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透露出哪些信号?
围绕需求创新 建“岛”服务科创

  • 2024年02月28日 09时4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成都2023年科创成绩单

    ●2023年,成都市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家、总数达146家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733.26亿元、同比增长16%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同比增长13%

    ●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1.35万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1614.2亿元、同比增长10.8%

    ●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第24位、较上年提升5位

    过去一年,成都聚焦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扎实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单”。

    2023年,成都市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家、总数达146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733.26亿元、同比增长16%;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同比增长13%,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1.35万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1614.2亿元、同比增长10.8%;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第24位、较上年提升5位。

    2月27日,在2024年成都市科技创新暨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工作部署会上,成都市各科技部门对2023年在“一号工程”上取得的成绩做了回顾。但成绩背后,仍存在成都科技企业规模不够大等短板。

    2024年如何补齐短板、发扬优势,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记者从会议中了解到这些“信号”。

    市场主导 用“真问题”推动成果落地

    “我们看到,相对于企业,政府专业性不够、市场敏锐性较低,纯政府投资建设平台要慎之又慎。”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大勇谈到,成都高新区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采取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的策略,以市场化方式建设中试平台。今年,成都高新区要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在落实“谁来建”的问题上,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双向发力模式。

    目前,成都高新区46个中试平台中,由市场主体主导的中试平台占比达93%。其中,成都万应微电子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可以为高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提供封装服务的平台。

    市场主导意味着科技创新由需求牵引,在科研环节就发现市场应用的“真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博提到,从2018年研究院启动全面建设以来,他们始终绷着“需求牵引”这根弦。

    在面向市场创新的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探索出两条路径,一是根据地方产业布局解决发展问题,比如围绕四川天府新区航空动力科创区建设战略,建设了先进推进技术研究中心和空天未来技术研究中心两个高能级项目,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组合动力迭代升级等智能制造体系和空天装备技术研究方面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孵化创业企业,目前已经孵化出九天画芯、墨酷科技等创新型科技企业。

    加强服务 以成都科创生态岛为主体

    “今年将全力推进成都科创生态岛2号楼和3号楼的建设,继续发挥汇聚科技要素、展示企业科技成果、落地孵化科技企业的功能。”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丁小斌说,建设科创生态岛,就是为了让在蓉企业找技术、找资金、找服务变得非常容易。

    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楼自去年启用以来,已经有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等71家机构入驻,并举办大型活动30余场,服务企业千余家。今年,成都科创生态岛将继续提升运营水平,加快引入中关村壹号等知名科技服务运营机构,同时开通“科创服务直通车”,面向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主动上门服务,及时解决科创机构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需求。

    除了成都科创生态岛的建设,成都各科技部门还提出要围绕中试平台延伸服务。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持续性方面,成都高新区提出中试+研发+孵化+基金+应用场景的“中试+”生态,帮助中试平台向前链接科研院所、向后链接投资机构、孵化器及企业,推动成果转化实现闭环。(记者 蒲南溪

    责任编辑: 张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4成都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透露出哪些信号?
    围绕需求创新 建“岛”服务科创

  • 2024年02月28日 09时46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成都2023年科创成绩单

    ●2023年,成都市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家、总数达146家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733.26亿元、同比增长16%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同比增长13%

    ●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1.35万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1614.2亿元、同比增长10.8%

    ●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第24位、较上年提升5位

    过去一年,成都聚焦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扎实推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单”。

    2023年,成都市新增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7家、总数达146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733.26亿元、同比增长16%;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同比增长13%,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超1.35万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1614.2亿元、同比增长10.8%;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全球创新指数(GII)排名第24位、较上年提升5位。

    2月27日,在2024年成都市科技创新暨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工作部署会上,成都市各科技部门对2023年在“一号工程”上取得的成绩做了回顾。但成绩背后,仍存在成都科技企业规模不够大等短板。

    2024年如何补齐短板、发扬优势,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记者从会议中了解到这些“信号”。

    市场主导 用“真问题”推动成果落地

    “我们看到,相对于企业,政府专业性不够、市场敏锐性较低,纯政府投资建设平台要慎之又慎。”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大勇谈到,成都高新区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决定性作用,采取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的策略,以市场化方式建设中试平台。今年,成都高新区要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在落实“谁来建”的问题上,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双向发力模式。

    目前,成都高新区46个中试平台中,由市场主体主导的中试平台占比达93%。其中,成都万应微电子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设可以为高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提供封装服务的平台。

    市场主导意味着科技创新由需求牵引,在科研环节就发现市场应用的“真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博提到,从2018年研究院启动全面建设以来,他们始终绷着“需求牵引”这根弦。

    在面向市场创新的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探索出两条路径,一是根据地方产业布局解决发展问题,比如围绕四川天府新区航空动力科创区建设战略,建设了先进推进技术研究中心和空天未来技术研究中心两个高能级项目,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组合动力迭代升级等智能制造体系和空天装备技术研究方面提供基础支撑;二是孵化创业企业,目前已经孵化出九天画芯、墨酷科技等创新型科技企业。

    加强服务 以成都科创生态岛为主体

    “今年将全力推进成都科创生态岛2号楼和3号楼的建设,继续发挥汇聚科技要素、展示企业科技成果、落地孵化科技企业的功能。”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丁小斌说,建设科创生态岛,就是为了让在蓉企业找技术、找资金、找服务变得非常容易。

    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楼自去年启用以来,已经有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等71家机构入驻,并举办大型活动30余场,服务企业千余家。今年,成都科创生态岛将继续提升运营水平,加快引入中关村壹号等知名科技服务运营机构,同时开通“科创服务直通车”,面向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主动上门服务,及时解决科创机构在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需求。

    除了成都科创生态岛的建设,成都各科技部门还提出要围绕中试平台延伸服务。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持续性方面,成都高新区提出中试+研发+孵化+基金+应用场景的“中试+”生态,帮助中试平台向前链接科研院所、向后链接投资机构、孵化器及企业,推动成果转化实现闭环。(记者 蒲南溪

    责任编辑: 张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