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美食在这里融合,传统与新潮在这里碰撞
活色生香一座城
活色生香一座城
青衣江、大渡河、岷江在乐山汇流。乐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乐山甜皮鸭。记者 李志强 摄
乐山市
6月25日,涨水的岷江,江水拍打着堤岸,与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后,翻滚着冲过乐山大佛脚下。当天,2025年“万千气象看四川”第二季度主题采访组来到乐山市,从历史悠久的嘉州文化到沸腾千年的烟火气,从青年创意空间延伸到“文旅+百业”深度融合场景,传统与新潮在乐山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碰撞出活力满满的生活美学。
以嘉州文化打底,活出“文化+”创意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将于9月对外开放。”6月25日,开馆消息一出,探馆团争先进入。在陈列馆静态史料墙旁,只需按一下智慧触屏,曾经“守宝人”的乐山生活场景便呈现在游客眼前。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研究院主任彭海军告诉记者,陈列馆填补了乐山作为“战时文化守护地”的历史叙事空白,未来还将引入故宫文创产品,真正让游客与文化消费互动起来,“让陈列馆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惊喜点。”
在乐山,不仅是文物保护,保存和传承城市建筑记忆也是一种活态演绎。乐山市市中区的武大西迁乐山旧址,与热闹非凡的上中顺特色街区一街之隔。“在历史文化建筑空间做加法,是校友情怀的延伸,也是青年互动场景的创意。”武汉大学西迁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何燚认为,既做历史遗珍的守护者,更当文化传播的践行者,旧址也要“活”得精彩。
何燚口中的“活”得精彩,指武大西迁乐山陈列馆“青年品牌”矩阵。陈列馆通过“艺术家驻留”“青创孵化”等文化项目,联合上海跨领域艺术家团队打造综合影像作品,联动乐山大佛呈现VR剧本首测活动,与话剧社共创沉浸式戏剧……用吸引青年目光的创意,让文物建筑成为文化艺术体验的场景,历史场域被“活化”为文化再生的试验田。
与时代同轨的不同陈列馆,构成了嘉州文化的重要内容,在保护与传承中得到“活态”展示。
美食烟火聚人气,活出“长红”效应
“对乐山市市中区来说,年轻群体是传统文化传承的破界力量。”乐山市市中区文化旅游宣传推广中心主任伍桂明告诉记者,传统文化、美食烟火都能被年轻群体玩明白,这正是乐山市市中区想呈现的文旅融合体验。
美食是乐山城市旅游的流量密码。记者走进苏稽古镇,在香油米花糖制作技艺、跷脚牛肉汤锅制作技艺展示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旗帜尤为醒目,烟火气息与非遗在此相互交融,人来人往皆为舌尖之旅。
在上中顺特色街区,青石板路串联起明清风格的川西民居,并排打造的“公仔式”门头表情各异,汇聚了数百家特色美食小吃店。“这样的特色街区在乐山有8个,日均可容纳数十万人体验美食。”伍桂明说,美食街区既是市井烟火的鲜活写照,也是非遗、民俗文化的展示窗口,传统与新潮在这里交融碰撞,这正是乐山生活美学。
“美食+旅游”融合的生活美学成为流量王者。“我们店在苏稽古镇开了近20年,节假日高峰期,一天接待食客约5000人次。”当地知名跷脚牛肉品牌“古市香”门店负责人徐雨杰说。
美食带来的城市旅游“长红”效应持续凸显。今年1—5月,苏稽古镇累计接待游客4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5%、17%,乐山市市中区夜间集聚区游客数量年均增长22.6%以上。
目前,美食已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活”招牌,市中区海棠街道党工委宣传委员易静娴说,上中顺特色街区将以“年轻化、时尚化”为核心,通过潮流IP设计、港风复古店招、霓虹灯装置、网红打卡点等元素,营造高颜值、强传播性的场景。“让乐山城市旅游的网感从线上玩到线下。”(卢星宇 记者 杨艺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