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 政之所向
成都交出 2022“民生答卷”

  • 2023年01月06日 09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鸟瞰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兴隆湖片区。(资料图片) 记者 李向雨 摄

    成绩单

    2022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59元

    同比增长4.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31元

    同比增长6.2%

    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80所

    推进9个市属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

    组织绿道健身活动2312场次

    累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1000万人次

    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

    发放消费券超4亿元

    拉动消费超40亿元

    持续发力首店经济

    1—11月落户各类城市首店588家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推进职住平衡、夯实基础建设、提高公交效能、优化交通治理、实施政策引导和营造通勤场景6大行动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81个片区有机更新

    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01个

    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

    PM2.5平均浓度38.8微克/立方米

    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114个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新建各级绿道800公里

    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

    启动营商环境5.0政策体系制定工作

    形成《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

    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

    成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9位

    跻身“胡润全球前30名创业城市”

    人才总量达622.3万人

    连续4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建成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

    建成智慧安防小区424个

    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789个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通过评审验收托育服务机构共1574家

    新增备案141家

    建成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61个

    覆盖率达100%

    完成35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1月5日,2022年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暨民生实事总结推进会透露,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在市级层面实施重点项目367个、完成投资1301亿元,发布9大领域民生项目机会清单784个,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4%;在区(市)县层面,实施460个关键项目,总投资54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3亿元,实际完成1185亿元。

    会上通报,第三方“万人问卷调查”显示,2022年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满意率93.3%。

    亮成绩单

    递交有温度的答卷 群众感受检验实际成效

    在会场,每张桌子上都摞着厚厚的、装订成册的书本:有记录市民观察员建议的《观察之声》,也有十大工程中受市民群众认可的典型案例,还有幸福社区的幸福故事。这些与成效数据一起,呈现出一份有分量、有质量、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2022年,成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放在首要位置。

    先算“经济账”,在多重困难挑战交织下,成都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全年民生实事项目投入财政资金217.6亿元,超年初预算24.9%。

    再看“项目单”,十大工程重点聚焦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和民生短板,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80所,新增学位8.2万个,新建人才公寓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1万套,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此外,成都还释放政策红利,推动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成都完善幸福美好生活投资机会清单发布机制,全年先后两次发布释放政府、企业两端供需机会784项,促成融资近80亿元。

    会议还邀请市民谈实际感受。“2016年以来,我们从一所‘玲珑学府’发展成为一校三区的集团学校,是成都优教育、惠民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校长赖晗梅说。

    “我感受到了成都人才集聚效应显著,我的公司从最初创业的2个人到现在的160多人,非成都籍员工占比达70%以上。”成都乐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咕咚”创始人申波说。

    “十大工程给服务‘一老一小’工作带来了很大改变,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理念和方式愈发多元,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组织力量逐渐充实。”成都市志愿服务支持中心主任杜灿灿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用实地体验、实际感受为成都民生答卷书写鲜活注脚。

    画路线图

    统筹实施545个重大民生项目 让“民之所盼”成为“政之所向”

    会上说成绩,也谈打算。着眼2023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持续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抓手,共计实施545个惠民生、暖民心的重大民生项目,总投资6991.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33.85亿元。

    十大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成都增强发展战略优势、保持生活城市特质的重要抓手,体现了人民城市的价值依归。

    突出开门问策。成都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关于征集2023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项目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面向市民群众公开征集策划项目,将市民需求转化为具体可实施的工程项目。

    强调可感可及。成都根据群众意见建议,聚焦教育、医疗卫生、品质社区创建、人才安居、文化旅游、全民健身、城市交通治理等十大重点领域,综合考虑资金落实、土地保障、建设周期、功能呈现等情况统筹实施。

    在此基础上,提升民生厚度和政策温度。例如,会上要求,要抢抓消费复苏反弹机遇期,紧扣市民群众消费新需求,坚持“一周一场景、一周一主题”,全面开展“新生活、新消费、新成都”消费促进活动;要兜住因疫因灾遇困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全面建立特殊困难群体探访关爱服务体系;要围绕新市民、青年人、多孩家庭增加二手房供给,拓宽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渠道,新筹建人才公寓5000套、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6万套(间)……一桩桩一件件,皆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的一年,成都将持续擦亮城市幸福底色,让城市发展成果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记者 吴亚飞)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民之所盼 政之所向
    成都交出 2022“民生答卷”

