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1

天更蓝 山更绿 水更清——“十三五”的四川答卷(二)

  • 2020年12月01日 07时4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一滴污水都不能入江!”经历连续多天异常高温,11月17日下午,泸州市龙马潭区水务局局长陈刚再也坐不住了。他赶到泸州港码头,一一核对靠岸船舶投放的污染物数量、种类和处置措施。他说,作为长江四川段最后的大港和工业区排放管网所在地,泸州港的治污马虎不得。

    去年底,泸州港码头水污染防治处理系统全面投入使用,每年可处理30余万立方米污水。从那时起,连续11个月,码头周边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超出国家考核目标,交给下游“一江清水”。

    与污水较劲的泸州港,恰似四川的缩影。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四川肩负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关乎群众福祉,更关乎国家生态安全。五年来,特别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四川始终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

    这五年,四川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四川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这五年,四川大地绿意盎然,一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绿色答卷呼之欲出。绿色,成为渲染“十三五”四川发展的底色!

    以改革为抓手

    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

    11月22日,大雪纷飞。裹了裹大衣,意勒扎进村外的防护林中。这位甘孜州色达县亚龙乡扎穷村的护林员说,冒着风雪巡护,既是冬季防火关键期的防护需要,更是制度的刚性要求——草木灾损纳入对护林员和各级党政干部考核。

    没有松懈的岂止是扎穷村。放眼全川,五年来,这场事关民族长远利益、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福祉的战争同样紧锣密鼓。

    战鼓从顶层设计开始擂响。2016年7月,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全省绿色发展、美丽四川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逐一明确。2017年5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摆在突出位置。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

    一个现象耐人寻味: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河长制工作已是常态。高位推动下,四川各级河长从“有名”到“有实”再到“有为”。

    以改革为抓手,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不断推陈出新。2016年起,四川全面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转年,又全面推行河长制,由各级党政一把手出任河长,实现河湖保护治理的党政同岗同责。去年,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明确考核任期内“生态答卷”。

    一手压实,一手放活。2016年,碳排放交易重启。接着,乡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改革推行、水资源“税改费”改革试点启动。转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向纵深,全省农业用水由“按亩收费”变“计量收费”。

    呵护碧水蓝天净土,需要压实政府责任、挖掘市场潜力,更需要法治护航。

    立法修规,刻画生态的方圆。五年来,省级环境保护条例、灰霾污染防治办法、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去年,更是首次以单独流域立法的方式,谋划沱江污染治理的新范式。

    执法必严,维护生态的尊严。2016年起,一批批“环保警察”“环保法官”陆续上岗,让环保执法告别“只能罚款”的尴尬。今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各片区法庭和大熊猫保护生态检察官团队全部就位,环保司法更加专业。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五年来,四川用一招一式、一点一滴,不断将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

    做加法也做减法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推动新旧动能成功转换

    停产!10月底,接到贡井区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罚单时,自贡市贡井区某拌和站负责人李江懵了。此前半年,拌和站因扬尘过大连续三次接到责令整改通知书,但始终无动于衷。停产整改,合法合理。

    五年来,被责令停产的又岂止一个拌和站!清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重拳,从2016年开始挥舞。这一年,我省打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环保督察,全省范围被关停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数以千计。下一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四川,所到之处,“小、散、乱、脏”等企业陆续关闭。在化工重镇宜宾下江北工业集中区内,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后一根高120米的大烟囱轰然倒下——这是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坚定取舍。

    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018年,我省发起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坚决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数字“三”变成“八”的背后,是更加细化、更加精准的治污之策,以及贯彻始终的治污决心。

    四川的决心有多大?一组数据或许能说明问题:去年,仅中央环保督察组专项督查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期间,四川就对77名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其中,厅级干部10人。同期,全省整治“三磷”企业136家。

    做好污染减法外,生态的加法同样重要。2016年起,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四大森林城市群建设和20个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等重大生态治理工程陆续启动,全力修复生态脆弱区。

    既出重拳,也出长拳。2016年,4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市)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一票否决”。2018年,率先划定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将全省三成以上土地纳入红线管控。今年,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将全省行政区域划分成三类环境管控单元……目前,地方政府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中,环保指标权重已提高到13%。

