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2021年03月22日 13时54分
  • 来源: 雅安市府
  • 【字体:
  •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八年间,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采取一系列超常举措,尽锐出战、精细“绣花”,实现现行标准下9.4万名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61个贫困村稳定退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3月18日,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我市立足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前行,再踏新征程。

    重建扶贫

    在双攻坚中探索实践

    2014年,我市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958户94657人、建档立卡贫困村261个;呈现出“插花式”贫困分布广、中高山区贫困程度深、因病因残群体占比高等特点;8.3%的贫困发生率,位居我省“四大片区”外9个市(州)的首位。

    当时,我市震后恢复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如何实现重建扶贫有效融合,是我市面临的艰巨任务。

    谋定而动。以实施重建项目夯实脱贫基础、围绕重建载体拓宽发展空间,延续重建精神激发内生动力等为相互结合的双攻坚思路,率先明确。

    科学统筹。优先开展住房重建,将重建项目资金向贫困村集中倾斜;利用重建中建成的农旅融合特色小镇,增强城乡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依托重建中打造的一批旅游精品项目,辐射带动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一系列行之有效做法,同步跟进。

    我市在实践和探索中,推进贫困村从“面子”到“里子”的同步提质。

    天全县乐英乡爱国村,曾经五分之一村民是贫困人口。

    2014年,市县驻村扶贫工作组、驻村第一书记、爱心企业等相继进村,开展入村入组走访、入门入户谈心。随后,该村发展思路逐渐明晰——将已有茶资源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住上新房子、喝上自来水、走上水泥路、建起产业链,生活大变样,感谢党恩情。”村民的话发自内心。

    这份成效,源于“责任落实+协同推进”帮扶机制的形成。我市不仅构建起“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四级书记一起抓”的领导组织体制,实现贫困村、非贫困村帮扶力量全覆盖,更形成政府资源与社会组织的分工协作和良性互动。

    我市上下在灾后重建、脱贫攻坚中全力以赴——分阶段印发《雅安市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和《雅安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连续5年编制实施《扶贫专项年度实施方案》;坚持增加政府投入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重,健全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放在首位,建立贫困户动态监测和返贫风险预警响应机制;聚焦脱贫攻坚以来各类问题抓实整改,深化“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系列举措。

    绿色减贫

    培育稳增收新型产业

    有人说,雅安是红色的,因为红军长征在这里书写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的光辉篇章;有人说,雅安是绿色的,因为雅安被誉为“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也有人说雅安是彩色的,因为有“五雅”产业,更有交织其间的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

    无论红色、绿色还是彩色,在脱贫攻坚的八年中,在我市探索实践、逐步完善的有力举措下,散发出耀眼的色彩。

    3月15日,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外郎坪组村民李宣清,前往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巡山。按工作要求,巡山半个月期间,他吃住都要在山上。李宣清的工作岗位是生态管护员,虽然辛苦,但每个月能稳定收入2300元。

    蜂桶寨乡在积极响应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工作、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发展中,通过打造总面积700亩的外郎坪特色产业基地,实现解放当地劳动力100余人、新增就业岗位90余个,村民人均年务工收入超过10000元。

    除因地制宜设立生态管护员岗位,让贫困群众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真金白银,我市还先后组建成立7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将营造林任务交由合作社实施。其间,先后吸纳201名贫困群众加入,年人均分红和劳务收入超过10000元。

    依托绿色青山壮大“绿色动能”、打造“绿色洼地”;引导和支持有劳动力贫困户发展“五雅”产业;打造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辐射带动151个贫困村、80%贫困人口发展增收,我市通过建立“政府+企业+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现代经营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坚持农旅融合、一三产业互动,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旅游等,我市有序推动贫困村提档升级,并通过举办茶文化旅游节、黄果柑节、鸽子花节等乡村旅游节会活动,推动扶贫产品变旅游商品,让外地游客走进来,把扶贫产品带出去。

    2020年底,我市共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0家、农民合作社3115家、家庭农场804个。

