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组合拳”精准助力德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2022年08月30日 15时22分
  • 来源: 德阳市府
  • 【字体:
  • 拼经济、搞建设,金融活、经济活。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人行德阳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局、德阳银保监分局“三位一体”,坚持“人民金融守护民生幸福”的理念,大力引导各金融机构不断提升和改进金融服务供给能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造强市”战略部署,加强部门协同和督促指导,打出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组合拳”,为德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7月末,德阳市工业贷款余额3096436万元,工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95%,高于全省4.27个百分点。

    完善顶层设计

    紧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

    强化金融系统内部工作机制。制定《科创金融服务“星辰计划”》《德阳市绿色金融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2)》,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低碳绿色、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信贷投放,努力为德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应的货币金融环境。

    主动融入地方产业规划。推动金融支持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相关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共德阳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决定〉责任分工方案》《德阳市碳达峰碳中和2022年工作要点》《金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

    形成“几家抬”政策合力。加强与发改、经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梳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69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户,对德阳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食品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加大支持力度。

    用好政策工具

    加快优惠政策落地见效

    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功能。用好用足用优再贷款政策工具,通过提供央行低成本政策资金,撬动银行机构有效满足制造业融资需求。截至7月末,德阳法人金融机构使用再贷款对333户制造业主体发放贷款18.37亿元,加权平均利率5.17%。

    有效落实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功能。积极推动辖内银行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川碳快贴”特色政策产品,有效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激励银行机构加大对产业升级、清洁能源等重点制造业领域支持力度。截至7月末,累计办理“川碳快贴”23笔,合计金额8.74亿元,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0.3万吨,居全省第三。

    推动制造业政策导向评估创优。按季开展金融支持制造业评价工作,督促辖内法人机构持续对标金融服务制造业标杆银行,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确保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聚焦产业特色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围绕供应链打造资金链。围绕制造业核心企业推广“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依托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订单信息、应收账款等真实交易信息和产业链场景,推介应收账款、结算流水贷、e账通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助力制造业产业强链补链。如中行德阳分行占用核心企业四川宏华石油的授信额度,为其上游中小型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已经超过1亿元。

    探索“知产”变“资产”新路径。针对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制造业企业,提出构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型制造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专利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在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中,“政银保”专利权质押融资和中小企业商标融资分别被国、省确定为一、二批全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成果。截至7月末,已向为93户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组合贷款18.7亿元。

    开辟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通道。主动把握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风口,围绕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特点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辅导制造企业达到融资基本条件,有效契合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融资需求。如中国银行德阳分行为德阳市核电清洁能源装备核心制造企业打造专属融资方案,并在贷款利率、审批放款等方面给予优先级。

    坚持问需于企

    优化银企融资对接机制

    加强政策培训宣传。畅通“部门解读+机构培训+企业宣传”的金融政策传导机制,组织德阳市金融机构召开货币政策执行情况通报会议、加强一对一走访督导等多种方式,强化制造业金融能力建设。

    推动银企“面对面”走深走实。组织银行机构持续开展“三访三问三送”、“德阳市金融顾问服务团”活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与融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截至7月末,累计走访市场主体41095户,发放贷款357.56亿元。

    加强科技赋能金融。用好天府信用通、推广德阳市政银企大数据金融综合服务线上平台,搭建制造业企业与银行机构线上融资对接的桥梁,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制造业企业在线高效快捷融资。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金融“组合拳”精准助力德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2022年08月30日 15时22分
  • 来源: 德阳市府
  • 拼经济、搞建设,金融活、经济活。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人行德阳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局、德阳银保监分局“三位一体”,坚持“人民金融守护民生幸福”的理念,大力引导各金融机构不断提升和改进金融服务供给能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造强市”战略部署,加强部门协同和督促指导,打出一系列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组合拳”,为德阳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7月末,德阳市工业贷款余额3096436万元,工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95%,高于全省4.27个百分点。

    完善顶层设计

    紧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

    强化金融系统内部工作机制。制定《科创金融服务“星辰计划”》《德阳市绿色金融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2)》,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低碳绿色、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信贷投放,努力为德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应的货币金融环境。

    主动融入地方产业规划。推动金融支持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相关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共德阳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建设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决定〉责任分工方案》《德阳市碳达峰碳中和2022年工作要点》《金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

    形成“几家抬”政策合力。加强与发改、经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梳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69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户,对德阳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食品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加大支持力度。

    用好政策工具

    加快优惠政策落地见效

    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功能。用好用足用优再贷款政策工具,通过提供央行低成本政策资金,撬动银行机构有效满足制造业融资需求。截至7月末,德阳法人金融机构使用再贷款对333户制造业主体发放贷款18.37亿元,加权平均利率5.17%。

    有效落实货币政策工具的结构功能。积极推动辖内银行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川碳快贴”特色政策产品,有效发挥牵引带动作用,激励银行机构加大对产业升级、清洁能源等重点制造业领域支持力度。截至7月末,累计办理“川碳快贴”23笔,合计金额8.74亿元,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0.3万吨,居全省第三。

    推动制造业政策导向评估创优。按季开展金融支持制造业评价工作,督促辖内法人机构持续对标金融服务制造业标杆银行,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确保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聚焦产业特色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围绕供应链打造资金链。围绕制造业核心企业推广“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依托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订单信息、应收账款等真实交易信息和产业链场景,推介应收账款、结算流水贷、e账通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助力制造业产业强链补链。如中行德阳分行占用核心企业四川宏华石油的授信额度,为其上游中小型企业提供贸易融资已经超过1亿元。

    探索“知产”变“资产”新路径。针对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制造业企业,提出构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型制造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推进专利技术转化及产业化。在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中,“政银保”专利权质押融资和中小企业商标融资分别被国、省确定为一、二批全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成果。截至7月末,已向为93户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组合贷款18.7亿元。

    开辟金融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通道。主动把握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风口,围绕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特点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辅导制造企业达到融资基本条件,有效契合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融资需求。如中国银行德阳分行为德阳市核电清洁能源装备核心制造企业打造专属融资方案,并在贷款利率、审批放款等方面给予优先级。

    坚持问需于企

    优化银企融资对接机制

    加强政策培训宣传。畅通“部门解读+机构培训+企业宣传”的金融政策传导机制,组织德阳市金融机构召开货币政策执行情况通报会议、加强一对一走访督导等多种方式,强化制造业金融能力建设。

    推动银企“面对面”走深走实。组织银行机构持续开展“三访三问三送”、“德阳市金融顾问服务团”活动,了解企业经营状况与融资需求,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截至7月末,累计走访市场主体41095户,发放贷款357.56亿元。

    加强科技赋能金融。用好天府信用通、推广德阳市政银企大数据金融综合服务线上平台,搭建制造业企业与银行机构线上融资对接的桥梁,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制造业企业在线高效快捷融资。

    责任编辑: 张竹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