    “绿色指挥棒”之下,全省绿色发展水平不断跃升。近年,“5+1”现代工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和“4+6”现代服务业体系加速构建,让四川经济发展不断澎湃绿色新动能。2018年3月,西南首个加氢示范站在蓉启用,“四川造”氢燃料电池客车开跑。在成都,全国首个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立,推动新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型。

    五年来,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四川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推动新旧动能成功转换。

    生态环境更优美

    “绿色光荣榜”记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跃升轨迹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公布两份“绿色榜单”,四川尤为亮眼: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命名名单出炉,全省5个县(市、区)上榜,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榜中,前20位城市中四川占了一半。

    榜单不同,底色相同。越来越多的地方登上“绿色光荣榜”,记录着四川生态文明建设“高度”,更记录着四川向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跃升的轨迹。

    天更蓝。今年1-10月,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35.5%,优良天数率达91.5%,较2015年上升6.6个百分点。如今,阳光下的成都,成为世界特大城市中唯一能在城中心用肉眼看到雪山的城市。

    山更绿。至2019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9.6%,比全国高出16个百分点,3.7亿亩林地和2.6亿亩公益林实现“一张图”“一套数”管理。“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治理中重度沙化土地88.13万亩,完成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8.63万亩。同期,全省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240万亩。

    水更清。今年1-10月,全省8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断面达到86个,占比98.9%,较2016年提升26.5个百分点。同样是这五年,全省城镇劣V类断面稳定消除,长江、黄河清水东流从梦想走进现实。

    四川更美了。以“八大战役”为抓手,污染防治措施不断向乡村延伸。迄今,全省累计新(改)建公厕17946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和污水有效处理率不断提升。同期,横跨省内7个市(州)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接近尾声,即将开园迎客。

    更美更绿,让四川经济发展“轻装上阵”。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更绿更美,引领巴蜀生活新风尚。2017年起,共享单车和垃圾分类在成都快速铺开。垃圾分类实施以来,全市生活垃圾简单处理率骤减。根据部署,《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五年来,全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发展动能不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推进的美丽四川画卷不断铺展。(记者 王成栋 王代强 殷鹏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天更蓝 山更绿 水更清——“十三五”的四川答卷(二)

  • 2020年12月01日 07时47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一滴污水都不能入江!”经历连续多天异常高温,11月17日下午,泸州市龙马潭区水务局局长陈刚再也坐不住了。他赶到泸州港码头,一一核对靠岸船舶投放的污染物数量、种类和处置措施。他说,作为长江四川段最后的大港和工业区排放管网所在地,泸州港的治污马虎不得。

    去年底,泸州港码头水污染防治处理系统全面投入使用,每年可处理30余万立方米污水。从那时起,连续11个月,码头周边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超出国家考核目标,交给下游“一江清水”。

    与污水较劲的泸州港,恰似四川的缩影。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四川肩负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关乎群众福祉,更关乎国家生态安全。五年来,特别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四川始终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

    这五年,四川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四川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这五年,四川大地绿意盎然,一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绿色答卷呼之欲出。绿色,成为渲染“十三五”四川发展的底色!

    以改革为抓手

    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步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

    11月22日,大雪纷飞。裹了裹大衣,意勒扎进村外的防护林中。这位甘孜州色达县亚龙乡扎穷村的护林员说,冒着风雪巡护,既是冬季防火关键期的防护需要,更是制度的刚性要求——草木灾损纳入对护林员和各级党政干部考核。

    没有松懈的岂止是扎穷村。放眼全川,五年来,这场事关民族长远利益、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福祉的战争同样紧锣密鼓。

    战鼓从顶层设计开始擂响。2016年7月,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全省绿色发展、美丽四川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逐一明确。2017年5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摆在突出位置。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

    一个现象耐人寻味:2018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河长制工作已是常态。高位推动下,四川各级河长从“有名”到“有实”再到“有为”。

    以改革为抓手,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不断推陈出新。2016年起,四川全面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转年,又全面推行河长制,由各级党政一把手出任河长,实现河湖保护治理的党政同岗同责。去年,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明确考核任期内“生态答卷”。

    一手压实,一手放活。2016年,碳排放交易重启。接着,乡村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改革推行、水资源“税改费”改革试点启动。转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向纵深,全省农业用水由“按亩收费”变“计量收费”。

