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矿山跨两地 安全生产问题多
聚焦跨行政区域矿山资源安全生产问题
[编者按]
安全生产事关群众生命,必须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近日有读者反映,我省一些地方的矿产资源由于被行政区域分割,造成了安全生产隐患,整改难以执行。天然矿产资源遭人为划分,究竟会带来哪些影响?现有协调机制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如何进一步优化协调机制,化解矛盾,强化安全生产?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聚焦跨行政区域矿山资源安全生产问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一年多过去了,我们还是只能开采半边山。”1月7日,记者见到大竹县恒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旺矿区安全负责人黄建时,他满面疲惫,为了取得地跨两县的同一座矿山另一半的开采权,他费尽心力,但至今仍无果。
黄建遇到的情况并非个案。记者近日跟随省安监局前往绵阳市平武县、广元市朝天区、达州市大竹县、内江市威远县等地矿山采访,发现部分矿山由于地处两县、两市、两省,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安全隐患。“矿产资源是天然的,行政区划是人为的。”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原成都市建材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沈乃超表示,人为划分后,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机制来加以保障,除开发利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外,还容易造成安全生产隐患。”
个案
小矿山分属两县安全问题难整改
采访中,记者在大竹县恒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旺矿区看到,大约40米高的山被劈开,露出阶梯状的山体,部分台阶高差超过20米。同行的省安监局安监一处副处长朱雅琴介绍,该矿山台阶高度和坡度较高,很容易发生边坡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翻开该矿山的安全检查记录,这个问题最少有三次记录都已经提到过。记者能找到的最早的一次是2014年2月17日,该县安监局、公安局、国土局、城西乡政府来该公司时就已经指出,但至今此问题依然存在。
矿主何以如此大胆?对此,黄建表示很无奈:“我们地盘太小了!目前这个台阶高度和坡度都已经尽最大可能做到符合标准。如果要我们把高度差和坡度降下来,就有可能碰到别人的矿区。”
原来,大竹县恒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吉旺矿区是一个典型的小矿山,根据矿山标识,该矿山设计生产规模5万吨/年的石灰石,矿区面积仅为0.0124平方公里。矿山的区域是山体位于大竹县境内的一边,山体的另一边就是渠县。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公司只有从山脊处“劈开”,逐步开采属于自己的矿产资源,由于半边矿山面积不够,台阶高度、坡度、破碎作业区等安全距离,都未能达标。
调查
矿山跨两地本级国土部门难作为
黄建介绍,天然形成的矿产资源因为行政原因被划分为两地的情况,他们2013年已向大竹县国土局反映。“县国土局表示,那是另外一个县无力解决,只有往上反映。”黄建告诉记者,一年多过去了,所反映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沈乃超从事矿山开采利用研究工作多年,对全省天然矿山资源的开采利用方面的情况十分熟悉。“在我省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等地均发现矿产资源跨两地的情况。”沈乃超说,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存在县与县之间的矿山,还有市与市之间的矿山,甚至还有省与省之间的矿山。“这次安全检查中,我们发现不少这样先天不足的矿区。”朱雅琴说,“矿产资源跨两地,想要靠后天各种措施来保证安全生产,都显得力度不够。就如一个先天不足的婴儿,出生后靠各种医疗条件来保障成长,真的十分费劲。”
按照现有法律法规,各地在开采矿产资源时均各自为政。“同一矿山跨界后,左边是台阶开采,右边也是台阶开采,最后一个大山就被开采为一个台阶式的小山。而这个小山本来也是矿产资源,却因为行政区划的原因被遗弃了。”对此,省安科院矿山研究所专家黄会勇十分担心,如果各地后期给矿山植绿等工作没有跟上,还可能引发其他环境或安全问题。 (记者 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