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前三季度广元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2017年11月09日 10时39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字体:
  •   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发展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实施“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坚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项目年”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呈现总体稳定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增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69.20亿元,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快0.2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在8%以上。与一季度和上半年相比,GDP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但仍然运行在8.1-8.5%的合理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增速与上半年相比波动幅度均在0.5个百分点以内。 

      (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比全国快1.2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居全省第10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1和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分别比全国、全省快7.2和4.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1和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分别比全国、全省快0.9和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0%,分别比全国、全省快1.3和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三)三次产业发展较好。第一产业稳中有升。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99.85亿元,增长3.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5%,比上年同期提高个百分点。大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16.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出栏生猪 229.17万头,增长0.2%;出栏牛 5.59万头,增长0.4%;出栏羊 26.24万只,增长0.9%。肉类总产量 19.63万吨,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速放缓。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263.67亿元,增长8.8%,增速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均回落0.3个百分点。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5%,比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218.73亿元,增长8.5%,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回落0.4、0.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回落0.5、1.1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44.97亿元,增长10.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05.68亿元,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快0.9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0%,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0%,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8.9%,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5%,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4.7%。 

      (四)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较快。投资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5.35亿元,增长14.7%,增速比上年同期快10.5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也是近7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一是新入库项目增多。新入库项目982个,增长27.9%。新入库项目完成投资239.28亿元,增长11.5%。二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第一产业投资39.68亿元,增长32.2%;第二产业投资163.42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投资332.25亿元,增长12.3%。消费市场稳定。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05亿元,增长12.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市场零售额174.19亿元,增长12.4%;乡村市场零售额87.86亿元,增长12.9%。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36.90亿元,增长12.3%;商品零售225.15亿元,增长12.6%。批零住餐业限额以上单位销售的16类商品,14类增长1类持平,1类下降。 

      (五)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工业转型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90.1%、31.4%和24.4%,分别比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快72.4、13.7和6.7个百分点。今年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160.52亿元,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8.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282.21亿元,增长15.4%,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7%,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7.86亿元,增长16.8%,增速比上年同期快5.3个百分点,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健康服务业和物流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6.2%和25.8%,比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14.4和14.0个百分点。 

      (六)民生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8元,增长9.2%,增速比上半年快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8元,增长10.0%,增速比上半年快0.2个百分点。物价涨幅较小。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较好。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2万人,完成年初预期目标的100.7%。扶贫攻坚深入推进,255个贫困村、67751人有望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成效。过剩产能逐步化解。全市10家煤矿企业全部停产停建,去除产能84万吨。铁矿石原产量和水泥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4.6%和3.9%。去库存成效较好。房地产库存消化加快,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9.7%,比上年同期高13.9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同比下降1.1%。去杠杆和降成本效果继续显现,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5 %,比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10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05元。补短板投入持续加大。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191.34亿元,增长21.4%,增速比全社会投资高6.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保就业、城乡社区、住房保障等支出增长超过20%。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稳增长压力较大。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比全年预期目标(10.5%)低1.7个百分点。一是停产减产企业较多。9月全市停产减产企业99个,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21.7%。其中停产企业34个,停产面达7.4%。初步测算,停减产企业减少增加值1.43亿元,下拉全市9月增加值增速6.8个百分点。二是月度增速回落较大。受停产企业增加和工业生产活动行业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7、8、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分别比6月回落0.9、7.9和3.6个百分点。9月增速虽然比8月提升了4.3个百分点,但仍比全省低2.4个百分点。三是行业拉动力不强。因行业增长整体乏力,就算扣除下降行业后,增速仍较低。有经济活动的36个行业大类中,对9月份增速形成正向拉动的27个,共拉动增长10.9个百分点。四是新增长点较少。前三季度,新进建成投产的9户企业增加值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0.6%,仅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 

      (二)项目投资支撑乏力。一是新开工项目支撑不足。全市月均至少需新开工入库总计划60亿元以上的项目才能支撑全年720亿元的目标。前三季度,仅有3、6、9月入库达到60亿元以上,如不含9月入库的广平高速,月均仅46亿元,造成库内项目连续多月“入不敷出”。省列的10个新建重点项目中,苍巴高速、中青投昭化古城旅游项目、黑石破森林公园等5个项目未如期开工。二是大项目支撑不足。大项目较少。前三季度,新入库项目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仅占10.4%。重大项目投资完成少余量大。前三季度,广平高速、西成高铁、兰渝铁路、亭子口电站等4个计划投资过百亿的重大项目仅完成投资11.2亿元,占全市项目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仅为2.5%。而这4个项目剩余投资量164.4亿元,占库内项目剩余投资量的比重高达37.3%。三是房地产投资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自5月份出现负增长以来,已连续5个月呈下降趋势。降幅也由7.9%扩大到了1-9月的11.5%。房地产是我市投资支柱行业之一,如1-10月下降10%以上,将影响全社会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以上。 

