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十年禁渔迎来“期中考”
泸州交出怎样的答卷?
泸州交出怎样的答卷?
长江泸州段生态持续向好,水清岸绿的景象已成为常态。阮春华 摄
退捕渔民李庆余和陈淀明参与效果监测项目作业。记者 赵荣昌 摄
“期中考”泸州答卷
解题
全市退捕上岸1429名渔民,退捕渔船788艘
2021年以来,投入各类资金711.6万元,放流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经济鱼类1197.94万尾
成绩
截至目前,泸州境内长江监测鱼类较禁捕前增加13种,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增长46.3%
长江干流水质为优,监测的82个国控断面中,Ⅰ—Ⅱ类水质断面占100%,干流国控断面连续4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今年,长江十年禁渔步入第五个年头。日前,农业农村部在湖北荆州召开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现场推进会时介绍,禁渔以来,长江得以休养生息,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
泸州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境内分布有大小河流96条,横贯全境的长江干流136公里,占长江(四川段)61%。十年禁渔迎来“期中考”,泸州交出了什么样的答卷?近期,记者沿泸州境内长江流域进行了探访。
退捕转型
退捕渔民有去处,参加养老保险有补贴
5月21日16时,合江县居民李庆余和陈淀明来到长江边,登上挂着“2025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效果监测”字样的船后,熟练地按科研监测规范流程操作起监测用网具。
2025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效果监测项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3家单位联合开展。20多位科研工作者自5月中旬起,便以船为家,在合江县长江干流开展禁捕效果监测工作。
但李庆余和陈淀明并不属于这3家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兰松告诉记者,二人曾是靠在长江捕鱼为生的本地人,长江禁渔后,他们加入了当地的护渔队,每年开展科研项目期间,协助工作队开展部分工作。
这是当地解决渔民退捕上岸后就业问题的举措之一。禁渔后,泸州市共有退捕渔船788艘、退捕上岸渔民1429名。如何实现水上到岸上的“无缝对接”,曾经是长江禁渔后各地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泸州市便建立了重点帮扶台账,制定“一人一策”“一户一策”帮扶方案,通过加强退捕渔民就业失业动态监测、开展就业帮扶及创业指导、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现已帮助1429名渔民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791人实现稳定就业,动态实现就业、参保率100%。
此外,泸州市还制定《泸州市退捕渔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办法》,按照人均15年、每年不低于2500元的标准对退捕渔民参加养老保险给予缴费补贴。
生态向好
长江监测鱼类增加13种
李庆余的手机里保存着这样一张照片:2021年10月,长江禁渔首年,他在长江支流赤水河帮助科研机构进行鱼类监测采样时,捕捞到40多条长江鲟。数年后再看这张照片,李庆余还是忍不住擦拭了一下眼角:“在长江上往来20余年,这样大规模的(长江鲟),还是第一次见。”
根据泸州市公布的数据,自禁渔以来至今,泸州境内长江监测鱼类较禁捕前增加13种,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增长46.3%。漫步在长江边,不时可以看到有鱼成群结队在水里游。
此外,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以来,泸州市还积极加强与毗邻地区合作,进一步加强泸渝两地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泸渝交界水域的监管保护,建立起“共建共管、联防联治”机制,通过定期会商研判、联合巡护检查、上下游协作、左右岸联动等,促进长江保护深度合作。
在泸州市合江县符阳街道马街社区,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蜿蜒汇入长江。社区居民丁晏告诉记者,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副“脏乱差”的模样:河面停满渔船,各类生活污水直接往长江里排放。如今,这里的江水越来越清澈洁净。
根据《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及生境状况公报(2023年)》,泸州段长江干流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等级相较于禁渔前提升了2个等级,重要支流中赤水河评价等级为“良”。
最新的监测结果也显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长江鲟、胭脂鱼和岩原鲤的出现率分别由禁渔前的0%、8.3%和25.33%增加至21.92%、15.07%和46.5%。
科技赋能
高效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这是长江干流合江县望龙镇段水域,左边是可见光实时视频监控,右边是热成像监控。”5月22日,在泸州市合江县的渔政趸船上,工作人员万奇在渔业渔政综合管理平台上查看长江流域的情况。
过去“江河电子眼”采用红外线技术,晚上寻找非法捕捞人员是个弱项,采用热成像技术后,晚上也能清晰“看见”非法捕捞人员的身影。
近年来,泸州实施渔政执法能力项目建设,在赤水河水域布设了40个高清摄像头,每个监控点覆盖半径2公里,其中部分具备热成像功能,可实现重点水域24小时全天候监控覆盖。
“一旦禁渔水域内出现非法捕捞行为,该系统会同步启动画面抓拍录像功能,便于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信息进行查勘回溯、调查取证,助力快速发现违法线索、快速定位违法地点、快速处理违法行为。”泸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泸州全市拥有29艘渔政执法船艇、16架无人机及186个视频监控点,为泸州渔政监管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提高了监管效能,有效遏制非法捕捞行为。
禁渔以来,泸州市人大常委会发布《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决定》,市级有关部门联合出台《泸州市长江流域禁捕水域休闲垂钓管理办法》和《泸州市长江流域禁捕水域禁捕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等,有效威慑和打击涉渔违法犯罪行为。
强化区域联动。泸州还积极探索渔政执法协作联动常态长效机制,与贵州遵义、赤水,重庆永川、江津及省内宜宾、内江、自贡等毗邻地区签订禁捕联合执法监管协议,成立联合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执法制度,不定期开展联合巡航护渔行动,共同推动渔政执法交流协作走向更深更实,共护一江碧水。(记者 赵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