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古蜀文明与新时代体育精神交织 成都世运会颁奖仪式系列物资正式亮相
非遗竹编护“竹光”
非遗竹编护“竹光”
新中式成都世运会仪式服饰(左为旗手服饰,右为男女颁奖服饰)。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海洋 摄
非遗竹编奖牌包装盒。
颁奖托盘。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供图
成都世运会颁奖纪念品。
7月8日,在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成都世运会颁奖仪式系列物资正式亮相,包括颁奖纪念品、颁奖托盘、颁奖台、奖牌包装盒、礼仪志愿者和旗手志愿者服饰。
从川剧神韵到金沙图腾,从竹丝经纬到新裳礼制……这组承载“简约、安全、精彩”办赛理念的匠心之作,以“运动无限,气象万千”为主题设计,将古蜀文明与新时代体育精神交织,每一件物资都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天府温度的“文化使者”。
颁奖系列物资首次亮相
颁奖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可灵活切换
在大型体育赛事中,颁奖环节是高光时刻之一。首次亮相的成都世运会颁奖仪式系列物资各具特色。
先看颁奖托盘,其整体为圆润流畅的扇形,握柄处浮雕太阳神鸟振翅纹与芙蓉盛放图,再现古蜀金沙文明与蓉城千年花事。托盘采用蓝绿渐变釉色,如青城叠翠;内衬防滑绒布印世运几何纹,沿袭大运会模具的梯形握柄兼顾防滑与人体工学。
再看颁奖台,蓝绿至浅绿的色块渐变如龙泉山梯田层叠,模块化的单元拼接设计,可灵活切换,适配不同项目、不同人数的颁奖场景,两侧衔接扣确保稳固。
颁奖纪念品是一个川韵双面戏偶——一面大熊猫“蜀宝”一面川金丝猴“锦仔”的川剧瑰宝摆件,翎子、水袖、靠旗等传统符号经时尚化演绎,随360度翻转焕发动静相宜的戏剧魅力。玩偶采用滴胶材质配亚克力磁吸外框,包装纹饰取自川剧华服与世运标识,表达对运动员的祝福与称颂。
6月19日,成都世运会奖牌“竹光”亮相,其包装盒也大有讲究。它以非遗竹编手工编织而成,纵横竹篾织就“方圆周正”之形守护奖牌璀璨。盒身采用象征规则与秩序的平纹,天地盖采用代表“天地六合”的六角孔编法,点缀竹绿跳色呼应成都世运会的青春气息,平整宽厚的造型,使得包装盒还可作为相框展示奖牌荣誉。
当天公布的成都世运会仪式服饰有3种。其中颁奖志愿者服饰为白衣缀湖绿色,女性服饰为中式旗袍水滴口立领与源于宋代、象征“崇礼尚节”的马面裙样式,男性服饰为中山装立领与长裤样式,整体外观大气时尚。旗手服饰样式与男性礼仪服饰相似,颜色变为更加庄重肃穆的藏青色,织就东方神韵。
融合多种创新设计理念
“蜀宝”与“锦仔”共穿一件川剧戏服
与成都世运会颁奖仪式系列物资一起亮相的,还有它们的设计师。据介绍,每件物资的背后,都融合了多种创新设计。
“核心理念就是‘圆融共生’,金银铜三组托盘可组合成完整的圆形,象征着运动员、赛事与城市的和谐统一。”颁奖托盘设计者张应萍说,与托盘配套的衬布,以世运会标志的几何元素为基底,通过动态连续的纹样组合,展现运动的韵律与竞技的激情。
打开颁奖纪念品的透明外框,设计师张斯维仔细展示了这份独特的礼物:以吉祥物“蜀宝”与“锦仔”为载体,创造性采用背对背双面一体共穿传统川剧戏服的方式进行设计,并保留翎子、靠旗等元素,整体体现了英武矫健之气。
重构,也是物资设计的关键词。如颁奖台的设计,通过重构世运会标志,以几何块面与线形图案的组合呈现,结合蓝绿主题色,与整体视觉体系高度统一。
设计师谭琴介绍,颁奖台模块化理念,源自中国传统榫卯智慧,与都江堰“因势利导”的治水哲学一脉相承。渐变色系则取意青城云雾、蜀南竹海,传递“绿满天府、生机不息”之意。
再如奖牌包装盒的六角孔编法和融入现代设计语言的纹样,“让它不仅是一个放置奖牌的容器,更是传承非遗、展现新时代体育精神的载体。”奖牌包装盒设计师杨青云说。(记者 肖莹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