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防疫的“成都探索”——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蹚出超大城市治理新路

  • 2022年09月21日 11时2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服务居民群众。

    根据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自2022年9月19日零时起,全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继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

    烟火成都,如约而至。大街小巷熙熙攘攘,高架立交车流涌动,按下“暂停键”的城市开始重启,如常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与病毒鏖战,阶段性胜利来之不易。这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都与病毒正面交手的最大战役,而作为超大城市的成都,经受住了这样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紧要关头,全市3044个社区、51784个小区(院落)必须严守社区疫情防控防线,成都市“微网实格”基层治理体系迅速转化为“微网实隔”防控网络,108.8万名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网格员、志愿者下沉社区小区,连续作战、坚守付出;2100万市民群众同舟共济、齐心战“疫”。

    社区是阻击病毒的前沿阵地,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单元,更是人民群众的安居之所,城市治理的基础细胞。近年来,成都从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入手,开启了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党领导下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这些探索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夯实了基础。

    现实考验

    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

    大城战“疫”事关城市治理能力

    从9月1日18时“全体居民原则居家”,到9月19日零时“全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这场攻坚战持续了两周多时间。

    城市与居民“慢”下来“静”下来,另一群人“动”起来“快”起来:广大社区工作者在岗位坚守,昼夜奋战,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广大党员志愿者向社区“报到”,平日,他们是企业职员、退休员工、快递员、教师、民警,今天,他们是搬运工、巡逻员、配送员,第一时间奔赴防疫一线……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国资国企工委等党员报到线上标记人数达18.77万人。

    守好这座城,既有“重兵合围”的果决行动,也有“小、快、灵”的“真管用”:一个个封控小区里建起了临时党支部;社区居民自发拟定疫情防控居民公约;小区群、社区群相继上线,成为信息、物资传递的平台载体……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在携手战“疫”的日子里,2100万成都人民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社区共同体的意识点滴汇聚。

    大城战“疫”,事关城市治理能力;治理提能,关乎城市为民初心。在一次次疫情大考中,从居家管理、物资保供到社区小区精准防控等,成都应急响应的快速有力,离不开平时的细水长流之功。

    疫情防控既考验专业防控水平,也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在成都市委和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挥下,成都市设立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组,由市县两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牵头,统筹协调政法、卫健、民政、住建等部门,推进政策、资金、资源、服务等精准落地社区。

    近年来,面对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之问、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变革之问、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之问,成都把城乡社区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突破口,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下沉,让服务在居民家门口集成、风险在基层第一线化解、问题在城市末端解决、共识在社会基层凝聚,夯实了超大城市治理的基层基础。

    探索实践

    体制机制破题是关键

    “10万+”网格背后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探索

    骑着电动车,穿着红背心,美团外卖员王柯皓的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是来自锦江区牛市口街道莲花社区的感谢信,“危急时刻,感恩有你……致我们的‘宝藏骑士’。”

    在疫情防控期间,王柯皓多了一个新身份——“微网格员”。平日里,像王柯皓这样的微网格员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在疫情防控期间,微网格员有序开展防疫管控、核酸采样、物资配送、风险排查等工作。

    莲花社区党委书记刘鸿博介绍,“位于中心城区的莲花社区老旧院落多、高龄居民多,想要疫情防控和院落管理两不误,仅靠社区力量很难实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提出,在高风险区、中风险区所在社区设立社区防控办公室,统筹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安、卫健、疾控、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开展工作。历经疫情防控大考,成都的实践经验充分印证,社区管理的组织化,有效统筹和承担了各项防控任务。

    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的治理机制作用显现。以3小时内完成入户组织动员为标准,小区(院落)、街区以30—100户居民或商家划分为一个微网格,将平时的精细治理单元转化为应急突发的“战斗堡垒”,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目前,成都1.3万个一般网格因地制宜划分为12.6万个微网格,明确14.9万名微网格员,构建起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三级治理体系。

    常态管理下,每名微网格员平均联系服务群众63户,疫情发生后,网格工作进一步细化,在高中风险区小区,每名微网格员平均联系服务12户,实现疫情防控指令最快5分钟到达,1小时基本完成入户。

