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市实施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宣传教育行动 
不断提升“四气” 助力打造高原名城

  • 2025年04月12日 08时5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马尔康市倾力打造高原名城。蒋文武 摄


    马尔康市人民医院开展巡诊义诊并宣讲医保、大病救助等相关政策。(图片除署名外由马尔康市委宣传部提供)

    4月8日,在红军长征曾经过的马尔康市西索村,富有嘉绒文化特色的锅庄舞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辅导读本送书下乡活动拉开帷幕。

    在西索村举办的送书下乡活动,是马尔康市开展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宣传教育行动的一项举措。

    群众工作、依法治州、产业发展是阿坝州今年集中力量抓的三件大事。为此,阿坝州启动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要求做深做实“就业创业”“健康保障”“宣传教育”等六大行动。“阿坝州把马尔康市作为全州宣传教育行动示范县(市),对我们来说既是鞭策更是动力。”马尔康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肩负打造高原名城使命的马尔康,正以群众工作为统揽,不断汇聚更多人气、商气、文气、名气。

    打通“最后一公里” 开展全覆盖宣讲

    “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是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宣传教育行动的主题。为了让广大农牧民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马尔康着力打通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探索诸多接地气的方式方法,全覆盖开展宣讲,让每一名群众都能听到党的声音。

    马尔康被誉为“嘉绒锅庄的故乡”。“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乡镇村庄,茶余饭后,群众都喜欢跳锅庄。”马尔康市相关负责人说。利用广受群众喜爱的马尔康版“广场舞”,一个独具地域特色的宣讲团应运而生。

    4月2日晚,马尔康市民族团结广场围满群众,马尔康市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嘉绒嘉语”群众宣讲队宣讲启动。当晚成立的“同心圆”锅庄宣讲队,就是群众宣讲队的一员。

    “同心圆”锅庄宣讲队利用锅庄将群众聚在一起,把党的惠民举措讲清楚、把实用的法律法规讲明白、把马尔康的发展变迁讲透彻。

    “我们还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宣讲员人才库,从机关单位、退休人员、驻村干部、英模典型、协会组织中遴选了350名宣讲员。”马尔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马尔康市已组建4支市委宣讲队、94支村宣讲分队、梭磨河畔宣讲团等特色宣讲团,分赴乡(镇)、村(社区)、中小学校、农户家庭开展全覆盖宣讲。

    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是马尔康近期宣讲的重点之一。4月10日,“石榴籽·康健同行”全民体检行动首站走进松岗镇直波村。在此前的宣讲中得知消息的村民早早就等在村活动室。“感谢你们把体检服务送到家门口。”村民元旦说。当天,医护人员共为110名村民筛查了慢性病,并逐一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针对不同群体 开展分众化宣传教育

    面对老人、学生、年轻人等不同群体,马尔康市通过开展分众化宣传教育,提升针对性实效性。

    马尔康市老年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虽是一名“90后”,但在养老服务一线已工作10多年。熟谙老人需求的格西王姆,用女儿般的照料赢得众多老人的信任。马尔康市把格西王姆吸纳进宣讲队伍,她将主要面向老年群体宣讲民族地区农村老人养老保险、照料护理、特困供养等相关政策。

    对外出务工、就学等不在马尔康的群众,只懂藏语的群众,又该如何覆盖?“我们开设了‘云上石榴园’大讲堂。”马尔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周邀请两名核心宣讲员和主播格桑莫莫、格西王姆,聚焦法治、民生、文化等内容,录制两期藏汉双语小视频,利用抖音、视频号等社交平台进行轻量化传播,在网络互动中抓好宣传教育。

    学生群体一直是马尔康市关心关注的重点。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清明前夕,当地举行了“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

    3月28日,在马尔康市烈士陵园里,当地一所学校的孩子们仔细擦拭着每块烈士墓碑上的灰尘。“烈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孩子们说。

    院坝聊天、故事分享、文艺展演等分众化宣传教育形式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一名群众都能听到党的声音,永远心向党。”马尔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发挥榜样作用 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开展“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增强群众的家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看发展变迁、学身边榜样,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影像是展示发展变迁最直观的方式。马尔康将制作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旧对比图册,发放至各乡(镇)、村(社区),同时开展口述历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网络活动,让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发展成就。

    近日,四川省委追授何小青同志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这位金川县的驻村第一书记,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入户走访的工作途中。“我们不仅要持续学习何小青同志的先进事迹,今年8月还将举办‘马尔康好人’‘石榴籽好家庭’表扬活动,评选一批‘四好乡村’‘四好家庭’,用身边榜样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马尔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马尔康将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嘉绒文化、农耕文化等,创作以“情暖百姓·幸福康城”为主题的文创作品,并举办和美乡村健康跑、嘉绒锅庄季等活动,努力让广大群众也成为宣传教育行动的一分子。

    “我们要让感恩奋进、团结进步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夯实工作基础、凝聚人心向党、推动共同富裕,为打造独具魅力的高原名城汇聚更多的人气、商气、文气、名气。”马尔康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江粮生 罗衣泽郎 夏海军

    责任编辑: 张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马尔康市实施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宣传教育行动 
    不断提升“四气” 助力打造高原名城

