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十四五”乡村振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 2021年03月05日 07时5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3月4日上午,按照四川代表团的日程安排,是代表们讨论和提出议案建议的时间。同一时间,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们也赶在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前,抓紧完善自己的提案。

    这是头脑风暴的时刻。代表委员们在交流碰撞中发现,总有一些话题引发大家的共鸣,例如乡村振兴。“特别是对我们四川,意义重大。”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一次历史性转移,四川工作重心已转向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怎样有效衔接?“十四五”乡村振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来听听代表委员们有哪些建议。

    谈谋划布局

    这是一项更为系统也更持久的工作

    “我们要确保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降初在谈到有效衔接工作时介绍,去年11月,省扶贫开发局组织了5个调研组,深入13个市(州)开展“有效衔接”专题调研,提出了10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今年1月14日,我省又专门召开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调研视频会,逐一听取21个市(州)发言,进一步分析情况、查找问题,明确任务、制定措施。此后,一系列相关专题会议相继召开。

    “重点是围绕怎么巩固、怎么拓展、怎么推进、怎么衔接展开详细研究谋划。”降初说,相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一项更为系统也更持久的工作,一定要确保做优顶层设计、抓好贯彻落地。

    降初透露,目前我省正在抓紧起草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同时,已启动“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开展规划调研,夯实规划编制基础。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降初对乡村振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发展目标,目前还缺乏一个评判和量化的标准,“怎么样才算振兴呢?举个例子,凉山就不可能按成都的标准来衡量。”降初建议,应该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有的放矢。

    谈政策保障

    新政策出台前现有政策不变

    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专程前往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做调研。该村是好医生药业集团长期帮扶的一个村子,村民们靠种植中药材附子实现了脱贫增收。

    “我最想听听老百姓在脱贫后有什么想法。”耿福能说,他调研发现,虽然现在脱贫群众的生活已焕然一新,但对于未来,特别是脱贫成果怎么巩固、乡村振兴怎么搞,还是抱有疑问。

    “首先要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对于这个问题,降初介绍,四川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未来也讲一个‘先进后退’的原则,在新政策出台前,现有政策一律不退,力度不减。”

    政策的总体稳定能够在短期内巩固好脱贫成果,但要振兴乡村,还需要寻找更为长久的动力。

    “我发现很多村庄在产业上还是有缺失的,或者说产业比较单一,比如我们在一些村里推广附子种植,老百姓有一些收成,但附子的品种是需要更新补充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又比如生产工具,也是比较落后的。我看到他们还在用锄头挖药材,一锄头挖下去,药材差不多一半都留在地里了。”耿福能说。

    谈内生动力

    农村集体经济要实现市场化经营

    如何才能寻找到一条长久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呢?两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和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都将关注点聚焦在内生动力上,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之前的脱贫攻坚,我们投入了大量资源到贫困地区;在乡村振兴中,产业的发展要最大化利用这些现有资源。”贺盛瑜说,例如援建的农业设施,要搞清楚谁在使用,会不会使用,有没有产生效益,有没有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在5年过渡期和未来的乡村振兴中,要做好新增农业支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做到科学务实,能落地可执行。

    贺盛瑜还认为,人才短缺是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在现有条件下吸引大量人才不太现实。“因此我认为还是要首先充分调动、利用本地农业科技资源,动员‘土专家’‘田秀才’下沉到乡、下蹲到点,确保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产业有人做、有人管、有效益。”

    吴德的关注点则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要把农村集体资产纳入到经济学范畴进行管理,通过协调与其相关的各种生产关系,让农村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活。”他建议,首先要从法律意义上厘清集体经济组织与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村组织之间的关系,建立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等关键环节的制衡制度,促进组织高效运转。在此基础上,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和分配模式,让企业和返乡创业者加入进来,让集体经济资产走向独立,通过市场化经营管理培养自我成长的能力。

    谈乡村实践

    产业发展切忌三心二意、缺乏坚持

    “我们村在2016年就脱贫了,可以说最近几年一直在探索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余绍容告诉记者,从脱贫摘帽至今,五星村的发展一直在稳步推进,现在整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2万元,一些大户甚至超过50万元。

    “切忌三心二意。”谈起五星村的实践经验,余绍容说,五星村一直专注于中药材黄连的种植,同时再辅以一些林下养鸡、养猪的小产业。黄连的种植周期不短,一般要5年才有收获,“有时候还遇到收成不好,或是市价不高,但村里一直没有动摇过发展黄连产业的初心。”

    得益于长期的专注,五星村的黄连种植水平一直稳步提高,目前规模已扩大到1200亩,村里也涌现出不少技术能手,不仅能保障本村的发展,还能实现“技术输出”。

    “可以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余绍容认为,现在外部市场变化很快,产业发展的诱惑很多,很容易引发“跟风潮”。一些地方今年种这个收成不好,明年又换成另一个,缺乏坚持,可能最终什么都做不好。

    一项稳定持久的产业对一个村庄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参与乡村振兴的企业同样如此。

    耿福能认为,过去很多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很大程度上带有公益性质,“这当然很好。但是在乡村振兴中,企业更需要寻找到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点,毕竟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他说。 (记者 付真卿 王成栋 记者 陈婷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代表委员热议“十四五”乡村振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