    从体制机制破题,正是成都探索实践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关键。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治理的真实写照,也是现实难题。成都的解题思路是,市、县两级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统筹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能、资源、政策等统筹起来,破解过去基层治理“九龙治水、条块分割、权责失衡、资源分散”等现实问题。

    一系列推进社区“还权、赋能、归位”的创新之举相继铺开。

    做加法,强化政策引领,形成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为纲领的“1+6+N”政策制度体系和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为核心的规划导则体系;强化资金保障,每年向村(社区)拨付17.7亿元社区发展治理专项资金。

    做减法,实施《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建立起依法自治事项、协助行政事项和负面事项“三张清单”,撤并社区承担不合理事项46.8%。

    补短板,成都市委社治委和市委政法委联合推动“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管理机制改革,整合各条线下沉的工作力量,解决镇(街道)统筹能力不足的问题。

    赋能量,以智慧蓉城为基座,创新打造智慧社区治理生态,建设智慧社区主题数据库和综合信息平台,归集人口数据2473万条,开发具备信息处理和实时调度功能的“数据驾驶舱”,构建社区治理、服务、安全、发展、党建五大板块N类智慧应用场景。开发上线的“天府市民云”APP,集成770项便民服务,注册用户达1200万人,累计服务市民超6亿人次。

    成效显现

    以人为本方显治理之智

    2100万市民群众是点亮城市的光和热

    “不断档”的志愿者接龙报名,这是本轮疫情防控中很多社区党委书记的体会。

    “我愿意”“我可以”“让我来”……这样的话语,常在社区小区群里刷屏。在武侯区浆洗街街道七道堰街3号疫情防控服务微信群中,志愿者小李一一记录下300多名社区居民的报名接龙信息,除此之外,大家还细心备注:“24小时待命”“持有护士资格证”……

    “社区缺人、一呼百应;邻里有难,互帮互助”,“社区共同体”的作用在疫情大考下凸显——108.8万名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网格员、志愿者下沉社区,携手战“疫”。

    一束束微光汇聚成共克时艰的熊熊火炬,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此刻彰显,这是克服疫情影响的有力底气。

    城市的核心是人。在回应市民关切中“以事聚人”,在破解民生难题中“聚人成事”,成都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探索实践,为城市发展和治理积累了“软实力”和“硬底气”。

    社区有变化、群众有感受、城市更美好。近年来,成都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创造居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场景,擦亮有温度有质感的幸福成都底色。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关切重点,2021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成一批为民惠民可感可及的重大项目,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市级年度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904亿元,区(市)县滚动实施项目4344个。2022年,成都以“建好幸福城、提升幸福感”为主线,深入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统筹实施重点项目119个,总投资12507亿元。

    公园城市应当建设什么样的社区?怎样建好品质化现代社区?面对这一课题,成都给出的答案是——幸福美好公园社区。

    身临公园、心属社区、拥抱未来,这里既有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形态之美,更有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内涵之美,“内外兼修”的幸福美好公园社区让人心生向往……“十四五”时期,成都将分类建成1150个幸福美好公园社区,示范创建100个未来公园社区。

    社区更美好,居民更舒心。各类人才汇聚。成都市社区工作者大专以上学历达到47%,“职业水平证书”持证人数超过6000人。

    “现在办事很方便。”这是居民群众在社区办事的感受。成都建成运营社区服务综合体217个,设置居民小区党群服务站2354个,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居民群众主动维护美好社区环境、主动参与社区事务,携手应对疫情冲击,共渡难关……以人为本,方显治理之智。

    当秋意染上枝头,市民群众再上街头。9月19日傍晚,金融城双子塔“花重锦观城”景观灯光重新亮起来。夜空下,光影里的璀璨成都,美丽依旧。

    家住城南的市民们不约而同地拍下这一瞬间,烟火成都回来了,2100万市民群众,是点亮这座城市的光和热,是大城之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蓉治轩 图片由成都市委社治委提供)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大城防疫的“成都探索”——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蹚出超大城市治理新路

  • 2022年09月21日 11时2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服务居民群众。

    根据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自2022年9月19日零时起,全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继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

