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我省紧扣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环保整改促发展

  • 2018年12月03日 07时4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播报
  •   “开始运行。”11月15日,一股股清水从仁寿县珠嘉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口流出。当天,仁寿县41个乡镇污水厂全部投用。

      同一天,峨边县城外的荒坡上,川南林业局617林场工作人员吼起号子。秋季造林的尾巴,他们要攻克最后800亩荒山。

      两个场景,演绎同一路径:我省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环保整改促发展,不断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一加一减提升群众获得感

      “又有垃圾了,要喊人来处理。”11月20日,武胜县飞龙镇镇长张兵开车来到五排水村,查看流经这里的长滩寺河水质。履职河长一年多来,他的感悟是:保护河湖,犹如逆水行舟,绝不能松懈。

      推动绿色发展,不仅需要锲而不舍、滴水穿石的精神,还需主动作为,科学谋划。我省持续不断做绿色加法,做污染减法,既开展国土绿化,筑牢生态屏障,又削减污染,大力改善环境。

      加法,从高位谋划做起。6月召开的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高规格谋划生态环境保护。高层推进,主要领导亲自抓,正成为我省推动生态治理的常态。

      加法,从补齐生态短板开始。连续开展生态治理需求摸底,建立项目需求储备制度,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力度。仅前三季度,全省完成生态脆弱区治理投资10亿元以上,完成营造林700万亩,均创历史新高。

      加法,在政策行动上高密度叠加。今年,我省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细化为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整治攻坚战等“八大战役”,分别明确牵头单位、市州任务;率先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市州考核……补齐生态文明短板的力度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密。

      减法,是壮士断腕的超常举措。面对中央环保督察移交信访件,我省照单全收,不求一团和气,直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到“马上就办”。截至11月30日,我省已办结回复2181件信访件。责令整改1191家,立案处罚379家,罚款金额215.3万元,约谈147人,问责135人,立案侦查10件,行政拘留2人,刑事拘留3人。

      减法,是啃下污染存量的“硬骨头”。今年初,全省1190个行政村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设立城镇污水和城乡垃圾项目1837个,计划总投资866.23亿元……如今,围绕“八大战役”,以落实责任打、精准施策打、标本兼治打、主动打尽早打、集中力量打、动员群众打、建设一支环保铁军打“七打”为突破口,污染治理的盲点越来越少。

      一加一减之间,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系列组合拳向绿色要生产力

      “开着窗户也没有异味了!”家住宜宾江边的李举文逢人便说起近半年来的变化。半年前,距他家不到600米的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一根高120米的大烟囱轰然倒下。随后,这家沿江重点排污企业搬入工业园区。李举文家附近的江边区域,转变为商业区、文化创意区和娱乐休闲区。

      省委提出,要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把我省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为导向,高位谋划建章立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动经济向质量领先蝶变。

      建章,明确“行动指南”。聚焦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等四大方面,建立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划定“四轴九核”生态格局空间,保证一棵树也不能动;试点编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一项项制度,筑牢我省生态保护“高压线”。

      提升,夯实发展底气。通过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前9月,全省工业增加值中,制造业比重达81.4%,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前8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4.7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缩短到14天。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能耗实现“双降”。

      立新,培育发展动能。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业均保持60%以上高增长。

      强身,激活创新主体。4年来,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省累计引进逾1000名高端人才来川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创业者突破20万人。在全国率先探索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已在省内20家高校院所试点,累计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逾400项,带动企业投资近30亿元。

      我省新旧动能有序转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成长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至今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达51.6%。

      快慢高低之间,我省初步实现经济结构的质量提升和绿色变革。(记者 王成栋)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我省紧扣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环保整改促发展

  • 2018年12月03日 07时4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开始运行。”11月15日,一股股清水从仁寿县珠嘉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口流出。当天,仁寿县41个乡镇污水厂全部投用。

      同一天,峨边县城外的荒坡上,川南林业局617林场工作人员吼起号子。秋季造林的尾巴,他们要攻克最后800亩荒山。

      两个场景,演绎同一路径:我省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环保整改促发展,不断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一加一减提升群众获得感

      “又有垃圾了,要喊人来处理。”11月20日,武胜县飞龙镇镇长张兵开车来到五排水村,查看流经这里的长滩寺河水质。履职河长一年多来,他的感悟是:保护河湖,犹如逆水行舟,绝不能松懈。

      推动绿色发展,不仅需要锲而不舍、滴水穿石的精神,还需主动作为,科学谋划。我省持续不断做绿色加法,做污染减法,既开展国土绿化,筑牢生态屏障,又削减污染,大力改善环境。

      加法,从高位谋划做起。6月召开的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高规格谋划生态环境保护。高层推进,主要领导亲自抓,正成为我省推动生态治理的常态。

      加法,从补齐生态短板开始。连续开展生态治理需求摸底,建立项目需求储备制度,不断增加财政投入力度。仅前三季度,全省完成生态脆弱区治理投资10亿元以上,完成营造林700万亩,均创历史新高。

      加法,在政策行动上高密度叠加。今年,我省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细化为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攻坚战、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散乱污”整治攻坚战等“八大战役”,分别明确牵头单位、市州任务;率先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市州考核……补齐生态文明短板的力度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密。

      减法,是壮士断腕的超常举措。面对中央环保督察移交信访件,我省照单全收,不求一团和气,直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到“马上就办”。截至11月30日,我省已办结回复2181件信访件。责令整改1191家,立案处罚379家,罚款金额215.3万元,约谈147人,问责135人,立案侦查10件,行政拘留2人,刑事拘留3人。

      减法,是啃下污染存量的“硬骨头”。今年初,全省1190个行政村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设立城镇污水和城乡垃圾项目1837个,计划总投资866.23亿元……如今,围绕“八大战役”,以落实责任打、精准施策打、标本兼治打、主动打尽早打、集中力量打、动员群众打、建设一支环保铁军打“七打”为突破口,污染治理的盲点越来越少。

      一加一减之间,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系列组合拳向绿色要生产力

      “开着窗户也没有异味了!”家住宜宾江边的李举文逢人便说起近半年来的变化。半年前,距他家不到600米的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一根高120米的大烟囱轰然倒下。随后,这家沿江重点排污企业搬入工业园区。李举文家附近的江边区域,转变为商业区、文化创意区和娱乐休闲区。

      省委提出,要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把我省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为导向,高位谋划建章立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推动经济向质量领先蝶变。

      建章,明确“行动指南”。聚焦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等四大方面,建立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划定“四轴九核”生态格局空间,保证一棵树也不能动;试点编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一项项制度,筑牢我省生态保护“高压线”。

      提升,夯实发展底气。通过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前9月,全省工业增加值中,制造业比重达81.4%,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前8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4.7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缩短到14天。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能耗实现“双降”。

      立新,培育发展动能。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业均保持60%以上高增长。

      强身,激活创新主体。4年来,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省累计引进逾1000名高端人才来川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创业者突破20万人。在全国率先探索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已在省内20家高校院所试点,累计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逾400项,带动企业投资近30亿元。

      我省新旧动能有序转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成长为我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至今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达51.6%。

      快慢高低之间,我省初步实现经济结构的质量提升和绿色变革。(记者 王成栋)

      
    责任编辑: 张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