      (三)部分服务业指标回落或低于预期。在支撑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核算的指标中,大部分指标的增长速度都低于全年预期目标。比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分别低于预期目标4.8、2.3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和邮政业务总量增速分别低于全年预期目标16.5和4.4个百分点。财政八项支出增长21.6%,比上半年回落6.5个百分点,低于全年预期目标6.4个百分点;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2.6和14.1%,低于全年预期1.9和0.9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9.3%,比上半年回落1.8个百分点,低于全面预期5.7个百分点。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市的县区为旺苍县,增速最高的朝天区(9.1%)与最低的旺苍县(5.1%)相差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的县区为旺苍县,增速最高的朝天区(11.9%)与最低的旺苍县(-5.2%)相差17.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高的利州区(区本级增长24.1%)与最低的旺苍县(18.3%)相差5.8个百分点,市本级投资下降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全市的县区为旺苍县和苍溪县,增速最高的昭化区(13.5%)与最低的旺苍县(11.7%)相差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全市的县区为旺苍县和青川县,增速最高的昭化区(9.6%)与最低的旺苍县(9.0%)相差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全市的县区为旺苍县和苍溪县,增速最高的朝天区(10.5%)与最低的苍溪县(9.8%)相差0.7个百分点。 

      (五)新培育规上企业较少。1-9月,全市月度新进规入库“四上”企业仅36户,分别比南充、广安、巴中少58、73和72户,与全年目标任务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其中,新进规工业企业16户,差目标12户;新进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企业均为10户;批零住餐业和规上服务业无新进规企业,分别差目标20和14户。 

      三、对四季度经济工作的建议 

      (一)突出问题导向。要结合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和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抓落实。从农业生产来看:要突出特色优势农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加大规模养殖力度,切实抓好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迅速扭转畜牧业低速俳徊的局面。从工业生产来看:要从产、供、销等环节全面细致摸排当前停产半停产企业的深层原因,确定有望复产达产企业名单,“一企一策”制定复产达产方案,明确复产达产“路线图”。要帮助缓解企业成本负担和压力,紧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抢抓成都产业转移机遇,主动对接意向投资企业和项目,积极争取符合我市发展的企业、项目落地。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持续加大“广元造”产品的推广应用。从建筑业生产来看:要积极培育扶持本地建筑企业,支持做大做强。在不违反相关政策规定前提下,要让本地企业承揽更多的业务。从服务业生产来看:要重点抓好商务、交通、财政、金融保险、邮政等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基础数据支撑,这些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90%,对服务业增长影响十分明显。 

      (二)稳定投资需求。新开工项目是确保投资实现稳定增长的基础和关键。要全面梳理去年以来在各类招商活动中签约的重大项目,分析破解落地难、开工难等核心问题,为项目审批、选址、环评开辟“绿色通道”,兑现招商承诺,落实土地、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促进项目落地开工。要抓实在建项目,强化分类调度和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争取一批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扩大投资规模。要进一步拓展民间投资空间,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能源、教育、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建设,促进公私合营模式健康快速发展。 

      (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市的“四上”企业和项目单位入库较少,与预期目标和相邻市州差距较大。在余下的2个多月内时间里,要认真清理已达标企业和项目单位,并提前督促指导准“四上”企业做好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原始记录,按要求准备入库申报资料。认真把握好月度和年度申报时间节点,确保在年内余下的月度和年度申报时间内,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完成申报,顺利进规入库。 

      (四)狠抓责任落实。市县各行业部门要认真梳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强化部门和行业统计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做到应统尽统,依法统计,把发展成果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来。要咬定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督查督办,逗硬奖惩,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四、对全年经济走势的预判 

      从当前主要经济指标监测运行和各产业发展情况分析,虽然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部分实体经济不景气、行业指标下行的压力增大。受规模以上工业和部分服务行业支撑指标回落的影响,预计全年GDP增长8%左右,离8.5%的预期增长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7年前三季度广元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2017年11月09日 10时39分
  • 来源: 省统计局
  •   今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的宏观环境,全市上下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发展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实施“三个一、三个三”兴广战略,坚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项目年”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呈现总体稳定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增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69.20亿元,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快0.2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在8%以上。与一季度和上半年相比,GDP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但仍然运行在8.1-8.5%的合理区间,保持中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增速与上半年相比波动幅度均在0.5个百分点以内。 

