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高质量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

  • 2020年08月27日 10时38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字体:
  • 宜宾是全省唯一的厅市共建“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高质量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区域科教中心。坚定不移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以加快“双城、三园、四基地”为主要承载区,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特色,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优质基础教育,参与中国西部科学城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创建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尽快实现2个“双10”目标。

    A “双高”办学聚才

    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龙头,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2016年,为破解科教发展短板,着眼未来长远发展,我市正式启动“双城”建设。在宜宾三江新区规划的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轰轰烈烈地展开。

    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是宜宾大学城的第一个建设项目,从项目启动到首批师生顺利入住,仅仅190天,一座独具中国白酒传统文化建设风韵的建筑拔地而起。

    目前,宜宾“双城”一期12平方公里已基本开发完成,二期6平方公里正在抓紧建设。这里已经成为宜宾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区、高端技术研发集成的核心区、高端成果转化的示范区和城市建设的新地标。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提升发展高教园区,支持已落户高校内涵发展,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建设“双一流”学科;积极引进医学类院校在宜宾办学,补齐医学、农业、艺术类高等教育学科及院校短板。

    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区域科教中心,宜宾“双城”支撑有力。“4年来,宜宾‘双城’实现‘无中生有、跨越突破’,先后与19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宜办学高校达11所,在校大学生5.7万人,留学生约700人,均跃居川南第一、全省前列。”就落实好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晓表示,接下来,宜宾将推动现有在宜高校围绕产业需求设置特色学院学科,扩大招生规模,继续引进优质学院特别是成都、重庆的高等学校来宜共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加快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精准招引与我市产业密切相关的高职院校入驻。同时,深化国际教育合作,扩大留学生规模,建设南亚、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基地,从而提升“双高”办学水平和特色。

    B 科技创新汇智

    2019年3月,宜宾市科创中心正式开园。为充分发挥该中心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创新引领作用,我市引进了国内知名科技园开发与运营商——启迪控股,进行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运营管理,将中心全力打造成一流的创新创业平台,助推宜宾高质量发展。

    宜宾中星技术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科创中心的企业,公司总经理王静波介绍,从达成意向合作到落地,他们仅用了3个月时间,究其原因正是宜宾不断推进的大学城建设,为他们提供了智力支撑。

    王静波说,作为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中星将全面提升宜宾及西南地区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行业水平,带动宜宾及西南地区安防监控领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相关产业整体升级。

    目前,宜宾科创城已入驻中国人大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同济大学汽车研究院、林竹产业研究院等11个产研院,欧阳明高、邓中翰2个院士工作站入驻运行。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依托市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建设线上线下交互的科技要素交易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散地。

    目标既定,如何做?刘晓表示,宜宾将依托宜宾三江新区、临港经开区等,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等;依托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围绕成果发布、专利交易、技术转让,建设线上线下交互的科技要素交易市场,建成区域科技成果转化集散地。

    C 产教融合赋能

    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这是宜宾区别于其他地区大学城与科创城建设模式的特色,从建设一开始就坚持围绕产业发展、招引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需求导向设置特色学院和专业,围绕区域发展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围绕科教双轮驱动助推产业抓转化,在学教研产发展融合上,走出了一条宜宾特色道路。

    据了解,我市建立产研院需求对接制度,着力推动高校、产研院、工作站等与企业开展项目联合攻关、技术研发等合作,实现科研资源与企业产业充分融合。

    2017年12月初,电子科技大学与朵唯智能云谷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校企双方决定在“基础技术研究、高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层面进行合作。

    “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中,科技创新发挥着突出的引领作用,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对未来发展极端重要。”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亚非介绍,三年前,电子科技大学牵手宜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首创了“三院合一”的运行模式,统筹协调、整体推动,以科教、人才培养和产业孵化研究于一体的全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传统办学的全新发展之路。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和宜宾市的合作,除了与朵唯建立创新研究中心以外,还与五粮液建设白酒大数据中心等。在科技项目合作方面,还有智慧农业项目、智能调色工艺改造项目、智能制曲项目……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融合,持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市内外企业的合作,共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院士工作站等创新研发(孵化)平台。组建一批产教研联盟,打造名优白酒、智能制造、汽车等产教研融合型行业,培育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产教研融合型企业。

    刘晓表示,接下来,宜宾将推动已落户高校、科研院所与市内外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协同创新研发(孵化)平台;共建白酒、智能终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行业产教联盟,培育一批产教融合示范企业,推动形成2千亿级的食品饮料产业、千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千亿级的先进材料产业、千亿级的装备制造产业和千亿级的能源化工产业。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宜宾市高质量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