    烟火成都,如约而至。大街小巷熙熙攘攘,高架立交车流涌动,按下“暂停键”的城市开始重启,如常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与病毒鏖战,阶段性胜利来之不易。这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成都与病毒正面交手的最大战役,而作为超大城市的成都,经受住了这样一次严峻的考验。

    在紧要关头,全市3044个社区、51784个小区(院落)必须严守社区疫情防控防线,成都市“微网实格”基层治理体系迅速转化为“微网实隔”防控网络,108.8万名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网格员、志愿者下沉社区小区,连续作战、坚守付出;2100万市民群众同舟共济、齐心战“疫”。

    社区是阻击病毒的前沿阵地,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单元,更是人民群众的安居之所,城市治理的基础细胞。近年来,成都从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入手,开启了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党领导下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这些探索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夯实了基础。

    现实考验

    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

    大城战“疫”事关城市治理能力

    从9月1日18时“全体居民原则居家”,到9月19日零时“全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这场攻坚战持续了两周多时间。

    城市与居民“慢”下来“静”下来,另一群人“动”起来“快”起来:广大社区工作者在岗位坚守,昼夜奋战,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广大党员志愿者向社区“报到”,平日,他们是企业职员、退休员工、快递员、教师、民警,今天,他们是搬运工、巡逻员、配送员,第一时间奔赴防疫一线……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国资国企工委等党员报到线上标记人数达18.77万人。

    守好这座城,既有“重兵合围”的果决行动,也有“小、快、灵”的“真管用”:一个个封控小区里建起了临时党支部;社区居民自发拟定疫情防控居民公约;小区群、社区群相继上线,成为信息、物资传递的平台载体……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在携手战“疫”的日子里,2100万成都人民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社区共同体的意识点滴汇聚。

    大城战“疫”,事关城市治理能力;治理提能,关乎城市为民初心。在一次次疫情大考中,从居家管理、物资保供到社区小区精准防控等,成都应急响应的快速有力,离不开平时的细水长流之功。

    疫情防控既考验专业防控水平,也是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在成都市委和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挥下,成都市设立了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组,由市县两级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牵头,统筹协调政法、卫健、民政、住建等部门,推进政策、资金、资源、服务等精准落地社区。

    近年来,面对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之问、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变革之问、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民生之问,成都把城乡社区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突破口,推动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下沉,让服务在居民家门口集成、风险在基层第一线化解、问题在城市末端解决、共识在社会基层凝聚,夯实了超大城市治理的基层基础。

    探索实践

    体制机制破题是关键

    “10万+”网格背后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探索

    骑着电动车,穿着红背心,美团外卖员王柯皓的手机收到一条信息,是来自锦江区牛市口街道莲花社区的感谢信,“危急时刻,感恩有你……致我们的‘宝藏骑士’。”

    在疫情防控期间,王柯皓多了一个新身份——“微网格员”。平日里,像王柯皓这样的微网格员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在疫情防控期间,微网格员有序开展防疫管控、核酸采样、物资配送、风险排查等工作。

    莲花社区党委书记刘鸿博介绍,“位于中心城区的莲花社区老旧院落多、高龄居民多,想要疫情防控和院落管理两不误,仅靠社区力量很难实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提出,在高风险区、中风险区所在社区设立社区防控办公室,统筹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安、卫健、疾控、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各方力量开展工作。历经疫情防控大考,成都的实践经验充分印证,社区管理的组织化,有效统筹和承担了各项防控任务。

    党建引领社区“微网实格”的治理机制作用显现。以3小时内完成入户组织动员为标准,小区(院落)、街区以30—100户居民或商家划分为一个微网格,将平时的精细治理单元转化为应急突发的“战斗堡垒”,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目前,成都1.3万个一般网格因地制宜划分为12.6万个微网格,明确14.9万名微网格员,构建起社区总网格、一般网格、微网格三级治理体系。

    常态管理下,每名微网格员平均联系服务群众63户,疫情发生后,网格工作进一步细化,在高中风险区小区,每名微网格员平均联系服务12户,实现疫情防控指令最快5分钟到达,1小时基本完成入户。

