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凉山正清凉 火把燃起来
凉山正清凉 火把燃起来
火把节期间,百人“朵乐荷”精彩上演。凉山观察 王荣升 摄
7月29日晚,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彝族传统选美决赛举行,69名身着绚丽盛装的俊男美女同台竞技,角逐“金索玛”“金鹰”等称号。据介绍,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从7月11日开始,持续至8月18日。
从“火把节”到“火把月”,凉山以舒适的清凉、千年的文脉和火热的激情,捧出一份避暑寻梦、探秘风情的盛夏文旅大餐,吸引八方来客。据统计,7月11日至8月1日,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前三周,凉山州17个县(市)共接待游客1074.93万人次,同比增长23.27%;游客总花费87.3亿元,同比增长21.16%。
构建差异化场景
这个火把月“不一样”
7月14日晚,在越西县普雄镇阳坡村,2025年越西县“梯田星火”稻田火把秀盛大开启,无数火把将梯田映照得如同白昼,游客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真是太震撼了!”“这样的火把秀太有特色了。”现场赞叹声不断。
特色,是此次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凉山从州级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各县(市)构建差异化场景,有的突出斗羊、斗牛等民俗活动,有的突出服饰展演、非遗展示等文旅亮点,力求让游客在全州各地玩得不重样。
7月22日开始,为期3天的会东县姜州镇“陌上姜州”稻田音乐会暨“满天星斗落人间”摩登集市举行。此次活动在保留乡土韵味的基础上,增加了农耕文化展示体验、村BA、稻田音乐会及打火把微场景等。“乡味”与“潮味”的巧妙融合,增强了当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体验感。
7月31日至8月1日,美姑县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系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此外,还有布拖县的全州赛马比赛等民俗竞技活动、普格县的斗牛比赛等。
川滇交界的会理市主打蜀风滇韵,除了开展火把狂欢夜,还在小黑箐镇推出“茭白田园”里的南诏特色火把节、在六华镇举办“望山河”凉山特色火把节。
注重特色化体验
吸引游客沉浸式参与
近年来,众多彝绣艺人凭借精湛技艺,让彝绣手艺和作品走出大山。今年火把节期间,“东方云裳·彝旎之歌”凉山彝绣风尚盛典和“灵感中国 彝绣之旅”两大活动,更是让凉山彝绣火“出圈”。
7月19日晚,“东方云裳·彝旎之歌”凉山彝绣风尚盛典在西昌举行,通过T台秀,全方位展示了刺绣、银饰、羊毛披毡、百褶裙等彝族传统服饰,还有以布拖蓝、丹红扎妮等彝族色彩为设计元素的创新服饰,更有彝绣的创意衍生应用。
而在“灵感中国 彝绣之旅”活动中,有不少国际友人走进普格、越西、昭觉、会理等县(市),在绣娘指导下体验刺绣,学习彝族礼仪,沉浸式感受、体验彝族文化。
“跟着非遗去旅行”是这场火把狂欢的又一亮点。
7月18日,西昌航天大道化身为“文化星河”。来自凉山17县(市)的队伍,带着各自的民俗文化亮点汇聚于此——摩梭人摇曳的裙摆、彝族叮当作响的银饰、傈僳族清亮悠扬的山歌、布依族巧夺天工的刺绣……让游客尽情欣赏凉山民俗特色。
活动期间,景区也纷纷上新体验场景。在正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螺髻山景区,凉山手工艺活态馆正式落成并启动试运营。该馆的非遗核心体验区以“指尖技艺活态传承”为灵魂,依托凉山丰富的非遗资源设计全年龄段课程。在手工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游客可以亲手绣制一方彝绣、打磨一件漆器,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非遗技艺的温度与厚度。(记者 何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