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
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育强省

  • 2022年10月30日 08时2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

    【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育强省】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8.5%

    ●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91.5%

    ●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200亿元

    【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体育强省】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5平方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5%

    ●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万亿元

    10月2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育强省;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体育强省。

    《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1.5%。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更加合理,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赛事体系更加完善。青少年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全面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基本建成。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2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2%。到2035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基本形成现代化赛事体系。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人民群众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意见》提出,要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体育,大力实施四川体育“123456”发展战略,通过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体育强省,助推健康四川建设。到2025年,全省统筹建设各类全民健身设施项目2200个以上,推动全省2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将建设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各市(州)本级至少建有1个公共体育场、1个公共体育馆、1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公共游泳馆、1个体育公园。各县(市、区)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选建公共体育馆、游泳馆、健身广场、滑冰馆等。各乡镇(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各村(社区)至少建有一个多功能运动场。

    我省将定期举办各级全民健身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广泛开展“三大球”群众性赛事活动,持续开展全民健身“冰雪季”等活动,不断推广普及冰雪运动。

    在体育产业方面,我省将通过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积极推广“金针菇旱雪”,推动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经纪、体育培训等相关产业发展,打造体育产业核心增长极,力争到2025年,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1900亿元,到2030年,全省体育制造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

    《意见》还针对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提升、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体育文化繁荣和体育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记者 陈宇 薛剑)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省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
    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育强省

  • 2022年10月30日 08时2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

    【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育强省】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8.5%

    ●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91.5%

    ●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200亿元

    【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体育强省】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5平方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5%

    ●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万亿元

    10月2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体育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体育强省;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体育强省。

    《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1.5%。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更加合理,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赛事体系更加完善。青少年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全面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基本建成。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200亿元,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突破2%。到2035年,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列,基本形成现代化赛事体系。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人民群众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升。

    《意见》提出,要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体育,大力实施四川体育“123456”发展战略,通过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新时代体育强省,助推健康四川建设。到2025年,全省统筹建设各类全民健身设施项目2200个以上,推动全省2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将建设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各市(州)本级至少建有1个公共体育场、1个公共体育馆、1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公共游泳馆、1个体育公园。各县(市、区)建设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选建公共体育馆、游泳馆、健身广场、滑冰馆等。各乡镇(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各村(社区)至少建有一个多功能运动场。

    我省将定期举办各级全民健身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综合性运动会,广泛开展“三大球”群众性赛事活动,持续开展全民健身“冰雪季”等活动,不断推广普及冰雪运动。

    在体育产业方面,我省将通过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积极推广“金针菇旱雪”,推动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体育经纪、体育培训等相关产业发展,打造体育产业核心增长极,力争到2025年,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1900亿元,到2030年,全省体育制造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

    《意见》还针对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提升、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体育文化繁荣和体育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记者 陈宇 薛剑)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