    振兴发展

    基础更牢成效可持续

    一项项务实举措、一次次探索实践,换来群众脱贫致富奔康。

    2016年以来,我市累计整合31.7亿元行业扶贫资金,精准实施交通、饮水、卫生、电力等基础设施类项目271个,261个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就医难、读书难等问题普遍得到解决。

    我市把各学段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纳入资助政策,共资助学生8万人次;实施健康扶贫“五大行动”,设立卫生扶贫基金兜底救助贫困患者25万人次,累计支出7823万元;每年约1.35万名贫困群众通过低保兜底实现脱贫目标,累计发放救助补助金1.94亿元……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540元增加到2020年的9908元,年均增幅达到25.46%。

    我市在脱贫攻坚中,结合乡村振兴下功夫、做融合。

    石棉、汉源、名山在开展扶贫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项目中,搭建“培育优势产业+优化带贫模式+沉淀本土团队+创新合作社机制”实践模型,推动扶贫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共享发展。

    数年探索,收获颇丰。3个合作社试点至今已辐射带动12个村、2316名贫困人口共同发展。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我市在脱贫攻坚中持续增强贫困村的发展后劲。

    产业基础更牢。至2020年底,全市贫困村累计新发展茶叶3.5万亩、水果1.6万亩、中药材1.6万亩;21个贫困村建成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17个贫困村创建为省级或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25个贫困村建成省级或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村集体底子更厚。2020年,全市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91.5万元。

    党建核心强引领。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持续优化,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到47岁,贫困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同步提升。

    3月19日,天全县仁义镇永兴村村民夏启勇到羊肚菌大棚忙碌——他借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起10亩羊肚菌,今年已实现第二轮采摘。

    同日下午,市委农村工作会暨全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会召开,主题明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开创新发展阶段雅安“三农”工作新局面。

    “今后乡村振兴肯定是重头戏,机遇肯定多。我准备新发展山地鸡产业,每批次养500只,一年养3批。”夏启勇说。

    责任编辑: 祝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雅安市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 2021年03月22日 13时54分
  • 来源: 雅安市府
  •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八年间,我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采取一系列超常举措,尽锐出战、精细“绣花”,实现现行标准下9.4万名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61个贫困村稳定退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3月18日,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我市立足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前行,再踏新征程。

    重建扶贫

    在双攻坚中探索实践

    2014年,我市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958户94657人、建档立卡贫困村261个;呈现出“插花式”贫困分布广、中高山区贫困程度深、因病因残群体占比高等特点;8.3%的贫困发生率,位居我省“四大片区”外9个市(州)的首位。

    当时,我市震后恢复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如何实现重建扶贫有效融合,是我市面临的艰巨任务。

    谋定而动。以实施重建项目夯实脱贫基础、围绕重建载体拓宽发展空间,延续重建精神激发内生动力等为相互结合的双攻坚思路,率先明确。

    科学统筹。优先开展住房重建,将重建项目资金向贫困村集中倾斜;利用重建中建成的农旅融合特色小镇,增强城乡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依托重建中打造的一批旅游精品项目,辐射带动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一系列行之有效做法,同步跟进。

    我市在实践和探索中,推进贫困村从“面子”到“里子”的同步提质。

    天全县乐英乡爱国村,曾经五分之一村民是贫困人口。

    2014年,市县驻村扶贫工作组、驻村第一书记、爱心企业等相继进村,开展入村入组走访、入门入户谈心。随后,该村发展思路逐渐明晰——将已有茶资源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住上新房子、喝上自来水、走上水泥路、建起产业链,生活大变样,感谢党恩情。”村民的话发自内心。

    这份成效,源于“责任落实+协同推进”帮扶机制的形成。我市不仅构建起“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四级书记一起抓”的领导组织体制,实现贫困村、非贫困村帮扶力量全覆盖,更形成政府资源与社会组织的分工协作和良性互动。

    我市上下在灾后重建、脱贫攻坚中全力以赴——分阶段印发《雅安市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和《雅安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连续5年编制实施《扶贫专项年度实施方案》;坚持增加政府投入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并重,健全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投入保障机制;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放在首位,建立贫困户动态监测和返贫风险预警响应机制;聚焦脱贫攻坚以来各类问题抓实整改,深化“脱贫攻坚纪律作风保障年”系列举措。