  • 2023年01月06日 09时00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鸟瞰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兴隆湖片区。(资料图片) 记者 李向雨 摄

    成绩单

    2022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159元

    同比增长4.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31元

    同比增长6.2%

    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80所

    推进9个市属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

    组织绿道健身活动2312场次

    累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1000万人次

    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

    发放消费券超4亿元

    拉动消费超40亿元

    持续发力首店经济

    1—11月落户各类城市首店588家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推进职住平衡、夯实基础建设、提高公交效能、优化交通治理、实施政策引导和营造通勤场景6大行动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81个片区有机更新

    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01个

    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

    PM2.5平均浓度38.8微克/立方米

    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114个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

    新建各级绿道800公里

    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

    启动营商环境5.0政策体系制定工作

    形成《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

    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

    成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29位

    跻身“胡润全球前30名创业城市”

    人才总量达622.3万人

    连续4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建成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

    建成智慧安防小区424个

    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789个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通过评审验收托育服务机构共1574家

    新增备案141家

    建成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261个

    覆盖率达100%

    完成35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1月5日,2022年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暨民生实事总结推进会透露,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在市级层面实施重点项目367个、完成投资1301亿元,发布9大领域民生项目机会清单784个,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4%;在区(市)县层面,实施460个关键项目,总投资54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3亿元,实际完成1185亿元。

    会上通报,第三方“万人问卷调查”显示,2022年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满意率93.3%。

    亮成绩单

    递交有温度的答卷 群众感受检验实际成效

    在会场,每张桌子上都摞着厚厚的、装订成册的书本:有记录市民观察员建议的《观察之声》,也有十大工程中受市民群众认可的典型案例,还有幸福社区的幸福故事。这些与成效数据一起,呈现出一份有分量、有质量、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2022年,成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放在首要位置。

    先算“经济账”,在多重困难挑战交织下,成都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全年民生实事项目投入财政资金217.6亿元,超年初预算24.9%。

    再看“项目单”,十大工程重点聚焦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和民生短板,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新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80所,新增学位8.2万个,新建人才公寓1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1万套,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此外,成都还释放政策红利,推动多元主体共建共享。成都完善幸福美好生活投资机会清单发布机制,全年先后两次发布释放政府、企业两端供需机会784项,促成融资近80亿元。

    会议还邀请市民谈实际感受。“2016年以来,我们从一所‘玲珑学府’发展成为一校三区的集团学校,是成都优教育、惠民生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校长赖晗梅说。

    “我感受到了成都人才集聚效应显著,我的公司从最初创业的2个人到现在的160多人,非成都籍员工占比达70%以上。”成都乐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咕咚”创始人申波说。

    “十大工程给服务‘一老一小’工作带来了很大改变,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理念和方式愈发多元,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组织力量逐渐充实。”成都市志愿服务支持中心主任杜灿灿说。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用实地体验、实际感受为成都民生答卷书写鲜活注脚。

    画路线图

    统筹实施545个重大民生项目 让“民之所盼”成为“政之所向”

    会上说成绩,也谈打算。着眼2023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将持续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抓手,共计实施545个惠民生、暖民心的重大民生项目,总投资6991.4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33.85亿元。

    十大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成都增强发展战略优势、保持生活城市特质的重要抓手,体现了人民城市的价值依归。

    突出开门问策。成都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关于征集2023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项目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面向市民群众公开征集策划项目,将市民需求转化为具体可实施的工程项目。

    强调可感可及。成都根据群众意见建议,聚焦教育、医疗卫生、品质社区创建、人才安居、文化旅游、全民健身、城市交通治理等十大重点领域,综合考虑资金落实、土地保障、建设周期、功能呈现等情况统筹实施。

    在此基础上,提升民生厚度和政策温度。例如,会上要求,要抢抓消费复苏反弹机遇期,紧扣市民群众消费新需求,坚持“一周一场景、一周一主题”,全面开展“新生活、新消费、新成都”消费促进活动;要兜住因疫因灾遇困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全面建立特殊困难群体探访关爱服务体系;要围绕新市民、青年人、多孩家庭增加二手房供给,拓宽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渠道,新筹建人才公寓5000套、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6万套(间)……一桩桩一件件,皆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的一年,成都将持续擦亮城市幸福底色,让城市发展成果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记者 吴亚飞)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