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阿坝州怎么做?
像石榴籽般紧紧相拥

  • 2025年09月24日 15时5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红原雅克音乐季万人锅庄引各族游客共舞。阿坝州民宗委供图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教授各族学生非遗技艺。 阿坝州民宗委供图

    9月16日至17日,四川省骨科医院携手马尔康市卫生健康局,前往该市党坝乡、草登乡等3个偏远乡镇开展义诊活动。记者从省骨科医院了解到,今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期间,省骨科医院组织了对口帮扶以来专家团队力量最强、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义诊,为400余名少数民族患者提供了上门服务。

    每年9月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近年来,阿坝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思想引领、生态保护、民生发展、稳定和谐等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石榴花开·美丽阿坝”品牌的外延和内涵。

    不止在9月。记者从阿坝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阿坝州民宗委)了解到,作为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州正全域、全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力争创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1

    抓精神传承

    打造人心凝聚的精神纽带

    红军长征在阿坝州停留长达16个月,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阿坝州人民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们首先以传承宝贵精神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造人心凝聚的精神纽带。”阿坝州民宗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传承弘扬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以传承弘扬长征精神为例,阿坝州重点打造了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等13处红色教育基地,旅游参观人数正逐年上升。

    在位于松潘县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游客田行在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用牦牛、青稞支援红军的故事后颇为感慨,“这种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精神,需要我们代代传承下去。”碑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9月14日,碑园今年已接待游客24.05万人次,接待量超过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总量。

    人心不断凝聚,各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也不断增强。

    在红原县刷经寺镇壤口村里,村民热不洛发起了一项捡垃圾公益行动,他想要保护的是村子背后的山脉——查针梁子。这里是阿坝州内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做好区域生态保护,对阿坝州承担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重要职责意义重大。

    “每个人负责3公里路段,有30多名村民积极参与。”热不洛知道,阿坝州正在全力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保护好查针梁子,不光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也能造福下游各族群众。

    2

    抓民生保障

    让各族群众共享幸福与发展

    以藏族群众为主的马尔康市康山乡,因距离市区111公里,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帮困助弱行动,当地确定了6户困难家庭为“石榴籽户”。此后,各族干部群众筹集24.75万元,落实18条精准帮扶方案,帮助他们逐步走出困境。

    帮困助弱行动,是阿坝州聚焦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启动实施的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之一。从帮困助弱到联心同行、就业创业、健康保障等,“石榴籽”工程以六大行动切实增强各族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据统计,在就业创业行动中,阿坝州通过内部挖潜拓岗、省市帮扶送岗、培训提能上岗等举措,已帮助超5000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阿坝州还借助对口帮扶力量,为当地青年铺平就业道路。

    高中毕业后,若尔盖县的求青措前往浙江省嘉兴市交通学校学习大客车驾驶技术。通过定向培养,她不仅拿到了A1驾驶证,还取得了大专文凭。今年毕业后,她顺利入职嘉通交运集团有限公司,拿到了一份高薪工作。

    借鉴这一模式,阿坝州与浙江省启动“蓝鹰工程”。“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温州技师学院面向阿坝州5个对口帮扶县(市)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开展定向培养。”浙江省驻阿坝州帮扶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说。

    3

    抓全域开放

    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壤塘县中壤塘镇壤塘村的浙川文化产业园内,壤巴拉堆绣唐卡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支足在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内潜心创作。

    从此前多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用一个小院,到现在有了独立创作空间,申支足觉得自己创作的灵感更多,动力也更强了。

    这些年,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不少交流活动,如西博会、“文化原乡·福地壤塘”深圳行和北京行等。“今年暑假,在外地观展认识的游客,竟然带着孩子来到壤塘研学。”这让申支足感到十分意外,“能为文化交流作贡献,很自豪。”

    当前,在全域开放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阿坝州正在实施3项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这些计划,旨在让各族群众走出去,在更大范围的情感共鸣中,铸牢“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根基。

    今年,共青团阿坝州委组织80名少数民族学子前往北京,开展“浙里阿坝石榴红·藏羌少年新长征”研学活动。阿坝县麦昆乡中心校学生索郎华尔登登上了梦寐以求的长城,“我看到很多外国游客对我们的长城不断发出赞叹,还竖起大拇指,就特别自豪,感觉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此外,阿坝州还启动了万名中小学生“走出阿坝看世界”研学活动。孩子们走进高校、高科技企业、红色遗址遗迹、结对学校、对口帮扶城市,了解前沿科技、感受特色文化,并与当地青少年进行了交流互动。(记者 王攀

    责任编辑: 许齐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争创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阿坝州怎么做?
    像石榴籽般紧紧相拥

