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牙谷”:八年蓄势发展 打造全球口腔产业“第四极”
俯瞰“中国牙谷”。
以展会为媒,与世界牵手。4月24日,由资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将在成都举行。这是自2017年4月第一届中国牙谷国际峰会以来,资阳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
白纸作画,从无到有。8年间,从几乎没有产业基础到全国最大口腔装备材料产业集聚地;8年间,从第一家口腔器械企业入驻到汇聚143家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2024年产值接近40亿元;8年间,从一片荒土坡到硬件设施一应俱全,配套设施完善……“中国牙谷”正以“无中生有”的魄力,着力打造全球口腔产业“第四极”。
从荒坡到高地 一颗“产业之齿”的破土之路
4月20日,在四川牙易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仓里,工人们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打包,这些印着“中国牙谷”的包裹,将发往全国各地。
作为首批入驻“中国牙谷”的企业之一,四川牙易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如今,该企业已成为全国牙科电商的头部企业,牙科产品销售种类达2万余种,2024年实现年销售总额近8亿元。
“当时的‘中国牙谷’还只是规划蓝图,这里还是一片红土坡,但资阳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良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坚定了发展的决心。”近日,新骅光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强回忆起2017年入驻时的场景仍然感慨不已。该集团在牙谷修建研发生产基地,旗下10个工厂入驻,同时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牙e在线”平台,开创口腔垂直领域“电商+服务”新模式,服务覆盖全国多数口腔机构。
企业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牙谷”的日益壮大。2016年8月,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后,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直线距离18公里的资阳高新区布局打造“中国牙谷”,作为全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示范项目。
当时,资阳的优势产业是汽车产业和机车产业,在口腔器械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为此,资阳市人民政府专门成立资阳“中国牙谷”建设领导小组,将“中国牙谷”建设作为全市的“一号产业工程”。
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资阳借智前行。在产业规划上,资阳委托麦肯锡编制《资阳“中国牙谷”发展规划》,围绕“产学研销医养”打造口腔全产业链生态;在空间布局上,则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资阳中国牙谷控制性详细规划暨城市设计》,打造“一体四区”功能板块布局,建设“一园一校一馆一镇”,打造产城相融、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城市空间格局。
如今,8年过去了,昔日的红土坡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口腔装备材料产业集聚地:15家全球口腔医疗器械百强企业、143家国内外知名口腔企业入驻“中国牙谷”,335个“牙谷造”口腔产品从这里走向市场,现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备案)证335张。
从制造到智造 硬核配套与软实力双轮驱动
4月22日,2025中国牙谷·首届口腔创新与电商发展大会在资阳中国牙谷学术交流展览馆拉开帷幕。在“中国牙谷”口腔智造创新成果发布环节,“全球首台新型集成模块牙椅”首发,“口小白”生态电商平台正式上线。
两项创新成果的发布,源于“中国牙谷”以创新为引领打造的核心发展动能。资阳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中国牙谷”牵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共建创新联合体。联合设立科创转化资金,共办“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和创新成果转化大赛活动,激发创新活力。斥资3亿元打造的科创中心,配备研发孵化载体和设施设备,企业可快速入驻开展研发。
资阳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牙谷”以促进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导向,加快构建全链条、专业化、精准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企业创新活力得到激发,截至目前,高价值发明专利累计达155件。
打造“中国牙谷”的核心竞争力,首先需在产业配套上下功夫。当地已建成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配套专科医院、学术展览馆等设施,创办资阳口腔职业学院,形成“教育—实训—就业”人才培养闭环。
其次,在完善服务体系上做文章。借助国家器审中心医疗器械创新四川服务站资阳分站、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疗器械检验中心中国牙谷服务工作站等平台,实现“一类证当日办、二类证不排队、三类证加速办”,产品注册耗时减少60%,审批效率大幅提升。组建服务专班,为企业全流程“护航”,实现“签约即落地”“拿地即开工”无缝衔接,项目落地投产周期缩短3—6个月。
人才与配套也是“中国牙谷”的优势所在。“中国牙谷智库”由14位院士专家领衔,吸纳高等院校大量专业人才。完善的产业配套,从厂房土地、通关物流,到学术交流、生活居住,全方位满足企业和人才需求。
不断增强的竞争力,也让“中国牙谷”有了打造与欧洲、北美、日韩比肩的全球口腔产业“第四极”的底气。
从国内到国际 智库赋能迈向全球口腔产业“第四极”
今年3月25日至29日,德国科隆国际牙科展览会举办期间,“中国牙谷”组织20余户入驻企业集中亮相展会,不仅展现了“牙谷造”在口腔领域的创新实力与技术突破,还提升了在全球产业中的参与度。
面向全球广结“牙友”,做大“蛋糕”。这些年,资阳充分利用国际化口腔展会平台,以“中国牙谷”整体形象组织入驻企业参展逾千次,并同步举办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中国牙谷投资推介会等活动,积极对接一批口腔产业链目标企业,转化合作意向、签约合作项目。
从资阳到整个四川,从西南地区到长三角、珠三角,从国内到国外,各处招商平台和口腔展会都有“中国牙谷”的足迹。
历经8年发展,“中国牙谷”已经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口腔装备材料产业集聚地。下一步,“中国牙谷”如何从“全国最大”走向“国内领先、世界一流”,还需继续借智借力。
2017年4月,第一届中国牙谷国际峰会正式举行,博恩登特、爱齐科技等知名企业入驻“中国牙谷”。资阳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牙谷国际峰会为国内外嘉宾和口腔装备材料产业链企业了解资阳、投资资阳提供了载体,助推资阳口腔装备材料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通过一次次产业发展大会,“中国牙谷”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自2017年以来,当地先后邀请王松灵、张志愿、赵铱民等院士和俞光岩、周学东、赵志河等专家教授400余人次,国内外口腔企业、医院、金融机构等负责人2500余人次,在峰会、产业发展大会上共商口腔产业发展大计,签约项目60余个。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逐渐成为提升“中国牙谷”影响力及国际形象,拓展国际国内市场,促进口腔医学文化交流的一次盛会。
2023年5月,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向张志愿、王松灵等6位院士专家颁发“中国牙谷”战略发展顾问聘书,向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王林等10位教授颁发“中国牙谷”专家委员聘书,为“中国牙谷”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资阳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借助即将举行的2025中国牙谷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推介“中国牙谷”,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中国牙谷”,推动“口腔+”产业高质量发展。(田林 图片由资阳高新区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