    呵护碧水蓝天净土,需要压实政府责任、挖掘市场潜力,更需要法治护航。

    立法修规,刻画生态的方圆。五年来,省级环境保护条例、灰霾污染防治办法、青衣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去年,更是首次以单独流域立法的方式,谋划沱江污染治理的新范式。

    执法必严,维护生态的尊严。2016年起,一批批“环保警察”“环保法官”陆续上岗,让环保执法告别“只能罚款”的尴尬。今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各片区法庭和大熊猫保护生态检察官团队全部就位,环保司法更加专业。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五年来,四川用一招一式、一点一滴,不断将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

    做加法也做减法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推动新旧动能成功转换

    停产!10月底,接到贡井区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的罚单时,自贡市贡井区某拌和站负责人李江懵了。此前半年,拌和站因扬尘过大连续三次接到责令整改通知书,但始终无动于衷。停产整改,合法合理。

    五年来,被责令停产的又岂止一个拌和站!清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重拳,从2016年开始挥舞。这一年,我省打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环保督察,全省范围被关停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数以千计。下一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四川,所到之处,“小、散、乱、脏”等企业陆续关闭。在化工重镇宜宾下江北工业集中区内,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后一根高120米的大烟囱轰然倒下——这是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坚定取舍。

    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2018年,我省发起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坚决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企业整治攻坚战。数字“三”变成“八”的背后,是更加细化、更加精准的治污之策,以及贯彻始终的治污决心。

    四川的决心有多大?一组数据或许能说明问题:去年,仅中央环保督察组专项督查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期间,四川就对77名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其中,厅级干部10人。同期,全省整治“三磷”企业136家。

    做好污染减法外,生态的加法同样重要。2016年起,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四大森林城市群建设和20个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等重大生态治理工程陆续启动,全力修复生态脆弱区。

    既出重拳,也出长拳。2016年,4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市)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一票否决”。2018年,率先划定省级生态保护红线,将全省三成以上土地纳入红线管控。今年,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将全省行政区域划分成三类环境管控单元……目前,地方政府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中,环保指标权重已提高到13%。

    “绿色指挥棒”之下,全省绿色发展水平不断跃升。近年,“5+1”现代工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和“4+6”现代服务业体系加速构建,让四川经济发展不断澎湃绿色新动能。2018年3月,西南首个加氢示范站在蓉启用,“四川造”氢燃料电池客车开跑。在成都,全国首个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立,推动新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型。

    五年来,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四川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推动新旧动能成功转换。

    生态环境更优美

    “绿色光荣榜”记录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跃升轨迹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公布两份“绿色榜单”,四川尤为亮眼: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命名名单出炉,全省5个县(市、区)上榜,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榜中,前20位城市中四川占了一半。

    榜单不同,底色相同。越来越多的地方登上“绿色光荣榜”,记录着四川生态文明建设“高度”,更记录着四川向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跃升的轨迹。

    天更蓝。今年1-10月,全省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35.5%,优良天数率达91.5%,较2015年上升6.6个百分点。如今,阳光下的成都,成为世界特大城市中唯一能在城中心用肉眼看到雪山的城市。

    山更绿。至2019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9.6%,比全国高出16个百分点,3.7亿亩林地和2.6亿亩公益林实现“一张图”“一套数”管理。“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治理中重度沙化土地88.13万亩,完成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8.63万亩。同期,全省综合治理石漠化土地240万亩。

    水更清。今年1-10月,全省87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断面达到86个,占比98.9%,较2016年提升26.5个百分点。同样是这五年,全省城镇劣V类断面稳定消除,长江、黄河清水东流从梦想走进现实。

    四川更美了。以“八大战役”为抓手,污染防治措施不断向乡村延伸。迄今,全省累计新(改)建公厕17946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和污水有效处理率不断提升。同期,横跨省内7个市(州)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接近尾声,即将开园迎客。

    更美更绿,让四川经济发展“轻装上阵”。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更绿更美,引领巴蜀生活新风尚。2017年起,共享单车和垃圾分类在成都快速铺开。垃圾分类实施以来,全市生活垃圾简单处理率骤减。根据部署,《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五年来,全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发展动能不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推进的美丽四川画卷不断铺展。(记者 王成栋 王代强 殷鹏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