      (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国全省。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比全国快1.2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居全省第10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1和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分别比全国、全省快7.2和4.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分别比全国、全省快2.1和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分别比全国、全省快0.9和0.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0%,分别比全国、全省快1.3和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三)三次产业发展较好。第一产业稳中有升。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99.85亿元,增长3.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5%,比上年同期提高个百分点。大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16.9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出栏生猪 229.17万头,增长0.2%;出栏牛 5.59万头,增长0.4%;出栏羊 26.24万只,增长0.9%。肉类总产量 19.63万吨,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速放缓。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263.67亿元,增长8.8%,增速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均回落0.3个百分点。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5%,比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218.73亿元,增长8.5%,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和去年同期回落0.4、0.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回落0.5、1.1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44.97亿元,增长10.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205.68亿元,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快0.9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6.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0%,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0%,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8.9%,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6%,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6.5%,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4.7%。 

      (四)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较快。投资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5.35亿元,增长14.7%,增速比上年同期快10.5个百分点,连续8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也是近7年以来同期最高增速。一是新入库项目增多。新入库项目982个,增长27.9%。新入库项目完成投资239.28亿元,增长11.5%。二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第一产业投资39.68亿元,增长32.2%;第二产业投资163.42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投资332.25亿元,增长12.3%。消费市场稳定。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05亿元,增长12.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个百分点。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市场零售额174.19亿元,增长12.4%;乡村市场零售额87.86亿元,增长12.9%。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36.90亿元,增长12.3%;商品零售225.15亿元,增长12.6%。批零住餐业限额以上单位销售的16类商品,14类增长1类持平,1类下降。 

      (五)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工业转型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增长90.1%、31.4%和24.4%,分别比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快72.4、13.7和6.7个百分点。今年工业投资和民间投资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160.52亿元,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8.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282.21亿元,增长15.4%,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2.7%,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7.86亿元,增长16.8%,增速比上年同期快5.3个百分点,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4.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健康服务业和物流业企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6.2%和25.8%,比全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高14.4和14.0个百分点。 

      (六)民生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8元,增长9.2%,增速比上半年快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58元,增长10.0%,增速比上半年快0.2个百分点。物价涨幅较小。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就业形势较好。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2万人,完成年初预期目标的100.7%。扶贫攻坚深入推进,255个贫困村、67751人有望全部实现脱贫退出。 

      (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显成效。过剩产能逐步化解。全市10家煤矿企业全部停产停建,去除产能84万吨。铁矿石原产量和水泥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4.6%和3.9%。去库存成效较好。房地产库存消化加快,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39.7%,比上年同期高13.9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同比下降1.1%。去杠杆和降成本效果继续显现,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5 %,比上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7.10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05元。补短板投入持续加大。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191.34亿元,增长21.4%,增速比全社会投资高6.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保就业、城乡社区、住房保障等支出增长超过20%。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稳增长压力较大。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比全年预期目标(10.5%)低1.7个百分点。一是停产减产企业较多。9月全市停产减产企业99个,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比重达21.7%。其中停产企业34个,停产面达7.4%。初步测算,停减产企业减少增加值1.43亿元,下拉全市9月增加值增速6.8个百分点。二是月度增速回落较大。受停产企业增加和工业生产活动行业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7、8、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分别比6月回落0.9、7.9和3.6个百分点。9月增速虽然比8月提升了4.3个百分点,但仍比全省低2.4个百分点。三是行业拉动力不强。因行业增长整体乏力,就算扣除下降行业后,增速仍较低。有经济活动的36个行业大类中,对9月份增速形成正向拉动的27个,共拉动增长10.9个百分点。四是新增长点较少。前三季度,新进建成投产的9户企业增加值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0.6%,仅拉动规上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 

      (二)项目投资支撑乏力。一是新开工项目支撑不足。全市月均至少需新开工入库总计划60亿元以上的项目才能支撑全年720亿元的目标。前三季度,仅有3、6、9月入库达到60亿元以上,如不含9月入库的广平高速,月均仅46亿元,造成库内项目连续多月“入不敷出”。省列的10个新建重点项目中,苍巴高速、中青投昭化古城旅游项目、黑石破森林公园等5个项目未如期开工。二是大项目支撑不足。大项目较少。前三季度,新入库项目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仅占10.4%。重大项目投资完成少余量大。前三季度,广平高速、西成高铁、兰渝铁路、亭子口电站等4个计划投资过百亿的重大项目仅完成投资11.2亿元,占全市项目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仅为2.5%。而这4个项目剩余投资量164.4亿元,占库内项目剩余投资量的比重高达37.3%。三是房地产投资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自5月份出现负增长以来,已连续5个月呈下降趋势。降幅也由7.9%扩大到了1-9月的11.5%。房地产是我市投资支柱行业之一,如1-10月下降10%以上,将影响全社会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以上。 

