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四川丝绸博览会启幕
这场丝韵之约 为何花落南充?
这场丝韵之约 为何花落南充?

南充六合丝绸博览园的丝绸生产车间。记者 郝飞 摄

仪陇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遍植良种桑树。(资料图片)
11月20日至23日,2025四川丝绸博览会(简称丝博会)将在南充国际会展中心启幕。这是继全国茧丝绸工作现场会、世界丝绸源点·博鳌国际峰会后,南充再次承办茧丝绸行业盛会。
此次丝博会上,南充将集中展示一批“南充造”精品,推广一批“南充智造”方案与标准,与海内外制造商展开思维碰撞。
这场盛会为何落地南充?会上将呈现哪些亮点,又将带来哪些产业机遇?
为何是南充
感受产业含“新”量
“全市生产绸缎1600万米、桑蚕丝被60万床,均排全省第1位。”南充市商务局副局长吴瀚公布的数据,揭晓了丝博会为何花落南充的答案。
作为中西部唯一的“中国绸都”,南充共有4万余户农户从事蚕桑产业、优质蚕桑基地面积达30万亩,拥有3家省级蚕种场、73家规上丝纺服装企业,数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但真正吸引业内行家目光的,是南充蚕桑产业不断提升的含“新”量。
在仪陇县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内,记者看到,“川桑825”“农桑”等良种桑树绿意盎然,智能化蚕棚里的蚕茧饱满厚实,一批批3龄蚕走出标准化小蚕共育室,被送到农户手中。
“别看养蚕是门老手艺,我们产业园的含‘科’量可不低。”仪陇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内种植的桑叶,由当地联合西南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共同研发,桑叶产量和质量稳居行业前列;同时,仪陇县推广的优质蚕种抗病性强,茧层厚度与解舒率优,从源头保障了茧丝的品质稳定性。
纺织产品生产端同样“新”意十足。不久前,位于嘉陵工业集中区的银海丝绸新生产车间正式投入使用,3100平方米的标准化无尘生产车间,涵盖金属检测、蚕丝被制作、被套制作、绗缝等专业区域,可适配多环节生产需求。“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了约10%。”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技术创新,该公司蚕丝被产品的回弹率已达到92%以上。
会上看什么
搭建全国性交流平台
11月14日下午,本届丝博会日程“官宣”,6场重磅活动环环相扣,引发行业热议。四川布碧丝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公司计划参加2场推进会,为功能性丝绸新材料研发找机遇。
“我们计划搭建政、产、学、研、资五位一体的全国性交流平台。”南充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11月20日起,2025中国丝绸大会、产业投资推介及项目签约、全国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创新产品推介等活动陆续开展,围绕茧丝绸行业发展路径开展深度交流。
丝博会期间同步举办的“东绸西固”工作会也备受关注。据了解,“东绸西固”工作由商务部提出,旨在通过产业转移和区域协作,推动丝绸产业从东部向西部转移。
四川省丝绸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行业形成了“西部种桑养蚕、东部织绸创牌”的格局,西部产品附加值低、东部面临原料供应不稳问题,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还不够紧密,“如何破局、打通东西部之间的‘任督二脉’、建成统一高效的全国供应链体系,成为大会焦点。”
2025四川丝绸博览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确认将有500余名全球各地的行业专家、重点丝纺企业负责人前来参会,250余家蚕桑茧丝绸企业、地方特色产品企业参展。
会外怎么玩
共享消费“嘉年华”
一颗颗洁白如玉的蚕茧,配合画笔和颜料就能变身为蚕茧画;一张张柔软顺滑的素色方巾,经过折叠、捆扎、上色等步骤,就成了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在丝博会现场,这些传统技艺将为市民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5四川丝绸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南充市副市长崔竹君宣布,为让丝绸盛会全民共享,本届丝博会期间,将设立丝绸手工体验区,提供蚕茧作画、丝绸扎染等互动项目。
“以往丝绸常与‘昂贵’‘娇气’甚至‘过时’挂钩,让消费者望而却步。”2025四川丝绸博览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展会设置的6场丝纺服装发布走秀活动及丝绸手工体验项目,将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拉近丝绸与消费者的距离。
为了让本届丝博会从一个行业性展会,升级为一场全城关注、全民参与的消费“嘉年华”,南充还将连续3天每日上午9点通过“云闪付”平台发放消费券大礼包,供市民游客在现场核销购买丝绸制品、文创产品及相关衍生品。
“消费者可以在参与活动的现场展馆(展位)使用。”上述负责人表示,本届丝博会配套了满200元立减100元、满100元立减50元、满50元立减20元三档消费券,优惠力度最大可达5折。(记者 徐浩煊)
产业新动态
年均出口额突破2亿元
南充丝绸服装远销欧美市场
日前,记者从南充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30万亩优质蚕桑基地,丝绸服装年均出口额突破2亿元大关。作为全省蚕桑三大优势产区,近年来南充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优化布局、创新模式、延伸链条,推动蚕桑产业从传统种养迈向全链融合阶段。
记者在仪陇县的四川语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蚕桑产业园看到,连片优质桑树正集中采摘。该公司通过“统一流转土地、建园、配套设施、共育小蚕、制定技术标准,让农户分管桑园、分养大蚕,最后保底价收茧”的模式,在当地建成6000余亩蚕桑基地,配套40处工厂式养蚕房,带动46家养蚕大户户均年收入超13万元。
为让蚕桑产业提档升级,南充还着力打造“栽桑养蚕—丝纺加工—服装出口”全链条。“从基地建设到产品研发,再到品牌创新、市场开拓,全环节发力。”四川布碧丝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晓锋介绍,作为省内唯一覆盖一二三产业的丝纺企业,该公司的丝绸服装直供欧美市场。
据悉,南充已建成省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布局有机茶桑、生态果桑等特色基地,实现蚕茧100%产地初加工。(记者 徐浩煊)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
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