  • 2025年09月24日 15时5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红原雅克音乐季万人锅庄引各族游客共舞。阿坝州民宗委供图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教授各族学生非遗技艺。 阿坝州民宗委供图

    9月16日至17日,四川省骨科医院携手马尔康市卫生健康局,前往该市党坝乡、草登乡等3个偏远乡镇开展义诊活动。记者从省骨科医院了解到,今年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期间,省骨科医院组织了对口帮扶以来专家团队力量最强、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义诊,为400余名少数民族患者提供了上门服务。

    每年9月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近年来,阿坝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思想引领、生态保护、民生发展、稳定和谐等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化“石榴花开·美丽阿坝”品牌的外延和内涵。

    不止在9月。记者从阿坝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阿坝州民宗委)了解到,作为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州正全域、全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力争创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1

    抓精神传承

    打造人心凝聚的精神纽带

    红军长征在阿坝州停留长达16个月,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阿坝州人民也展现出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们首先以传承宝贵精神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造人心凝聚的精神纽带。”阿坝州民宗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传承弘扬长征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以传承弘扬长征精神为例,阿坝州重点打造了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等13处红色教育基地,旅游参观人数正逐年上升。

    在位于松潘县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游客田行在了解少数民族群众用牦牛、青稞支援红军的故事后颇为感慨,“这种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精神,需要我们代代传承下去。”碑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9月14日,碑园今年已接待游客24.05万人次,接待量超过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总量。

    人心不断凝聚,各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也不断增强。

    在红原县刷经寺镇壤口村里,村民热不洛发起了一项捡垃圾公益行动,他想要保护的是村子背后的山脉——查针梁子。这里是阿坝州内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做好区域生态保护,对阿坝州承担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重要职责意义重大。

    “每个人负责3公里路段,有30多名村民积极参与。”热不洛知道,阿坝州正在全力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保护好查针梁子,不光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也能造福下游各族群众。

    2

    抓民生保障

    让各族群众共享幸福与发展

    以藏族群众为主的马尔康市康山乡,因距离市区111公里,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帮困助弱行动,当地确定了6户困难家庭为“石榴籽户”。此后,各族干部群众筹集24.75万元,落实18条精准帮扶方案,帮助他们逐步走出困境。

    帮困助弱行动,是阿坝州聚焦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启动实施的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之一。从帮困助弱到联心同行、就业创业、健康保障等,“石榴籽”工程以六大行动切实增强各族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据统计,在就业创业行动中,阿坝州通过内部挖潜拓岗、省市帮扶送岗、培训提能上岗等举措,已帮助超5000名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阿坝州还借助对口帮扶力量,为当地青年铺平就业道路。

    高中毕业后,若尔盖县的求青措前往浙江省嘉兴市交通学校学习大客车驾驶技术。通过定向培养,她不仅拿到了A1驾驶证,还取得了大专文凭。今年毕业后,她顺利入职嘉通交运集团有限公司,拿到了一份高薪工作。

    借鉴这一模式,阿坝州与浙江省启动“蓝鹰工程”。“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温州技师学院面向阿坝州5个对口帮扶县(市)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开展定向培养。”浙江省驻阿坝州帮扶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说。

    3

    抓全域开放

    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在壤塘县中壤塘镇壤塘村的浙川文化产业园内,壤巴拉堆绣唐卡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支足在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内潜心创作。

    从此前多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用一个小院,到现在有了独立创作空间,申支足觉得自己创作的灵感更多,动力也更强了。

    这些年,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不少交流活动,如西博会、“文化原乡·福地壤塘”深圳行和北京行等。“今年暑假,在外地观展认识的游客,竟然带着孩子来到壤塘研学。”这让申支足感到十分意外,“能为文化交流作贡献,很自豪。”

    当前,在全域开放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阿坝州正在实施3项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这些计划,旨在让各族群众走出去,在更大范围的情感共鸣中,铸牢“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根基。

    今年,共青团阿坝州委组织80名少数民族学子前往北京,开展“浙里阿坝石榴红·藏羌少年新长征”研学活动。阿坝县麦昆乡中心校学生索郎华尔登登上了梦寐以求的长城,“我看到很多外国游客对我们的长城不断发出赞叹,还竖起大拇指,就特别自豪,感觉我们的祖国太伟大了。”

    此外,阿坝州还启动了万名中小学生“走出阿坝看世界”研学活动。孩子们走进高校、高科技企业、红色遗址遗迹、结对学校、对口帮扶城市,了解前沿科技、感受特色文化,并与当地青少年进行了交流互动。(记者 王攀

    责任编辑: 许齐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