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新能源产业让泸州经济更“纯洁

  • 2017年08月23日 09时59分
  • 来源: 泸州市府
  • 【字体:
  •   泸州除了酒,还有什么?

      还有日臻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8月10日,位于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四川百捷龙腾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从泸州港将今年首批汽车CKD散件销往巴基斯坦。

      当前,这家汽车制造加工企业,主要与吉利汽车、众泰汽车等知名厂商合作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逐渐放大的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优势,更是让公司总经理蹇克强明确了未来的市场方向:“我们将把更多泸州新能源汽车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加盟”,泸州市正强势建设国内有竞争力的特色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基因”。

      而这,仅是泸州市新能源产业突破发展的一个缩影。

      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

      既说好“普通话”,又说好“泸州话”

      近年来,泸州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转型升级能源产业,便成为绕不过的“关口”。

      新能源产业随之呼之欲出。

      坚持说好“普通话”和“泸州话”,泸州市新能源产业科学锁定:新能源汽车产业、页岩气产业、智能电网产业……

      泸州对这些新能源产业充满期待——

      新能源汽车产业:力争到2020年,引进先进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建成西南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服务最优的智能充电服务平台,建成国内有竞争力的特色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页岩气产业: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为集开采、利用、油气装备制造、油气服务为一体的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智能电网产业:力争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建设中西部地区领先的集“研发、制造、检测、鉴定、销售”为一体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

      培育“产业尖子”,泸州“火力”空前。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泸州市将累计投资70亿元,加快富顺—永川区块和古蔺大寨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上述两个页岩气项目预计有116口实现生产,达到产能17.5亿立方米,产量12.5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泸州市还将加快页岩气外输管道工程建设,让页岩气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工业用户生产线上的原料,以及普通居民灶台上跃动的火苗。

      探路新能源产业

      让企业站在产业价值链高端分享市场“蛋糕”


      “1个多小时就充满电了,充满了跑完这个班问题不大。”8月20日上午10时许,在百子图电动汽车充电站,新能源出租车司机曾方华拔下插头,开始跑班。

      这些充电桩由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全系列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生产厂家——泸州金南方电器有限公司制造。因集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电力自动化产品、高低压成套设备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优势,该企业目前产品订单覆盖全国。

      让本地企业站在产业价值链高端分享市场“蛋糕”,只是泸州市新能源产业突破发展的切片。

      作为全国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更多泸州探索还在铺开。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解决潜在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充电担忧”和“里程焦虑”问题?泸州市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互连互通。

      “轻轻刷卡,便可为公交车充电。”8月19日,在龙马潭区特兴镇全域公交充电站旁,正在为公交车充电的工作人员董锡才说。

      不久前,龙马潭区首个全域公交充电站——特兴镇全域公交充电站投入试运行,方便长安环线、石特线、特兴环线公交车等40多辆车集中充电。“全域”之下,泸州市当前已形成覆盖主城区的充电网络体系。

      泸州市还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企业不能“一卖了事”,要将充电设施建设维护纳入其销售服务体系,这又解决了私人领域推广难题。

      泸州市这种硬件、软件设施齐全的优势,被致力于新能源车原创开发、设计、生产、供应链培养的民营企业——深圳天旵实业科技有限公司相中。今年3月19日,该公司董事长龚蜀刚来到泸州国家高新区,表示将投入51.1亿元建设“泸州市智能生态车城”项目,帮助泸州引进新能源汽车关联企业,在全市形成具有系统化核心技术支撑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链。

      上述公司的计划,恰与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蓝图”不谋而合: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产业。

      而在此之前,国内第三大电池生产企业——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公司已决定在泸州国家高新区建设总产能为10亿安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西南产业基地项目,30亿元的投资预计可带来每年100亿元的销售收入。

      更多企业的集聚,为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新能源产业让泸州经济更“纯洁

  • 2017年08月23日 09时59分
  • 来源: 泸州市府
  •   泸州除了酒,还有什么?

      还有日臻成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8月10日,位于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的四川百捷龙腾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从泸州港将今年首批汽车CKD散件销往巴基斯坦。

      当前,这家汽车制造加工企业,主要与吉利汽车、众泰汽车等知名厂商合作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逐渐放大的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优势,更是让公司总经理蹇克强明确了未来的市场方向:“我们将把更多泸州新能源汽车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加盟”,泸州市正强势建设国内有竞争力的特色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绿色基因”。

      而这,仅是泸州市新能源产业突破发展的一个缩影。

      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

      既说好“普通话”,又说好“泸州话”

      近年来,泸州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转型升级能源产业,便成为绕不过的“关口”。

      新能源产业随之呼之欲出。

      坚持说好“普通话”和“泸州话”,泸州市新能源产业科学锁定:新能源汽车产业、页岩气产业、智能电网产业……

      泸州对这些新能源产业充满期待——

      新能源汽车产业:力争到2020年,引进先进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建成西南规模最大、覆盖最广、服务最优的智能充电服务平台,建成国内有竞争力的特色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页岩气产业: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为集开采、利用、油气装备制造、油气服务为一体的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示范基地。

      智能电网产业:力争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建设中西部地区领先的集“研发、制造、检测、鉴定、销售”为一体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

      培育“产业尖子”,泸州“火力”空前。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泸州市将累计投资70亿元,加快富顺—永川区块和古蔺大寨区块页岩气勘探开发。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上述两个页岩气项目预计有116口实现生产,达到产能17.5亿立方米,产量12.5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泸州市还将加快页岩气外输管道工程建设,让页岩气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工业用户生产线上的原料,以及普通居民灶台上跃动的火苗。

      探路新能源产业

      让企业站在产业价值链高端分享市场“蛋糕”


      “1个多小时就充满电了,充满了跑完这个班问题不大。”8月20日上午10时许,在百子图电动汽车充电站,新能源出租车司机曾方华拔下插头,开始跑班。

      这些充电桩由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全系列电动汽车充换电设备生产厂家——泸州金南方电器有限公司制造。因集聚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电力自动化产品、高低压成套设备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优势,该企业目前产品订单覆盖全国。

      让本地企业站在产业价值链高端分享市场“蛋糕”,只是泸州市新能源产业突破发展的切片。

      作为全国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更多泸州探索还在铺开。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解决潜在消费者普遍存在的“充电担忧”和“里程焦虑”问题?泸州市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互连互通。

      “轻轻刷卡,便可为公交车充电。”8月19日,在龙马潭区特兴镇全域公交充电站旁,正在为公交车充电的工作人员董锡才说。

      不久前,龙马潭区首个全域公交充电站——特兴镇全域公交充电站投入试运行,方便长安环线、石特线、特兴环线公交车等40多辆车集中充电。“全域”之下,泸州市当前已形成覆盖主城区的充电网络体系。

      泸州市还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企业不能“一卖了事”,要将充电设施建设维护纳入其销售服务体系,这又解决了私人领域推广难题。

      泸州市这种硬件、软件设施齐全的优势,被致力于新能源车原创开发、设计、生产、供应链培养的民营企业——深圳天旵实业科技有限公司相中。今年3月19日,该公司董事长龚蜀刚来到泸州国家高新区,表示将投入51.1亿元建设“泸州市智能生态车城”项目,帮助泸州引进新能源汽车关联企业,在全市形成具有系统化核心技术支撑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链。

      上述公司的计划,恰与泸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蓝图”不谋而合:引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产业。

      而在此之前,国内第三大电池生产企业——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公司已决定在泸州国家高新区建设总产能为10亿安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西南产业基地项目,30亿元的投资预计可带来每年100亿元的销售收入。

      更多企业的集聚,为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