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
从文旅到文商旅体,看成都解题

  • 2025年07月12日 10时2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7月11日,又一个推窗见雪山的早晨,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专题研究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问题。

    在全省文旅版图中,成都以约全省十分之一的旅游资源,贡献了约全省四分之一的旅游收入。6月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增强极核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回应上述目标,此次全会成都给出的“解题”思路是做“加法”,即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基础上,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从内外角度看“加法”的必要性

    从文旅深度融合,到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成都的“加法”引发与会者热烈讨论。

    “从市场反馈看,文商旅体深度融合不仅是趋势,更是市场刚需。”四川正火文化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生认为,成都在原有文旅融合基础上加入商业、体育,将创造出更大的市场机会。

    以体育赛事为观察窗口。作为现象级赛事,今年火爆出圈的“苏超”带动江苏餐饮、住宿、零售等多个行业繁荣。据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苏超”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

    成都也有体会。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期间,成都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2.7倍,赴蓉国际机票预订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近10倍。

    会上,成都市委主要负责人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系统阐释了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从内涵看,文商旅体贯通三次产业、链接供需两端,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牵引作用,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能够直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娱乐等行业发展,其综合拉动效果可达3至5倍,有利于激发出更有效益的投资和更有潜力的消费,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从外延看,文商旅体具有鲜明的开放属性和独特的开放功能,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唱响城市声音、讲好城市故事,持续提升城市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

    在与会者看来,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成都有基础。“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的成都,有丰富的文旅资源,还是全国七大万亿级消费城市之一。近年来,成都持续推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过去一年先后举办包括汤尤杯羽毛球赛、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在内的国际、国内赛事70余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举办的国际、国内赛事提升至89项,包括即将举办的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

    从多元举措看“融合”的方法论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并非几种资源简单相加。分组讨论环节,与会者围绕“融”字,深入思考、交流讨论。

    此前一天,成都市商务局党组书记邱长宝做了一次实地调研,从宽窄巷子一路走到春熙路。“这段路串联了很多景点、商圈,但标识导览做得还不够好。如果游客从宽窄巷子出来,一眼就能从标识导览中看到周边有这么多可玩可逛的地方,也许就会有去游览的冲动。”邱长宝说。

    成都市体育局局长王毅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说,将持续探索在“春熙路边、音乐厅旁、天府双塔下”举办体操精英赛、田径街头赛、三人篮球大师赛等模式,依托成都山水空间资源,探索举办徒步、攀岩、滑雪、漂流、骑行等潮流项目赛事活动,推动打造更多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园区是基础。此次全会提出,培育动漫影视、创意设计等核心赛道,打响“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品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作为成都文创产业的重要承载园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培育出风靡全球的《哪吒》系列电影。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文峤表示,将以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为核心,协同天府软件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持续提高园区承载力,支撑产业发展。“今年计划建设5万平方米的高新动漫工厂、5000平方米的网络视听孵化器以及3000平方米的数字音乐孵化器。”

    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企业是核心。当前,成都全市规上文化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但相较先发地区仍有差距。此次全会提出,要引育更多高能级头部企业、标杆企业、创新企业,促成更多成都企业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

    多名受邀参加全会的成都文旅企业掌舵人,从中看到机遇。

    作为凤凰山体育公园(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运营方代表,成都城投万馆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韩立锋特别关注全会对“演艺经济”“票根经济”业态创新的部署。他透露,今年“凤凰山”计划引入更多高级别演唱会、国际顶级赛事以及电竞等多元化活动,开发“票根联动消费”新场景,并上线智慧场馆系统升级体验、提高效率。

    助力文旅企业发展,成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晖表示,将创新专属产品服务,把信贷资源向全市范围内的文商旅体企业倾斜,“预计规模将达到100亿元。”(记者 蒋君芳 肖莹佩 吴亚飞)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布局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
    从文旅到文商旅体,看成都解题