      (三)部分服务业指标回落或低于预期。在支撑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核算的指标中,大部分指标的增长速度都低于全年预期目标。比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分别低于预期目标4.8、2.3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和邮政业务总量增速分别低于全年预期目标16.5和4.4个百分点。财政八项支出增长21.6%,比上半年回落6.5个百分点,低于全年预期目标6.4个百分点;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2.6和14.1%,低于全年预期1.9和0.9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9.3%,比上半年回落1.8个百分点,低于全面预期5.7个百分点。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市的县区为旺苍县,增速最高的朝天区(9.1%)与最低的旺苍县(5.1%)相差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市的县区为旺苍县,增速最高的朝天区(11.9%)与最低的旺苍县(-5.2%)相差17.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高的利州区(区本级增长24.1%)与最低的旺苍县(18.3%)相差5.8个百分点,市本级投资下降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全市的县区为旺苍县和苍溪县,增速最高的昭化区(13.5%)与最低的旺苍县(11.7%)相差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全市的县区为旺苍县和青川县,增速最高的昭化区(9.6%)与最低的旺苍县(9.0%)相差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全市的县区为旺苍县和苍溪县,增速最高的朝天区(10.5%)与最低的苍溪县(9.8%)相差0.7个百分点。 

      (五)新培育规上企业较少。1-9月,全市月度新进规入库“四上”企业仅36户,分别比南充、广安、巴中少58、73和72户,与全年目标任务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其中,新进规工业企业16户,差目标12户;新进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企业均为10户;批零住餐业和规上服务业无新进规企业,分别差目标20和14户。 

      三、对四季度经济工作的建议 

      (一)突出问题导向。要结合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和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抓落实。从农业生产来看:要突出特色优势农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加大规模养殖力度,切实抓好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迅速扭转畜牧业低速俳徊的局面。从工业生产来看:要从产、供、销等环节全面细致摸排当前停产半停产企业的深层原因,确定有望复产达产企业名单,“一企一策”制定复产达产方案,明确复产达产“路线图”。要帮助缓解企业成本负担和压力,紧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抢抓成都产业转移机遇,主动对接意向投资企业和项目,积极争取符合我市发展的企业、项目落地。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持续加大“广元造”产品的推广应用。从建筑业生产来看:要积极培育扶持本地建筑企业,支持做大做强。在不违反相关政策规定前提下,要让本地企业承揽更多的业务。从服务业生产来看:要重点抓好商务、交通、财政、金融保险、邮政等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基础数据支撑,这些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90%,对服务业增长影响十分明显。 

      (二)稳定投资需求。新开工项目是确保投资实现稳定增长的基础和关键。要全面梳理去年以来在各类招商活动中签约的重大项目,分析破解落地难、开工难等核心问题,为项目审批、选址、环评开辟“绿色通道”,兑现招商承诺,落实土地、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促进项目落地开工。要抓实在建项目,强化分类调度和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争取一批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扩大投资规模。要进一步拓展民间投资空间,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能源、教育、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建设,促进公私合营模式健康快速发展。 

      (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市的“四上”企业和项目单位入库较少,与预期目标和相邻市州差距较大。在余下的2个多月内时间里,要认真清理已达标企业和项目单位,并提前督促指导准“四上”企业做好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原始记录,按要求准备入库申报资料。认真把握好月度和年度申报时间节点,确保在年内余下的月度和年度申报时间内,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完成申报,顺利进规入库。 

      (四)狠抓责任落实。市县各行业部门要认真梳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进一步强化部门和行业统计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服务,做到应统尽统,依法统计,把发展成果客观真实的反映出来。要咬定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督查督办,逗硬奖惩,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四、对全年经济走势的预判 

      从当前主要经济指标监测运行和各产业发展情况分析,虽然支撑全市经济增长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部分实体经济不景气、行业指标下行的压力增大。受规模以上工业和部分服务行业支撑指标回落的影响,预计全年GDP增长8%左右,离8.5%的预期增长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