    从体制机制破题,正是成都探索实践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关键。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治理的真实写照,也是现实难题。成都的解题思路是,市、县两级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统筹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工作,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能、资源、政策等统筹起来,破解过去基层治理“九龙治水、条块分割、权责失衡、资源分散”等现实问题。

    一系列推进社区“还权、赋能、归位”的创新之举相继铺开。

    做加法,强化政策引领,形成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为纲领的“1+6+N”政策制度体系和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为核心的规划导则体系;强化资金保障,每年向村(社区)拨付17.7亿元社区发展治理专项资金。

    做减法,实施《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促进条例》,建立起依法自治事项、协助行政事项和负面事项“三张清单”,撤并社区承担不合理事项46.8%。

    补短板,成都市委社治委和市委政法委联合推动“一支队伍统管、一张网格统揽、一个平台统调、一套机制统筹”管理机制改革,整合各条线下沉的工作力量,解决镇(街道)统筹能力不足的问题。

    赋能量,以智慧蓉城为基座,创新打造智慧社区治理生态,建设智慧社区主题数据库和综合信息平台,归集人口数据2473万条,开发具备信息处理和实时调度功能的“数据驾驶舱”,构建社区治理、服务、安全、发展、党建五大板块N类智慧应用场景。开发上线的“天府市民云”APP,集成770项便民服务,注册用户达1200万人,累计服务市民超6亿人次。

    成效显现

    以人为本方显治理之智

    2100万市民群众是点亮城市的光和热

    “不断档”的志愿者接龙报名,这是本轮疫情防控中很多社区党委书记的体会。

    “我愿意”“我可以”“让我来”……这样的话语,常在社区小区群里刷屏。在武侯区浆洗街街道七道堰街3号疫情防控服务微信群中,志愿者小李一一记录下300多名社区居民的报名接龙信息,除此之外,大家还细心备注:“24小时待命”“持有护士资格证”……

    “社区缺人、一呼百应;邻里有难,互帮互助”,“社区共同体”的作用在疫情大考下凸显——108.8万名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人员、网格员、志愿者下沉社区,携手战“疫”。

    一束束微光汇聚成共克时艰的熊熊火炬,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此刻彰显,这是克服疫情影响的有力底气。

    城市的核心是人。在回应市民关切中“以事聚人”,在破解民生难题中“聚人成事”,成都纵深推进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探索实践,为城市发展和治理积累了“软实力”和“硬底气”。

    社区有变化、群众有感受、城市更美好。近年来,成都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创造居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场景,擦亮有温度有质感的幸福成都底色。

    聚焦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民生关切重点,2021年,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成一批为民惠民可感可及的重大项目,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市级年度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904亿元,区(市)县滚动实施项目4344个。2022年,成都以“建好幸福城、提升幸福感”为主线,深入推进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统筹实施重点项目119个,总投资12507亿元。

    公园城市应当建设什么样的社区?怎样建好品质化现代社区?面对这一课题,成都给出的答案是——幸福美好公园社区。

    身临公园、心属社区、拥抱未来,这里既有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形态之美,更有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内涵之美,“内外兼修”的幸福美好公园社区让人心生向往……“十四五”时期,成都将分类建成1150个幸福美好公园社区,示范创建100个未来公园社区。

    社区更美好,居民更舒心。各类人才汇聚。成都市社区工作者大专以上学历达到47%,“职业水平证书”持证人数超过6000人。

    “现在办事很方便。”这是居民群众在社区办事的感受。成都建成运营社区服务综合体217个,设置居民小区党群服务站2354个,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居民群众主动维护美好社区环境、主动参与社区事务,携手应对疫情冲击,共渡难关……以人为本,方显治理之智。

    当秋意染上枝头,市民群众再上街头。9月19日傍晚,金融城双子塔“花重锦观城”景观灯光重新亮起来。夜空下,光影里的璀璨成都,美丽依旧。

    家住城南的市民们不约而同地拍下这一瞬间,烟火成都回来了,2100万市民群众,是点亮这座城市的光和热,是大城之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蓉治轩 图片由成都市委社治委提供)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