    绿色减贫

    培育稳增收新型产业

    有人说,雅安是红色的,因为红军长征在这里书写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的光辉篇章;有人说,雅安是绿色的,因为雅安被誉为“天府之肺”“动植物基因库”;也有人说雅安是彩色的,因为有“五雅”产业,更有交织其间的三条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产业带……

    无论红色、绿色还是彩色,在脱贫攻坚的八年中,在我市探索实践、逐步完善的有力举措下,散发出耀眼的色彩。

    3月15日,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外郎坪组村民李宣清,前往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巡山。按工作要求,巡山半个月期间,他吃住都要在山上。李宣清的工作岗位是生态管护员,虽然辛苦,但每个月能稳定收入2300元。

    蜂桶寨乡在积极响应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工作、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发展中,通过打造总面积700亩的外郎坪特色产业基地,实现解放当地劳动力100余人、新增就业岗位90余个,村民人均年务工收入超过10000元。

    除因地制宜设立生态管护员岗位,让贫困群众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真金白银,我市还先后组建成立7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将营造林任务交由合作社实施。其间,先后吸纳201名贫困群众加入,年人均分红和劳务收入超过10000元。

    依托绿色青山壮大“绿色动能”、打造“绿色洼地”;引导和支持有劳动力贫困户发展“五雅”产业;打造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辐射带动151个贫困村、80%贫困人口发展增收,我市通过建立“政府+企业+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现代经营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坚持农旅融合、一三产业互动,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旅游等,我市有序推动贫困村提档升级,并通过举办茶文化旅游节、黄果柑节、鸽子花节等乡村旅游节会活动,推动扶贫产品变旅游商品,让外地游客走进来,把扶贫产品带出去。

    2020年底,我市共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40家、农民合作社3115家、家庭农场804个。

    振兴发展

    基础更牢成效可持续

    一项项务实举措、一次次探索实践,换来群众脱贫致富奔康。

    2016年以来,我市累计整合31.7亿元行业扶贫资金,精准实施交通、饮水、卫生、电力等基础设施类项目271个,261个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就医难、读书难等问题普遍得到解决。

    我市把各学段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纳入资助政策,共资助学生8万人次;实施健康扶贫“五大行动”,设立卫生扶贫基金兜底救助贫困患者25万人次,累计支出7823万元;每年约1.35万名贫困群众通过低保兜底实现脱贫目标,累计发放救助补助金1.94亿元……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540元增加到2020年的9908元,年均增幅达到25.46%。

    我市在脱贫攻坚中,结合乡村振兴下功夫、做融合。

    石棉、汉源、名山在开展扶贫合作社质量提升试点项目中,搭建“培育优势产业+优化带贫模式+沉淀本土团队+创新合作社机制”实践模型,推动扶贫合作社与村集体经济共享发展。

    数年探索,收获颇丰。3个合作社试点至今已辐射带动12个村、2316名贫困人口共同发展。石棉县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第二批全国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

    我市在脱贫攻坚中持续增强贫困村的发展后劲。

    产业基础更牢。至2020年底,全市贫困村累计新发展茶叶3.5万亩、水果1.6万亩、中药材1.6万亩;21个贫困村建成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17个贫困村创建为省级或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25个贫困村建成省级或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村集体底子更厚。2020年,全市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91.5万元。

    党建核心强引领。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持续优化,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下降到47岁,贫困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同步提升。

    3月19日,天全县仁义镇永兴村村民夏启勇到羊肚菌大棚忙碌——他借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起10亩羊肚菌,今年已实现第二轮采摘。

    同日下午,市委农村工作会暨全市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会召开,主题明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开创新发展阶段雅安“三农”工作新局面。

    “今后乡村振兴肯定是重头戏,机遇肯定多。我准备新发展山地鸡产业,每批次养500只,一年养3批。”夏启勇说。

    责任编辑: 祝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