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4

保存量促增量 做好基层治理人才“引育留用”

  • 2020年05月24日 07时5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为引导更多基层治理人才在基层汇聚、成长、成才,针对基层一线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我省七部门近日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人才支撑的若干举措》。

    该《举措》如何对症破题,又有何亮点?5月20日,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做客省人才办与四川日报·川报观察联手打造的“天府英才”信息平台,对此进行了解读。

    保存量

    改变招聘方式引人才

    完善激励机制留人才

    “四川地处西南内陆腹地,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一些边远乡镇人才吸引力差,导致基层公共服务力量薄弱。”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岗位吸引力差,是人才进不来、留不下的症结所在。

    如何对症破题?改进基层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方式是关键。《举措》提出,持续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每年拿出10%左右的公务员招录计划用于县乡选调生招录,名额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

    以基层卫生事业单位为例,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放宽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等地区(县)、乡卫生事业单位考核招聘条件,并支持基层采取特设岗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推动实行“岗编适度分离”是《举措》的一大亮点。“推行‘岗编适度分离’不是全面铺开,而是重点在基层教育、卫生等事关民生的特定行业。另一方面,它不是长期性的,即干部人才到基层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可回到原岗位。”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鼓励各地在政策范围内,因地制宜大胆进行创新探索。

    “引进来”更要“留得住”。《举措》提出,完善和落实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倾斜政策,以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适当提高基层人才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给予安家补助、医疗、子女就业等保障服务,想方设法解决干部人才后顾之忧。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急需紧缺人才制定实施奖补政策。

    促增量

    定向培养紧缺人才补短

    板引导优质资源向基层

    流动如何解决部分领域人才紧缺难题?《举措》提出,结合基层教育卫生、农林水牧渔、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人才急需和事业编制空缺情况,开展急需紧缺专业大学生定向培养。

    “具体来讲,我省将组织高校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方式,并在深度贫困县实行降分录取政策,优先对深度贫困县生源定向招生。”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提高基层治理人才队伍素质,开展基层干部人才培训提能是核心。对此,民政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将加强川渝合作,开展省际间人才合作培养和双向交流,相互学习有效经验;支持各地通过补贴、一次性奖励等措施,鼓励基层干部人才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

    如何用好现有人才资源?“输血”与“造血”并重的理念在《举措》中得以体现。

    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举措》提出,通过设立“候鸟型”工作站、推广“周末工程师”等做法,鼓励基层吸纳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兼职兼薪、按劳取酬。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打造属于当地的基层治理人才队伍。《举措》提出,加快推进“医联体”“校联体”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向基层流动。“以‘医联体’建设为例,将以托管医院选派人员为核心,组建‘1+N’管理团队,托管医院接收被托管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进修,以提升被托管医院管理水平和本土医疗卫生人员能力。”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邓翔沣 林凌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保存量促增量 做好基层治理人才“引育留用”

  • 2020年05月24日 07时5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为引导更多基层治理人才在基层汇聚、成长、成才,针对基层一线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我省七部门近日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人才支撑的若干举措》。

    该《举措》如何对症破题,又有何亮点?5月20日,省委组织部、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做客省人才办与四川日报·川报观察联手打造的“天府英才”信息平台,对此进行了解读。

    保存量

    改变招聘方式引人才

    完善激励机制留人才

    “四川地处西南内陆腹地,区域间发展差距较大,一些边远乡镇人才吸引力差,导致基层公共服务力量薄弱。”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岗位吸引力差,是人才进不来、留不下的症结所在。

    如何对症破题?改进基层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方式是关键。《举措》提出,持续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每年拿出10%左右的公务员招录计划用于县乡选调生招录,名额向艰苦边远地区倾斜。

    以基层卫生事业单位为例,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放宽民族地区、艰苦边远地区等地区(县)、乡卫生事业单位考核招聘条件,并支持基层采取特设岗位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推动实行“岗编适度分离”是《举措》的一大亮点。“推行‘岗编适度分离’不是全面铺开,而是重点在基层教育、卫生等事关民生的特定行业。另一方面,它不是长期性的,即干部人才到基层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可回到原岗位。”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鼓励各地在政策范围内,因地制宜大胆进行创新探索。

    “引进来”更要“留得住”。《举措》提出,完善和落实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倾斜政策,以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适当提高基层人才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给予安家补助、医疗、子女就业等保障服务,想方设法解决干部人才后顾之忧。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对符合入选条件的急需紧缺人才制定实施奖补政策。

    促增量

    定向培养紧缺人才补短

    板引导优质资源向基层

    流动如何解决部分领域人才紧缺难题?《举措》提出,结合基层教育卫生、农林水牧渔、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人才急需和事业编制空缺情况,开展急需紧缺专业大学生定向培养。

    “具体来讲,我省将组织高校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方式,并在深度贫困县实行降分录取政策,优先对深度贫困县生源定向招生。”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

    提高基层治理人才队伍素质,开展基层干部人才培训提能是核心。对此,民政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我省将加强川渝合作,开展省际间人才合作培养和双向交流,相互学习有效经验;支持各地通过补贴、一次性奖励等措施,鼓励基层干部人才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

    如何用好现有人才资源?“输血”与“造血”并重的理念在《举措》中得以体现。

    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举措》提出,通过设立“候鸟型”工作站、推广“周末工程师”等做法,鼓励基层吸纳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按规定兼职兼薪、按劳取酬。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打造属于当地的基层治理人才队伍。《举措》提出,加快推进“医联体”“校联体”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向基层流动。“以‘医联体’建设为例,将以托管医院选派人员为核心,组建‘1+N’管理团队,托管医院接收被托管医院专业技术人员进修,以提升被托管医院管理水平和本土医疗卫生人员能力。”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邓翔沣 林凌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