  • 2025年07月12日 10时2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7月11日,又一个推窗见雪山的早晨,成都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专题研究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问题。

    在全省文旅版图中,成都以约全省十分之一的旅游资源,贡献了约全省四分之一的旅游收入。6月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成都增强极核带动作用、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回应上述目标,此次全会成都给出的“解题”思路是做“加法”,即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基础上,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从内外角度看“加法”的必要性

    从文旅深度融合,到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成都的“加法”引发与会者热烈讨论。

    “从市场反馈看,文商旅体深度融合不仅是趋势,更是市场刚需。”四川正火文化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生认为,成都在原有文旅融合基础上加入商业、体育,将创造出更大的市场机会。

    以体育赛事为观察窗口。作为现象级赛事,今年火爆出圈的“苏超”带动江苏餐饮、住宿、零售等多个行业繁荣。据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苏超”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综合经济效益,平均每个城市增收2000余万元。

    成都也有体会。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期间,成都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2.7倍,赴蓉国际机票预订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近10倍。

    会上,成都市委主要负责人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系统阐释了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从内涵看,文商旅体贯通三次产业、链接供需两端,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牵引作用,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能够直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零售、娱乐等行业发展,其综合拉动效果可达3至5倍,有利于激发出更有效益的投资和更有潜力的消费,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战略支撑点;从外延看,文商旅体具有鲜明的开放属性和独特的开放功能,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唱响城市声音、讲好城市故事,持续提升城市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

    在与会者看来,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成都有基础。“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的成都,有丰富的文旅资源,还是全国七大万亿级消费城市之一。近年来,成都持续推进“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过去一年先后举办包括汤尤杯羽毛球赛、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在内的国际、国内赛事70余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举办的国际、国内赛事提升至89项,包括即将举办的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

    从多元举措看“融合”的方法论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并非几种资源简单相加。分组讨论环节,与会者围绕“融”字,深入思考、交流讨论。

    此前一天,成都市商务局党组书记邱长宝做了一次实地调研,从宽窄巷子一路走到春熙路。“这段路串联了很多景点、商圈,但标识导览做得还不够好。如果游客从宽窄巷子出来,一眼就能从标识导览中看到周边有这么多可玩可逛的地方,也许就会有去游览的冲动。”邱长宝说。

    成都市体育局局长王毅也有自己的思考。他说,将持续探索在“春熙路边、音乐厅旁、天府双塔下”举办体操精英赛、田径街头赛、三人篮球大师赛等模式,依托成都山水空间资源,探索举办徒步、攀岩、滑雪、漂流、骑行等潮流项目赛事活动,推动打造更多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园区是基础。此次全会提出,培育动漫影视、创意设计等核心赛道,打响“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品牌,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作为成都文创产业的重要承载园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培育出风靡全球的《哪吒》系列电影。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赵文峤表示,将以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为核心,协同天府软件园、新川创新科技园等,持续提高园区承载力,支撑产业发展。“今年计划建设5万平方米的高新动漫工厂、5000平方米的网络视听孵化器以及3000平方米的数字音乐孵化器。”

    推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发展,企业是核心。当前,成都全市规上文化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但相较先发地区仍有差距。此次全会提出,要引育更多高能级头部企业、标杆企业、创新企业,促成更多成都企业进入全国文化企业30强。

    多名受邀参加全会的成都文旅企业掌舵人,从中看到机遇。

    作为凤凰山体育公园(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运营方代表,成都城投万馆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韩立锋特别关注全会对“演艺经济”“票根经济”业态创新的部署。他透露,今年“凤凰山”计划引入更多高级别演唱会、国际顶级赛事以及电竞等多元化活动,开发“票根联动消费”新场景,并上线智慧场馆系统升级体验、提高效率。

    助力文旅企业发展,成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晖表示,将创新专属产品服务,把信贷资源向全市范围内的文商旅体企业倾斜,“预计规模将达到100亿元。”(记者 蒋君芳 肖莹佩 吴亚飞)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