  • 2021年03月05日 07时5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3月4日上午,按照四川代表团的日程安排,是代表们讨论和提出议案建议的时间。同一时间,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们也赶在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前,抓紧完善自己的提案。

    这是头脑风暴的时刻。代表委员们在交流碰撞中发现,总有一些话题引发大家的共鸣,例如乡村振兴。“特别是对我们四川,意义重大。”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一次历史性转移,四川工作重心已转向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怎样有效衔接?“十四五”乡村振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来听听代表委员们有哪些建议。

    谈谋划布局

    这是一项更为系统也更持久的工作

    “我们要确保工作不留空当,政策不留空白。”降初在谈到有效衔接工作时介绍,去年11月,省扶贫开发局组织了5个调研组,深入13个市(州)开展“有效衔接”专题调研,提出了10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今年1月14日,我省又专门召开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题调研视频会,逐一听取21个市(州)发言,进一步分析情况、查找问题,明确任务、制定措施。此后,一系列相关专题会议相继召开。

    “重点是围绕怎么巩固、怎么拓展、怎么推进、怎么衔接展开详细研究谋划。”降初说,相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一项更为系统也更持久的工作,一定要确保做优顶层设计、抓好贯彻落地。

    降初透露,目前我省正在抓紧起草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同时,已启动“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开展规划调研,夯实规划编制基础。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降初对乡村振兴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发展目标,目前还缺乏一个评判和量化的标准,“怎么样才算振兴呢?举个例子,凉山就不可能按成都的标准来衡量。”降初建议,应该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有的放矢。

    谈政策保障

    新政策出台前现有政策不变

    在全国两会开幕前,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专程前往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做调研。该村是好医生药业集团长期帮扶的一个村子,村民们靠种植中药材附子实现了脱贫增收。

    “我最想听听老百姓在脱贫后有什么想法。”耿福能说,他调研发现,虽然现在脱贫群众的生活已焕然一新,但对于未来,特别是脱贫成果怎么巩固、乡村振兴怎么搞,还是抱有疑问。

    “首先要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对于这个问题,降初介绍,四川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未来也讲一个‘先进后退’的原则,在新政策出台前,现有政策一律不退,力度不减。”

    政策的总体稳定能够在短期内巩固好脱贫成果,但要振兴乡村,还需要寻找更为长久的动力。

    “我发现很多村庄在产业上还是有缺失的,或者说产业比较单一,比如我们在一些村里推广附子种植,老百姓有一些收成,但附子的品种是需要更新补充的,不可能一劳永逸。又比如生产工具,也是比较落后的。我看到他们还在用锄头挖药材,一锄头挖下去,药材差不多一半都留在地里了。”耿福能说。

    谈内生动力

    农村集体经济要实现市场化经营

    如何才能寻找到一条长久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呢?两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和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都将关注点聚焦在内生动力上,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之前的脱贫攻坚,我们投入了大量资源到贫困地区;在乡村振兴中,产业的发展要最大化利用这些现有资源。”贺盛瑜说,例如援建的农业设施,要搞清楚谁在使用,会不会使用,有没有产生效益,有没有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在5年过渡期和未来的乡村振兴中,要做好新增农业支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做到科学务实,能落地可执行。

    贺盛瑜还认为,人才短缺是需要花大力气解决的问题,一些农村地区在现有条件下吸引大量人才不太现实。“因此我认为还是要首先充分调动、利用本地农业科技资源,动员‘土专家’‘田秀才’下沉到乡、下蹲到点,确保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产业有人做、有人管、有效益。”

    吴德的关注点则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要把农村集体资产纳入到经济学范畴进行管理,通过协调与其相关的各种生产关系,让农村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活。”他建议,首先要从法律意义上厘清集体经济组织与村“两委”、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村组织之间的关系,建立对集体经济组织的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等关键环节的制衡制度,促进组织高效运转。在此基础上,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和分配模式,让企业和返乡创业者加入进来,让集体经济资产走向独立,通过市场化经营管理培养自我成长的能力。

    谈乡村实践

    产业发展切忌三心二意、缺乏坚持

    “我们村在2016年就脱贫了,可以说最近几年一直在探索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余绍容告诉记者,从脱贫摘帽至今,五星村的发展一直在稳步推进,现在整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2万元,一些大户甚至超过50万元。

    “切忌三心二意。”谈起五星村的实践经验,余绍容说,五星村一直专注于中药材黄连的种植,同时再辅以一些林下养鸡、养猪的小产业。黄连的种植周期不短,一般要5年才有收获,“有时候还遇到收成不好,或是市价不高,但村里一直没有动摇过发展黄连产业的初心。”

    得益于长期的专注,五星村的黄连种植水平一直稳步提高,目前规模已扩大到1200亩,村里也涌现出不少技术能手,不仅能保障本村的发展,还能实现“技术输出”。

    “可以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余绍容认为,现在外部市场变化很快,产业发展的诱惑很多,很容易引发“跟风潮”。一些地方今年种这个收成不好,明年又换成另一个,缺乏坚持,可能最终什么都做不好。

    一项稳定持久的产业对一个村庄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参与乡村振兴的企业同样如此。

    耿福能认为,过去很多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很大程度上带有公益性质,“这当然很好。但是在乡村振兴中,企业更需要寻找到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点,毕竟企业要参与市场竞争。”他说。 (记者 付真卿 王成栋 记者 陈婷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