  • 2020年08月27日 10时38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宜宾是全省唯一的厅市共建“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高质量建设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市,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区域科教中心。坚定不移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建设,以加快“双城、三园、四基地”为主要承载区,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特色,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优质基础教育,参与中国西部科学城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创建国家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尽快实现2个“双10”目标。

    A “双高”办学聚才

    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龙头,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2016年,为破解科教发展短板,着眼未来长远发展,我市正式启动“双城”建设。在宜宾三江新区规划的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产教融合发展的实践轰轰烈烈地展开。

    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是宜宾大学城的第一个建设项目,从项目启动到首批师生顺利入住,仅仅190天,一座独具中国白酒传统文化建设风韵的建筑拔地而起。

    目前,宜宾“双城”一期12平方公里已基本开发完成,二期6平方公里正在抓紧建设。这里已经成为宜宾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区、高端技术研发集成的核心区、高端成果转化的示范区和城市建设的新地标。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提升发展高教园区,支持已落户高校内涵发展,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建设“双一流”学科;积极引进医学类院校在宜宾办学,补齐医学、农业、艺术类高等教育学科及院校短板。

    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区域科教中心,宜宾“双城”支撑有力。“4年来,宜宾‘双城’实现‘无中生有、跨越突破’,先后与19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宜办学高校达11所,在校大学生5.7万人,留学生约700人,均跃居川南第一、全省前列。”就落实好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晓表示,接下来,宜宾将推动现有在宜高校围绕产业需求设置特色学院学科,扩大招生规模,继续引进优质学院特别是成都、重庆的高等学校来宜共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加快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园区,精准招引与我市产业密切相关的高职院校入驻。同时,深化国际教育合作,扩大留学生规模,建设南亚、东南亚和“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基地,从而提升“双高”办学水平和特色。

    B 科技创新汇智

    2019年3月,宜宾市科创中心正式开园。为充分发挥该中心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创新引领作用,我市引进了国内知名科技园开发与运营商——启迪控股,进行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的运营管理,将中心全力打造成一流的创新创业平台,助推宜宾高质量发展。

    宜宾中星技术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科创中心的企业,公司总经理王静波介绍,从达成意向合作到落地,他们仅用了3个月时间,究其原因正是宜宾不断推进的大学城建设,为他们提供了智力支撑。

    王静波说,作为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中星将全面提升宜宾及西南地区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整体行业水平,带动宜宾及西南地区安防监控领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相关产业整体升级。

    目前,宜宾科创城已入驻中国人大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同济大学汽车研究院、林竹产业研究院等11个产研院,欧阳明高、邓中翰2个院士工作站入驻运行。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依托市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建设线上线下交互的科技要素交易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散地。

    目标既定,如何做?刘晓表示,宜宾将依托宜宾三江新区、临港经开区等,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等;依托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围绕成果发布、专利交易、技术转让,建设线上线下交互的科技要素交易市场,建成区域科技成果转化集散地。

    C 产教融合赋能

    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这是宜宾区别于其他地区大学城与科创城建设模式的特色,从建设一开始就坚持围绕产业发展、招引高校和科研机构,围绕需求导向设置特色学院和专业,围绕区域发展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围绕科教双轮驱动助推产业抓转化,在学教研产发展融合上,走出了一条宜宾特色道路。

    据了解,我市建立产研院需求对接制度,着力推动高校、产研院、工作站等与企业开展项目联合攻关、技术研发等合作,实现科研资源与企业产业充分融合。

    2017年12月初,电子科技大学与朵唯智能云谷创新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校企双方决定在“基础技术研究、高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层面进行合作。

    “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中,科技创新发挥着突出的引领作用,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对未来发展极端重要。”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亚非介绍,三年前,电子科技大学牵手宜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首创了“三院合一”的运行模式,统筹协调、整体推动,以科教、人才培养和产业孵化研究于一体的全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传统办学的全新发展之路。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宜宾分院和宜宾市的合作,除了与朵唯建立创新研究中心以外,还与五粮液建设白酒大数据中心等。在科技项目合作方面,还有智慧农业项目、智能调色工艺改造项目、智能制曲项目……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提出,要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融合,持续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市内外企业的合作,共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院士工作站等创新研发(孵化)平台。组建一批产教研联盟,打造名优白酒、智能制造、汽车等产教研融合型行业,培育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产教研融合型企业。

    刘晓表示,接下来,宜宾将推动已落户高校、科研院所与市内外企业共建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协同创新研发(孵化)平台;共建白酒、智能终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行业产教联盟,培育一批产教融合示范企业,推动形成2千亿级的食品饮料产业、千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千亿级的先进材料产业、千亿级的装备制造产业和千亿级的能源化工产业。

    责任编辑: 贺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