产最高的一次。”该村种粮大户邵国东高兴地说,今年他种植了420亩水稻,按照市价计算,收入可观。

    增产背后,是农业科技的力量。“有了好品种,还要良法配套,通过高效的栽培管理技术,挖掘出优质品种的产量潜能。”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介绍,他和团队常年在当地开展水稻新品种管理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科学施肥和管水,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帮助农户种好粮。

    “这是我种水稻10年以来,种得最好的一年,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在夹江县新场镇东山村,夹江县海滨农场负责人刘海兵也尝到农业技术的甜头。今年,刘海兵种植500亩“品香优秱珍”,全程得到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乐山市农科院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实现机播、机插、机管、机收。

    瞄准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省不断提升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育秧技术为例,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齐苗壮根育秧技术”,解决了传统育秧过程中出苗率和存活率不高的问题,并在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主推技术,进行大范围推广。“该技术可让出苗率提高10%。”四川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副教授陈勇介绍,秧苗长得壮、出苗整齐,可大幅提高栽插质量。

    针对传统机插秧栽插质量差、易倒伏等难题,四川农业大学任万军教授团队还研发出“减穴稳苗”新技术,大幅提高水稻栽插效率和质量,确保水稻高产稳产。近日,该技术登上国际农林科学主流学术刊物。

    “四川盆地‘多云雾、寡日照’的气候条件,限制了水稻的光合作用,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任万军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农业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实现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生产。(记者 史晓露)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