  • 2025年04月12日 08时5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马尔康市倾力打造高原名城。蒋文武 摄


    马尔康市人民医院开展巡诊义诊并宣讲医保、大病救助等相关政策。(图片除署名外由马尔康市委宣传部提供)

    4月8日,在红军长征曾经过的马尔康市西索村,富有嘉绒文化特色的锅庄舞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辅导读本送书下乡活动拉开帷幕。

    在西索村举办的送书下乡活动,是马尔康市开展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宣传教育行动的一项举措。

    群众工作、依法治州、产业发展是阿坝州今年集中力量抓的三件大事。为此,阿坝州启动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要求做深做实“就业创业”“健康保障”“宣传教育”等六大行动。“阿坝州把马尔康市作为全州宣传教育行动示范县(市),对我们来说既是鞭策更是动力。”马尔康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肩负打造高原名城使命的马尔康,正以群众工作为统揽,不断汇聚更多人气、商气、文气、名气。

    打通“最后一公里” 开展全覆盖宣讲

    “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是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宣传教育行动的主题。为了让广大农牧民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马尔康着力打通宣传教育“最后一公里”,探索诸多接地气的方式方法,全覆盖开展宣讲,让每一名群众都能听到党的声音。

    马尔康被誉为“嘉绒锅庄的故乡”。“无论是城市社区还是乡镇村庄,茶余饭后,群众都喜欢跳锅庄。”马尔康市相关负责人说。利用广受群众喜爱的马尔康版“广场舞”,一个独具地域特色的宣讲团应运而生。

    4月2日晚,马尔康市民族团结广场围满群众,马尔康市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嘉绒嘉语”群众宣讲队宣讲启动。当晚成立的“同心圆”锅庄宣讲队,就是群众宣讲队的一员。

    “同心圆”锅庄宣讲队利用锅庄将群众聚在一起,把党的惠民举措讲清楚、把实用的法律法规讲明白、把马尔康的发展变迁讲透彻。

    “我们还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石榴籽’工程宣讲员人才库,从机关单位、退休人员、驻村干部、英模典型、协会组织中遴选了350名宣讲员。”马尔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马尔康市已组建4支市委宣讲队、94支村宣讲分队、梭磨河畔宣讲团等特色宣讲团,分赴乡(镇)、村(社区)、中小学校、农户家庭开展全覆盖宣讲。

    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是马尔康近期宣讲的重点之一。4月10日,“石榴籽·康健同行”全民体检行动首站走进松岗镇直波村。在此前的宣讲中得知消息的村民早早就等在村活动室。“感谢你们把体检服务送到家门口。”村民元旦说。当天,医护人员共为110名村民筛查了慢性病,并逐一建立电子健康档案。

    针对不同群体 开展分众化宣传教育

    面对老人、学生、年轻人等不同群体,马尔康市通过开展分众化宣传教育,提升针对性实效性。

    马尔康市老年养护院院长格西王姆虽是一名“90后”,但在养老服务一线已工作10多年。熟谙老人需求的格西王姆,用女儿般的照料赢得众多老人的信任。马尔康市把格西王姆吸纳进宣讲队伍,她将主要面向老年群体宣讲民族地区农村老人养老保险、照料护理、特困供养等相关政策。

    对外出务工、就学等不在马尔康的群众,只懂藏语的群众,又该如何覆盖?“我们开设了‘云上石榴园’大讲堂。”马尔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周邀请两名核心宣讲员和主播格桑莫莫、格西王姆,聚焦法治、民生、文化等内容,录制两期藏汉双语小视频,利用抖音、视频号等社交平台进行轻量化传播,在网络互动中抓好宣传教育。

    学生群体一直是马尔康市关心关注的重点。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清明前夕,当地举行了“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教育活动。

    3月28日,在马尔康市烈士陵园里,当地一所学校的孩子们仔细擦拭着每块烈士墓碑上的灰尘。“烈士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孩子们说。

    院坝聊天、故事分享、文艺展演等分众化宣传教育形式很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一名群众都能听到党的声音,永远心向党。”马尔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发挥榜样作用 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开展“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增强群众的家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看发展变迁、学身边榜样,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影像是展示发展变迁最直观的方式。马尔康将制作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旧对比图册,发放至各乡(镇)、村(社区),同时开展口述历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网络活动,让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发展成就。

    近日,四川省委追授何小青同志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这位金川县的驻村第一书记,将生命永远定格在入户走访的工作途中。“我们不仅要持续学习何小青同志的先进事迹,今年8月还将举办‘马尔康好人’‘石榴籽好家庭’表扬活动,评选一批‘四好乡村’‘四好家庭’,用身边榜样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马尔康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马尔康将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嘉绒文化、农耕文化等,创作以“情暖百姓·幸福康城”为主题的文创作品,并举办和美乡村健康跑、嘉绒锅庄季等活动,努力让广大群众也成为宣传教育行动的一分子。

    “我们要让感恩奋进、团结进步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夯实工作基础、凝聚人心向党、推动共同富裕,为打造独具魅力的高原名城汇聚更多的人气、商气、文气、名气。”马尔康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江粮生 罗衣泽郎 夏海军

    责任编辑: 张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